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头将尾”搏击煤海显英豪 |
|||
——记阳城煤矿综采工区劳动模范朱昌胜 |
|||
煤炭资讯网 | 2009-4-7 10:29:59人物展示 | ||
“劳动模范”简称劳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经职工民主评选和有关部门审核以及政府审批后被授予的荣誉称号。劳动模范分为全国劳动模范与省、部委级劳动模范,有些市、县和大企业也评选劳动模范。济宁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发展集团是属于市直大企业,所以也评选劳动模范。而且,为了进一步弘扬劳动模范的先进思想,及时在济宁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发展报上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以总结推广他们的典型经验、先进技术和优秀工作方法,该报近日派记者专程采访了集团公司劳模、阳城煤矿综采工区生产班长朱昌胜。 朱昌胜,一名普普通通的矿工子弟,一位爱岗敬业的生产班长,一个默默奉献的煤矿工人。尽管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玩酷张扬的性格,却依然赢得了从集团公司到阳城煤矿、从矿长书记到区队领导再到普通职工的一致赞誉。原因何在?认真琢磨他的先进事迹,细细品味他的带班之道,就可以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敬重于“班长”这个光荣的岗位,以身作则带头干好工作,尽职尽责当好“兵头将尾”,就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就能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 据阳城煤矿综采工区的书记王友席讲,朱昌胜一九七五年五月出生,毕业于山东省煤炭技工学校井下机电专业,一九九六年分配到落陵煤矿,从事采煤工作(以炮采为主);一九九九年调入运河煤矿,先后曾安全优质的安装回撤了运河煤矿8303、5301、1302等工作面;二〇〇六年三月又因工作需要被调入阳城煤矿综采工区,参加工作13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他自身的努力拼搏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优异的成绩,所带班组连续两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和矿先进班组,二〇〇六年他本人被评为集团公司安全标兵,二〇〇六年至今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矿先进工作者……这就是朱昌胜。而且,采访中,王书记给记者重复最多的就是,朱昌胜这个人的人品很好,工作很扎实,职工们都很信服他。 冲在前面,懂得身教胜于言传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采访中了解到,朱昌胜在平时的工作现场管理中,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工作方法上懂得身教胜于言传,尤其是在苦,累,脏,险,重的工作面前,朱昌胜总是干在前,抢在先,时刻不忘以实际行动来叫响“看我的,跟我来”这句话。“我觉得我能当选劳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无论干什么工作,都挑头干。作为班长,只有你先冲上去干了,工人们才能跟着你尽心尽力……”朱昌胜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如是说。 曾经在朱昌胜班跟他一块干过活的老职工吕宜祥是这样评价他的:“朱班长的最大特点就是,无论什么样的活,他总是带头干;这个人脾气好,人品正,分配活儿的时候,不分远近亲疏,能一碗水端平,而且能把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大家齐心协力来干活。” 学用结合,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 采访中得知,朱昌胜还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他就意识到学好技术、练好基本功只是一名合格矿工的第一步,但矿工仅仅能完成工作任务还不行,还需要汲取更多更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尤其是处理好一些艰难险重的任务。于是,他上班时总是和工友们一起奋战在第一线,深入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掌握好第一手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虚心向工区领导、技术人员请教,现场向老师傅们学习。业余时间,他总能挤出时间研究思考,借来有关的图纸和资料,琢磨操作要领和重要环节,他就凭着这样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制约生产的薄弱环节,很快成为了采煤上的行家里手,得到了工区领导的认可。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很必要,但能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更重要。朱昌胜印象最深的是在二〇〇六年1301工作面出现了几年不遇的大断层时,当时的客观条件危险性大,困难多,新工人多,难以独立作业,对阳城这个刚成立不久的新矿来说,遇到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也没经验可借鉴,只能是边干边摸索,作为基层管理者兼生产者,他又是第一个靠上去,干在前头,把困难留给自己,方便留给工友,轻活指给新手,并在现场不时地提醒大家一定要多注意安全,在将支架复位的过程中,他利用平时所掌握的技术和积累的经验,与工友们一起把一个又一个的支架扶正,安全高效准确地完成了工区安排的任务,断层过完之后,他的手上都磨出了血泡,看着一排排扶正的支架,他却很欣慰:自己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关键是这次过断层让自己又摸到了一些扶正支架的窍门,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积累了经验,值得啊。 深严细实,搞好班组的安全管理 综采工区文书牛广彬告诉记者:严格律己,严格管理,严明纪律,严格制度是朱昌胜在日常管理中的重要方法。他在担任大班长期间,时刻教育全班的工友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真正使他们明白质量关系安全,安全关系幸福的因果关系,只有把平时工作做深入扎实了,安全才会有保证。于是,他每次下井之前,总是结合工区的安排及当天的工作任务,实行科学分工,统筹安排,根据工作的性质,存在的安全系数,人员操作机器的熟练程度,因人而用,因才而用,紧紧抓住了安全这一工作重心,充分发挥“互保,互联,自保”这一机制,提高每个人的自我防护能力,夯实安全这一工作环节。 正是由于他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几年来,他所带的班组未出现一起轻伤或重伤事故,很好的实现了安全生产,为创建平安工区、和谐矿区的目标尽了最大努力。电话采访中,一向不善张扬的朱昌胜对此也充满自豪地说:“安全,是我们班的重中之重,2008年我所带的生产班连续十个月建成‘三无’班组呢,这在我们综采工区一天最高可产9400多吨煤的情况下,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做到了!当然,今后我和我同事们还会继续努力……”是啊,工作有方法,安全无止境。更何况发扬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一直也是王董事长所倡导的。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搞好班组安全管理的必由之路。 交流沟通,营造和谐的班组环境 良好的班组环境,愉快的工作心情是干好工作的前提,也是远离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上他除了严格管理外,生活上始终以一名老大哥的身份去关心爱护他人。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经常性的与工人交流沟通,听取他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消除工作上的隔阂,对犯有错误的工友不是批评打击,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始终抱着一颗火热的心与他们坦诚交流,彼此信任关爱,用亲情在班组内营造一种和谐公正的环境。 入矿以来,朱昌胜所带的新学徒也不少,他总是手把手地教,耐心地讲解,把安全工作穿插到日常工作中去,教他们怎么样预防和处理,利用工作间隙深入细致的同他们交流思想,正确教育和引导他们干好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深严细实的工作习惯。即使是现在,他依然会在班前会后,叮嘱本班职工,什么工种的该注意什么,并讲清安全要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井下安全工作贵在多提醒。 采访即将结束时,朱昌胜一再要求记者不要把他写的太完美了,那样会让人不容易接近,并非常诚恳地说:“我的成长进步与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实际上,我今天的工作还不够好,离领导们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今后还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努力,始终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感恩集团,感恩企业,感恩领导,感恩家人,感恩同事,努力践行矿上的‘五感理念’(生产有安全感,生活有舒适感,在家有温馨感,在外有自豪感,做人有责任感),以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兵头将尾”,是煤炭战线对煤矿区队长、班组长的一种比喻。在煤炭企业,别看他们“官”不大,可作用不小。可以说,朱昌胜立足本职,踏实肯干,精心带班,在采煤一线的工作中写下了自己精彩的一笔;其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的执着精神和亲情管理的带班方式难能可贵,值得学习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