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矿山老黄牛王友三

煤炭资讯网 2009-7-10 19:24:13人物展示

今年83岁的王友三,每天清晨都会在重庆合川区黄土村乡间小道上漫步10余公里。按他的话说,已走了一万三千多公里了。难怪他的身体仍然是那么硬朗。

原来,他是重庆能投集团天府矿业公司三汇一矿退休职工,也是一个出了名的“吃苦、耐劳、肯干”的矿山老黄牛。问起他的过去,他依然充满深情地说:“当时,我们提倡的就是这种‘老黄牛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让我们的国家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精神,我想在每个时代都还是需要的。”

这头“老黄牛”,从1942年就开始在天府煤矿从事采煤工作,既饱受了旧社会的苦难,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他应有的贡献。在翻身当家作主人的激情下,他积极投入一化三改造,不分昼夜地奋战在采煤工作面上,创下了手镐落煤的新纪录,1951年5月被授予新中国重庆煤炭战线第一个省级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光荣地出席了四川省第一届英模表彰大会。

那时候的煤矿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矿井的供风量普遍不足,垮塌、瓦斯突出、爆炸频繁,成为煤矿最大的灾害,让人谈虎色变。面对灾害和苦、险、脏、累的井下工作环境,他告诫身边的工友不要退缩,干出名堂来,要当就当最好的矿工。他打柱、架梁、审棚、放顶,样样都干,成了新时代工人中的佼佼者。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先后任命为班长、队长、生产股长、井长。随后又由工作需要被调到磨心坡矿、刘家沟矿、三汇一矿工作,任调度室主任、生产科长。他走到哪里,就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耐劳、肯干的老黄牛精神带到哪里,坚持跟班管理指挥到井下工作现场,时刻为矿上的安全生产操劳。在他工作期间创造出了安全生产的骄人业绩。

在他任矿调度室主任、生产科长期间。他克服自己煤矿管理知识单薄的缺点,主动和调度室、生产技术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商讨工作、采掘部署,全面学习煤矿采煤、掘进、开拓、运输、通风、机电等专业知识。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他积极倡导和实施新技术、新工艺,有效提高了矿井原煤生产能力。在繁重的管理工作中他仍然带头坚持深入井下生产现场,始终把矿井的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每月下井检查都在20天以上,是全矿下井次数最多的管理干部。他常说:“管企业也就像家庭过日子一样要精打细算,只要矿上整体效益好了,大家的效益也就上去了”。

一些新到矿的大中专毕业生、青年工人不安心矿区艰苦的工作、生活,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讲解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一些大中专毕业生、青年工人工作中放不开,工作起来缩手缩脚,他便鼓励他们大胆干,勤钻研,工作中出了问题我负责,我承担。至今在他手下工作过的同志一谈起与他相处的日子,都会感慨地说愉快,无顾虑,手脚放得开。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矿山老黄牛,企业顶梁柱”。

他告诉我们:当今改革之歌嘹亮,开拓新风劲吹,思想不断解放,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但此时仍需要的是头脑清醒,防止心浮气躁,一定要辨别和剔除不和谐的杂音。如在人才观上的是非混淆,只重“千里马”,轻视“老黄牛”就是杂音之一。耳闻杂音,我忍不住要为“老黄牛”们“鼓与呼”:劝君莫轻“老黄牛”,人才必从务实来。面对当前严峻的金融危机,要化“危”为“机”,转“危”为“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大力弘扬老黄牛精神,用牛的干劲、闯劲、韧劲、冲劲战胜一切困难险阻。


本网特约记者: 银长民 编 辑:云松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