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08:走进板房 我心涌动

--为纪念512地震祭文(征文)

煤炭资讯网 2009-5-12 10:47:13散文荟萃
本网讯(特约记者:陈开霞)4月16日上午,“2008年煤炭资讯网通讯员表彰会暨地震灾区周年祭采访活动”在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天池煤矿拉开序幕。来自全国煤炭企业的领导、特约记者、骨干通讯员等70余人在该矿救灾安置板房会议室参加了会议。

这是一次特殊、别样的表彰会。会上,天池煤矿矿长綦国林应邀参加会议并首先给大家作了受灾情况、职工家属安置、企业重建和发展前景介绍。他在情况介绍中告诉我们:512大地震中访矿有200多名矿工震中遇难,10余人下落不明,集团公司的2000多户职工家庭房屋受损,大部分尚住在板房里,三对矿井至今仍未恢复生产。目前职工都是靠领取很少的地震救济款维持生活。尽管如此,天池集团公司的许多职工仍然坚守在矿山,为重建美好家园,化悲痛为力量,进行着繁忙的清理、整修、扩建工程。

“我们一定克服困难,加快企业改革重组工作,创新开发新矿区,把天池集团公司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同是矿山人,情脉自相通,听了綦国林信心百倍的表示,大家感动不已。这是一次新闻工作表彰会,更是一次震区矿工面对困境不屈精神的展示。

走进灾区,走进天池矿工的心灵,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矿区兴衰、责无旁贷”的真正内涵。

原天池煤矿技术能手黄大林,面对灾后私营企业老板的高薪聘请,他不为其所动,决然坚定地留下来服务于百废待兴的煤矿。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很平静地说:“我是天池煤矿培养出来的,矿上最需要我出力时,我不能无情无义地离矿而去,相信地震中逝去的亲人也会支持我的选择。”

走进生活区,走进板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劫后重生的坚强。

当我走进水泥案板旁摆着两排液化气灶的一间板房时,两位正在做饭的中年妇女告诉我:“我们做饭用的厨房都是八家人合用的,现在全靠领救济款生活,经济十分困难,不过这是暂时的,相信以后会好起来。”

一位端着一盘刚炒好的回锅肉的老大妈,站在板房外还热情地招呼我进屋坐,进屋后她乐观地对我说:“我们一家十来口,全都住在这排板房里,你看这些板房里的新铺盖,都是政府发的。现在家里什么家俱都没有,但全家人都健康地活着,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听了大妈的话,我不住地点头,没有一句应对的话语。因为我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老人对“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的诠释。我的无言其实正是对老人人生感悟的崇敬。

离开板房,我们来到了汉旺镇广场,广场上高耸挺拔的时钟永远的定格在了4点28分。在时钟前,我们所有的随行人员在此合影留念,为的是永远铭刻住灾区人民的顽强与奋进,照片上的张张笑靥并不为这别致的时钟设置,而是为昂扬的汉旺人骄傲。

进入需公安机关特批才能涉足的天池集团办公区地震遗址,抢入眼球的是一片残痕断壁,硕大的混凝土柱子歪倒斜插,坚实的钢筋也软弱地被扭成了麻花。在小河边的一栋严重受灾的七层楼房旁,有人指着塌垮下来的楼房告诉我们:“这楼当头的七户人家全部遇难了。”无法抗拒的实事顿时令我浑身颤栗。

站在地震遗址的瓦砾上,我拍下了一张张鉴证历史的照片,希望将汉旺人民的倔强留作心里永久的珍藏。


本网特约记者:陈开霞 编 辑:睿峰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