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建红散文:记忆中的秋天 |
|||
煤炭资讯网 | 2009-6-8 11:09:54散文荟萃 | ||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九矿宣传科 段建红 秋天,一个充满喜庆、收获的季节,农民在田地里或收、或耕、或播,忙的不亦乐乎。看到他们忙碌的情景,触景生情,以往在家中帮父母收秋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记得每逢收割前,家里人总要预先把手头上的一些工具拾掇利索,生锈的镰刀拿出来找块磨石磨磨,磨的呈亮;主要的运输工具小平车要卸下轱辘添抹点黄油;一些必要的绳子和袋子都要找出来,所有要用的工具准备的齐齐全全。 大忙的秋天,我的父母常常天不亮就起来,到了地里按习惯先把玉米秆连同玉米棒一同割倒,整齐地一铺一铺地摆放成行,然后全家人蹲下来掰玉米。等太阳出来时,才依稀看清每个人的裤腿都被露水打湿了,若不是裤腿上沾有泥巴斑点,还真以为是穿着刚刚洗过的裤子呢!尽管这样,收秋心切也从不在意。我和弟弟妹妹大凡秋天都回家帮忙,因各自工作上的事总是不能同时回来,不是他来的早就是我来的迟,故在收割时对原来的计划不得不随时变动,人多时,几个人在前面割秆子,几个人紧跟在后面掰玉米棒,一次性收割,一亩地的玉米很快就会收完。人数少时,一亩地还要分段收割,收完一段再收另一段。或是不割玉米秆站着掰玉米棒,等把玉米棒掰完地里没有什么大秋作物再来割秆,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天黑了装车拾不尽而丢失。 不打疲劳战,尽可能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是我家收秋时的一贯做法。我们家收割时对所有的责任田总是有计划的合理分配收割时间,对每天的劳动量安排的很适度,每天从开镰到全部拉回家,夜幕正好降临。 在地里掰玉米时,中午,我们常常不回家吃饭,饿了就去买些油条、豆包之类的东西带回来充饥。一般情况下,早上到地里就带着水和干粮,也有因急着收秋不带干粮和水的时候,如果实在渴了就在地里找几根带有甜味的玉米秆挤些水儿打打渴,也怪顶用的,或到自己家地里拔几个红箩卜啃几口,这是我们庄稼人再好不过的充饥打渴法。累了,就在玉米秆上躺几分钟,或伸伸懒腰舒展一下筋骨。说真的,在秸秆上躺会儿,暖融融的阳关照在身上舒服极了。若不是急着干活,说不定还真要躺在那儿睡上几个时辰呢! 说起用甜玉米秆打渴,禁不住就会想起母亲为我们用甜玉米秆熬糖的事情。小时候,一到秋天,母亲总要到地里寻找一些甜玉米秆回来,用刀剁成一寸长短一小段一小段的,放在沙锅里加上水,说是为我们兄妹三个“熬糖料”。只要是火候到,一个多小时就能看见熬好的“糖料”成品,浆糊状,粘性很强,这种东西吃起来酸甜酸甜的特别的开口味。吃“糖料”更多的时候是把炒熟的玉米籽拌上糖料一起吃。我们兄妹几个非常喜欢吃母亲做的糖料玉米籽,看到我们端起她为我们做的糖料玉米籽大口大口吃时,母亲就会开心地笑起来。 收秋的日子里,我们家吃喝穿戴从不过多的讲究。吃喝上,不论营养成分高低,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穿戴上,找几件不时兴的衣服足矣,反正地里挂挂扯扯的,一不小心不是这里撕个口子,就是那里戳个窟窿,总之,在地里干活是不穿好衣服的。 秋天的晚上,我们家总是忙碌到一、两点多钟才肯回屋休息。这段时间里,妈妈围着锅台做饭,吃完饭,接下来也不能闲,不是座鏊子烙饼,就是搬笼铛蒸馍,准备明天的干粮。爸爸和我们几个也各有所忙,为了不使第二天拉来的玉米棒无处堆放,还要借着月光把当天拉到院子里的玉米棒,带皮子的剥出来,两个两个结对系到一块挂在墙壁上,不带皮的全部搬运到厨房的顶棚上。 在家里收秋时,最让人头疼的是父母利用空闲在荒沟里开垦的那些掌子面的非耕地,那里没有能通车的路,有的只是些羊肠小道。这些地里种的农作物都需装在编织袋里靠人工一袋一袋的往上扛,上来下去跑一趟得需十多分钟,累得腰酸背痛。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看到父亲和母亲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满脸憋的通红,走路爬坡时那样的吃力,我就会心疼地劝他们不必再种这些非耕地了,可他们总是面带微笑地说“我们老了,闲着也是闲着,就当我们是锻炼身体吧!”。 收完玉米棒就是打谷子,近几年,随着新农村的规划建设,村上的那些打谷场早已无影无踪,没了打谷场,村里的人大都是在地里就把谷子穗切下来,我家也不例外,搬到公路上,利用来往的车辆代替滚子打场来碾谷子。这种做法虽然有时会影响交通,会受到一些有关部门的谴责,但对我们打谷子的人来说帮助却很大。由于车辆来往频繁,一亩地的谷子穗从碾场到装包也不过一个多小时。 每年地里的农作物收完后,全家每个人的身子骨就象散了架似的,一副懒洋洋的模样。当看到满院子都是金灿灿的玉米棒一派丰收的景象时,全家人的脸上都会露出幸福、快乐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