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则带队伍 高质高效出精品 |
|||
——记中煤一建49处副总兼梅花井项目部经理徐淑歧 |
|||
煤炭资讯网 | 2009-5-8 10:23:37人物展示 | ||
![]() 他黝黑的面庞,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双手粗糙布满了裂纹,他不善言辞但说出的每句话都充满幽默和睿智,身形消瘦可施工一线总有他忙碌的身影,他在矿建施工一线摸爬了近30年,先后主持(参与)施工井筒20多个,掘砌巷道超万米,足迹遍及河北、山西、山东、江西、内蒙、安徽等省。从他担任项目部经理以来,杜绝了重伤及以上事故,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2600余天。从朝阳基岩段立井施工全国记录,到刘庄西区工程捧回“太阳杯”,再到口孜东矿
“我不带头谁带头?” 2009 年3月5日 徐淑岐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到今天近30年1万多天,无论是干技术员,还是现在的副总兼项目部经理只要在工地都会下井跟班。 2000 年,在江西曲江二期工程施工时,地温温度高达40多度,下到井下工作服立刻被汗水浸透,就算什么都不干也会感到闷热难耐,很多年轻小伙子都想打退堂鼓,可他在井下抱起风钻一干就是一两个小时。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克服了岩石破碎等困难,月进尺超百米,创国内同行业高水平;2003年施工的朝阳一期更是创了月成井 “你现在是经理,指挥就行啦,没必要那样干啦。”有些同事劝他。“就因为我是经理,工人都看着我呢,我不带头谁带头?”由于经常下井干活,他平均一年要穿坏三套工作服,同事们都笑称他是“最费工作服的经理”。 徐淑岐的带头干并不是不科学的蛮干 ,更多的是 “精干” 和“巧干”。他在的项目部“五小成果”是最多的,30年来他个人的小改小革更是不计其数,他个人申报的“模板、刃角改造系统”获中煤集团“五小成果”三等奖,“立井施工自动甩罐装置”和“马达棒头一体型高频风动振动棒”两项发明现已被国家专利局成功受理。口孜东风井施工时,工程施工 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钙质粘土硬得像“金刚石”,风钻打上去冒火星,挖掘机使用的破碎锤砸下去仅抠一个坑儿,他就研究新工艺,确定在钙质粘土段试用光爆技术,结果一炮打响,将冻结段施工推上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不管谁,违章了就要进学习班” 徐淑岐和工人说话总是面带微笑,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可是如果看到谁违章,他的脸就会立刻晴转多云。 为落实好安全主体责任,他将项目部指挥调度室直接建在了井口,由班子成员24小时轮流值班,每班入井纠“三违”、查隐患。 并在项目部设了一个“三违学习班”,凡是出现严重违章或一个人连续三次违章就会被送到“学习班”强制学习半个月,经笔试和实践考试合格后方能重新上岗。一次,他的一位老同学的儿子因为违章,被他送进了“学习班”,老同学打电话向他求情,被他一口回绝:“不是我不给同学面子,干煤矿的最怕出安全问题,出了问题就不是进学习班那么简单啦,开始不抓,等变成习惯性违章就不好改啦,不管谁,违章了就要进学习班学习!” 为了强化职工安全意识,徐淑岐在 项目部实行了以“5+3”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培训模式。即新工人入场前严把体检关、智能关、体能关、培训关和合同签订关,不合格者一律不准录用。新工人入场后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培训教育,每日学习一道安全题,每日讲解一个事故安全案例,每月进行一次安全考试,以此提高职工安全知识水平和应知应会能力。同时,项目部还开设了“青工课堂”,强化对入场新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自徐淑岐任项目部经理以来,他带的项目部没有出现一例重伤及以上事故。
“一定要让 职工离家不想家” 近30年的工地生活,让徐淑岐深深体会到工人远离家乡亲人的不易。他常说:“工人出门在外,背井离乡,家人照顾不了职工,职工顾不了家里。我们要让职工离家不想家。” 对此他有深刻的体会。徐淑岐妻子告诉记者,“2000年,单位分了房子需要装修,当时老徐正在江西赶工程进度,装修的活就全部成了我一个人的,我又要照顾老人孩子又忙着装修,人都累病了,我当时和他生气说,你现在别回来,以后就别进这个家啦!孩子高考、老母亲生病没有一次家里事能指上他,气得你直掉眼泪。可等他从工地回来,看着他累的又黑又瘦,坐到沙发都能睡着的样子,家里的事就不忍心再给他找麻烦了。”说到徐淑岐,他的爱人更多的是心疼和理解。“老徐的母亲今年83啦,本来说好,今年陪老人一起过个团圆年呢,可他由于去忙梅花井的筹备,老人又盼了个空,这已经是他第8个春节没在家过啦,我们说好了,明年过年他要是还不回来,我们全家就到工地和他一起过个团圆年。”谈及自己的家庭和亲人,徐淑岐,这位在矿建行业拼搏了30个春秋的“铁人”眼睛不禁有些湿润,他毕竟对家人有着太多的愧疚。 正因为他有着切身的体会,他要让职工在项目部享受到“家”的温馨。他推行了公寓化管理,建立了标准化的生活区,宿舍内统一配备衣柜、桌凳、空调和床上用品,让职工能睡上舒适的床铺;职工食堂实行快餐化管理,所有饭菜全部按成本价,每天出售供应十几个品种的饭菜,让职工吃饱吃好吃出实惠;后勤管理提供亲情化服务,建立大型洗衣房,义务为职工洗涤、缝补衣物,设立了IP公话、小卖部,不赚职工一分钱,并建立职工亲情台和卡拉OK,职工过生日时食堂还会送上长寿面。 徐淑岐每到一个项目部都会建一本“职工档案”, 翻开这厚厚的“档案”,你会发现,里面详尽记录了每一位职工的生日、家庭成员、个人嗜好、生活习惯等,共26项内容。“小王和女朋友吵架了,情绪不稳定,上班时一定要叮嘱他们班长留心观察。”“老李母亲身体不好住院了,让他回家看看老人,我和书记凑了500块钱是我们的一点心意。”……里面详细记录了项目部每位职工的大事小情。徐淑岐常说,工人们远离家乡,项目部就是他们的家;工人们远离亲人,我们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三十年岁月悄然流逝,荣誉与汗水一路相随,正如他所说的:“梅花香自苦寒来”。 他用自己的行动交上了一份份让职工、让领导满意的答卷。今天他又奉命带领数百名职工转战到宁夏灵武市自然环境及其恶劣的毛屋宿沙漠的梅花井项目部。人们有理由相信,徐淑岐一定会攻坚克难把梅花井工程建成戈壁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