豫苏皖冀煤炭产业凸现三大问题 |
|||
煤炭资讯网 | 2009-7-15 12:14:15焦点话题 | ||
日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调研组对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四省煤炭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这四个省均是煤炭需求量大的省份,煤炭经济运行呈平稳趋势,但是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煤炭产业发展。 机构变动频繁管理职能弱化 河南省在今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了原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将煤炭行业管理职责划归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煤矿安全管理职责划归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规划建设等职责划归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规划建设局。 河南省一些煤炭企业人员表示,目前这些厅局的“三定”方案尚未确定,职责分工没有完全明确,导致行政管理成本增加,部门之间推诿职责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维护行业利益、反映企业诉求的渠道越来越少。 对此,江苏省煤炭企业的人员也有同感。主管江苏省煤炭行业的部门是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行业管理人员仅有6人。江苏省煤炭企业人员表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人员配置太少、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行业管理职能弱化。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的煤炭管理部门是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设的煤炭办公室,而河北省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煤炭管理机构。 这四个省的一些煤炭企业反映,自1998年煤炭工业部被撤销后,原有完整的煤炭行业管理体系不复存在,形成了国家多个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分层次、分级管理的局面,煤炭管理部门和行业管理职能严重弱化。相关企业认为,煤炭作为一次性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产业的主要支柱,机构设置不宜频繁变动,应加强省一级政府机构对煤炭行业的管理,并提高政府机构的服务水平。 产业链趋同非煤项目盈利差 煤炭企业在近几年快速发展后,为了做大做强,纷纷选择了向产业链下游发展,而且规模较大。 大型煤炭企业在产业规划布局上普遍采取煤焦化、煤电化、煤电铝等产业链发展模式,为今后行业内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埋下隐患。同时,大部分企业的非煤重点项目目前处于基本建设阶段,项目投资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企业经济增长现阶段仍依赖煤炭主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煤化工和冶金行业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下滑,经营陷入困境,非煤产业在危机冲击下发展劣势凸现,整体盈利能力差,抗风险水平有待提升。 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煤炭企业所属甲醇企业开工率仅1/10,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所属九大骨干化工企业亏损达3亿多元,冶金行业出现“高空跳水”现象,煤矿机械制造产业订货量严重不足,同比下滑40%。 高级人才缺乏一线招工变难 近几年,煤炭企业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四省煤炭企业反映,现在煤炭企业人才缺乏现象普遍。这里的“人才”不再是一般的人员,而是适应企业发展的高级核心人才。 总体来看,目前煤炭企业缺乏能够把握整体行业发展态势,善于分析市场环境、把握企业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高级战略管理人才;经理人员的选拔和管理缺乏市场化与职业化运作机制;缺乏企业管理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缺乏洞察国内外前沿核心技术动态、掌握重大核心技术的高级技术专家;缺乏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产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据安徽一煤炭企业反映,煤炭一线招工现在也开始出现问题。煤矿现有的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工资水平,对农民工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反映了煤炭行业地位、煤炭职工待遇、煤炭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呼吁应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特别是井下一线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人才到煤炭企业就业。同时,应加强煤矿职工的再教育,提升职工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