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秋意浓:带着春意走进汉旺灾区 |
|||
煤炭资讯网 | 2009-5-11 14:02:05散文荟萃 | ||
终于成行。终于站在经历过那场大灾大难的废墟面前。 我是在4月16日于一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随煤炭资讯网走进汉旺灾区参加“周年祭”采访的。那一天,阳光明媚,山花烂漫。 我是穿了件有玫瑰花色和图案的衣服走进灾区的,毕竟是春天了,带点春的色彩吧。余悲还在,也要以歌当哭。 一年来,悲伤已经浸染太多,以为时间可以冲淡,可是,当亲眼目睹那些残垣断臂,想象着曾经的血肉横飞……伤痛,还是无法隐忍。
我用我业余相机和业余摄技,还有笨拙的笔,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几位从天南地北走到一起共同参加此次采访活动的朋友们的有关记忆碎片——
踏着脚下的废墟,江湖上一向仗剑行侠,快乐质朴,被大家尊称为契丹大侠的肖锋兄弟,表情十分凝重,他,庄重地,正在按动着手中的快门。 看着他相片,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5、12”时的那一特定时刻。 那一天,在猛烈的地震刚刚发生不久,在空空荡荡跑得只剩下他一个人的办公楼里,通过QQ,他告诉我:“俺刚从街上回来,抓拍了些市民们仓皇逃跑惊恐失措的照片,正准备传网上”。说实话,我为他担心,因为他所在的重庆市,离地震的中心,那么近。可他侠风浩荡地对我说:“没事的,俺不怕!”聊天记录记载着,当时我们说话的时间是15点20分左右,也就是说,距离地震发生顶多一小时。匆忙说了几句话,他又跑了,说去抓新闻了。我知道,那天很晚,他还在突击写稿子,上传稿子。 他并非一个职业的新闻工作者。没人逼他这么做。 赵寅,人长得高高大大,是典型宁夏西北汉子的淳朴模样。立在一栋满目创痍的居民楼前,他黑里透红的脸庞上笼罩着难以掩饰的深深忧痛。我记得,给他拍片子的时候,他的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着“太难过了啊”,“真不是滋味啊”。我还记得,他的身旁,他5岁的儿子,满地撒着欢儿,或许是在追逐一只小鸟,也或许是在追逐一缕飘忽的风。 “难过”,“感动”,还有“珍惜”,是此次整个四川之行,我听到的,他对我说过的最多的字眼。 马而立老师是我国知名的时评家,也是我的老领导。“心缘淡淡芳香,冷眼世态炎凉”,是对他十分客观又准确的写照。 得到此次开会的盛情邀请,马老师很开心,去意坚定。不是因为有机会去九寨沟,去乐山大佛,而是因为终于有机会亲临灾区,考察灾区。他说:“不然时过境迁,就再没机会了”。当然,再见众好友,也是他的心愿。为此,他刻意放弃了去湖南开会的机会。我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汶川、北川实行限制性进入,此时此刻,或许他还留在那里马不停蹄地进行采访了。 立在居民楼的遗址前,马老师的目光中有伤感,有回忆,更有思索。他的身后,不仅是废墟,还有在废墟中盛开的随风摇曳的金灿灿的小黄花。也就是从那刻起,他第一次对我说:“我想当诗人了”。 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赵世元老师不仅摄影技术高超,原生态的陕北民歌唱得也是一级棒。我在去年重庆的会议时曾领教过。 此刻,站在废墟之上,不知道凝神拍照的他,他的心中,是否又奔涌着那一首首苍凉、悠远、拙朴而荡气回肠的陕北民歌。我只知道,看着照片,不知为啥,《想亲亲》的旋律,就一遍又一遍地回旋在我的心中——“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软,呀呼嘿;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呀儿呦。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花乱,呀呼嘿,呀呼嘿;想你呀、想你呀、实格在在想你,呀呼嘿,呀呼嘿;三天我没吃了一颗颗颗米,呀儿呦,呀儿呦。雪花花落地化成了那个水,至死了那个也把你那个随……” 我背后的那个高高耸立着的时钟,永远地,永远地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像一把尖刀,永远插在了滚滚历史长河中。 去年的那一刻,我想无人不是刻骨铭心。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那刻,我独自一人待在我办公室,一边品读臧先生写的《说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一边企图寻找“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超然境界。突然,天旋地转,头晕目眩……之后,传出了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人间多少事,都付废墟中!” 一年后的这天,我来到了灾区,当我告别灾区的时候,禁不住双手合十,由衷地祈愿—— 忘记该忘记的,记忆该记忆的;时光不会停止,生活好好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