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文学的党委书记 |
|||
煤炭资讯网 | 2009-5-14 15:26:40人物展示 | ||
他叫黄吉沛,说他玩,是因为搞文学创作是他的业余爱好,正职是川煤集团芙蓉珙泉煤业公司党委书记,亦算“不务正业”了。 他有“四多”。 兼职多。说他官大也不算大,供职的单位是破产重组的一个国有控股煤矿,职工千把人,麻雀虽小可五脏齐全,他 ![]() 笑话多。笑话多不是说他闹笑话,而是走到哪气氛就活跃到哪,笑声就带到哪。工作中他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不打折扣,一丝不苟,工作之余,没有上下级之分,是朋友是兄弟,平易近人,嘻嘻哈哈。很多人结婚祝寿都请他来主持,插诨打科,信手拈来,嬉笑成趣,让人捧,譬如:第一句送老彪哥:今天烧火已成功,名正言顺老公公;第二句送王老夫人:今天喜得媳妇女儿,明年就抱龙儿凤儿;第三句送新郎新娘:洞房花烛情意深,来年就把儿女生;什么“床前明月光,脱得精光光,抬头吻新娘,低头入梦乡”。 朋友多。他为人豪爽,贩夫走卒,三教九流,都有他的朋友。得了稿费就呼朋唤友,大撮一顿,往往倒贴,可图的就是一个“乐”字。他的名片有点特别,除了名字和联系方式,没有“官衔”,名片背面是他自己写的诗:朋友,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我们紧握双手,三生有幸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愿我们永远是朋友。写作是他的精神家园、精神脊梁,他愿意通过文学、通过手中的笔广交朋友,前不久,煤炭资讯网召开表彰会,他挤出时间参加了,回来说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天南地北的许多朋友。 作品多。他以前就是摇笔杆子的,当过秘书,后来从事纪经监工作,2008年中国发生的大事让他感怀、激越,创作的冲动让他急于找到发泄口,一开始在煤炭资讯网西南站的矿山文艺发表作品,后来一发不可收,什么小小说、诗歌、散文,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作品陆续见于《宜宾日报》、《宜宾晚报》、《攀煤文艺》和《当代矿工》等,《住房的变迁》、《故乡的路》等一些作品还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征文活动中获奖。写作让他带着心灵,从自我走向无我,让写作成了一种习惯,成为他“不惑”之寄托。白皎煤矿矿山诗人、中国摄影家学会会员李帮学感叹他旺盛的创作精力,打趣他:老黄,你还真高产,快成专业作家了。 老黄写东西来得快,灵感来时如趵突泉涌,洋洋洒洒,一蹴而就。席间别人的一个段子就很可能激起他的思想火花,变成铅字。一日,一朋友讲了个笑话,大意是:有个单位的一位主要领导干部与司机出差,晚上无事就进桑拿泡了小妞,花了数百元小费。由于没有票据,回去没法报销,自己又不想出这笔钱,咋办?两人想来想去,司机说:“干脆就说在公路上撞死了一头猪,赔了几百元钱,回去我写个条子你签字后报销算了。”领导点点头就默认了…到后来只得规定:今后一般干部只能撞到一只鸡,科级干部只能撞到一头猪,处级干部只能撞到一头牛。他很快写成小小说《撞死一头猪》,煤炭资讯网总编李光荣评价:重大的廉政主题,用一轻松话题话语道出,结尾亦给人一攸长感,不失为一篇黑色幽默的好小说。他这样鞭鞑社会丑恶的作品还有《搓麻将》、《尽孝》、《是非字》、《傻子》等。 他还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散文《卖水汉》讲述了和他同一天参加工作朋友李明,下岗后不失志,通过卖山泉水养家糊口,但仍象生命力顽强的小草一样,积极乐观向上。他对笔下的写作对象总是熟捻于心,写作起来好象笔走龙蛇,游刃有余,没有华丽的辞藻,使之能深入浅出,活灵活现,这是来自生活现实的“实践小说”,与专业作家“深入”生活基层,甚至“蹲点”采访写出的“体验小说”、“调查小说”,在描述世象的广度和揭示本质的深度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诗歌《山西矿难思索》、悼念5.12的《世纪钟》、《板房之家》、词《思别离》等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心中的大爱;诗歌《九寨传说》、《蜀南竹海组诗》、《西部大峡谷温泉》、《中华僰人故里——僰王山》等能让读者和他一起去感怀大自然,饱览祖国好好河山。 在他的带动下,珙泉煤业成立了文联,有一个凝聚力强的创作班子,让新闻通讯员和文学爱好者有了一个家。 正如批评家王纪人说:业余作家是在生活中写作,专业作家是在写作中生活。 他将生命不息,笔耕不止,一路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