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颖:让信息技术与工业化融合出更大的效应 |
|||
煤炭资讯网 | 2009-6-27 10:31:25领导访谈 | ||
“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融合,建设信息化煤炭企业,最终实现自动化生产、本质型安全,这是我们加快信息化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刚刚当选为中煤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并在前不久召开的煤炭工业信息化推进大会暨信息化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作经验交流的山东省龙口矿业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常颖如是说。 常颖认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国家也将工业和信息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也就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内涵和方向:就是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等方方面面融入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各类流程和业务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发生质的飞跃,大力提高煤矿开采工业化层次和水平,全面推进企业内部结构优化和升级,建设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型现化化煤炭企业。而新型现化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无疑是自动化生产、本质型安全。实现这个目标,其核心的推动力量就是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 怎样才能让理想照进现实?常颖认为:“一是提高认识、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二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三是多措并举,搞好项目过程管理。四是确保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 常颖清楚地认识到,建设信息化,“融合”是关键”,“用好”是目的。“首先要让企业各个层面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信息技术与各方面的全面融合,目的是提高矿井的安全程度、生产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本质的、革命性的。其次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提出目标,制定总体规划,合理布置企业信息资源体系。在建设过程中,采取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策略,分阶段、由浅入深,逐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围绕如何做好推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融合这篇文章,常颖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作为全国唯一的现代化海滨矿区和全国唯一实施海下采煤技术的煤炭企业,2003年9月,龙矿集团提出了“创建国内一流信息化矿井”的目标,近年来,该集团采用集群式发展战略,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采取多种强有力措施,快速推进信息化建设,先后投资1.2亿元新建65个系统,企业信息化从几乎空白走向全面,信息技术迅速融入各个领域,形成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控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集约化”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模式,推动企业方方面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信息化总体程度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彰显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技发展方向。 围绕信息技术与工业化融合所产生的效应,常颖认为:“龙矿集团‘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控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集约化’的信息化模式,不是简单的名词,而是企业生产、发展的落脚点。比如说,生产是煤炭企业的主体,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追求的最主要目标。采用信息技术改造煤矿生产环节、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后,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应更加显著。龙矿集团近年先后建设了采煤自动化、皮带自动化、轨道自动化、供电自动化、排水自动化、通风自动化、提升自动化、选煤自动化等各个环节的自动化系统,形成了综合自动化平台,实现了井下现场的无人值守,生产效率和安全程度大幅度提高,由此而产生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本不是可以用数字显现出来的。再如,龙矿集团针对煤矿安全工作,先后建立了多个数字化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全矿区从井上到井下、从陆地到海域,对环境、设备、人员全方位的动态监控,为煤矿安全搭建了立体化的防护网,全面提高了矿井安全程度。” 正如常颖所言,信息技术的强力推动,为龙矿集团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克服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利税同比增长16.2%,是2002年的8倍;原煤产量800多吨,是2002年的两倍多;人均创产值名列全省前茅。今年以来,尽管困难和问题依然很多,龙矿集团经济总量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并顺利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呈现出步步攀升、逆势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谈及下一步的打算,常颖深有感触地说:“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龙矿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不但要继续创新模式、推进应用,更要加速信息化与煤炭工业化的融合、支撑企业发展、成为企业的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