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成:提高职工素质是确保红卫公司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 |
|||
煤炭资讯网 | 2009-4-28 8:10:43论文、言论 | ||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职工素质,职工群众得实惠是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目的。实现井下安全、地面稳定是红卫全体职工最大的实惠。笔者联系工作实际,通过调查分析,我公司历年90%的安全事故都是职工素质差造成的。所以提高职工素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当务之急,也是确保红卫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保证红卫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红卫矿业公司于2007年6月实施政策性破产重组以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用工制度的改革,采掘一线的新工人95%是由农村招来的农民工,文化程度低,知识水平有限,安全意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业务素质较差,如不加强对这样一支队伍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势必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的隐患和危机,再加之因企业关闭破产,许多年龄偏大的特殊工种的熟练工都已退休,造成青黄不接,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公司的安全发展。当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创建职工素质工程,加强职工综合素质的教育,尽快提高职工素质,是摆在我公司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职工自主保安意识,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实现红卫公司的安全发展、科学发展。 一、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性 一是红卫要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后盾。随着“零事故、零伤亡”安全理念的提出,我公司已迈向安全高效的轨道,没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实现不了这一目标,安全发展的成败完全取决于职工素质的好坏。 二是技术创新客观上要求职工队伍的高素质。近年来,随着我公司的全面发展,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更新,新措施、新规章的全面实施,新科技与新知识的含量不断加大,职工的知识的跟不上来,职工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而加强教育、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 三是安全发展的长期稳定必然要求过硬的职工素质。安全是我公司的头等大事。董事长、总经理彭双良多次强调:“完成任务、提高效益不是红卫的唯一目标,实现安全,让全公司职工平平安安享受安全生产的成果,多得实惠才是公司最终的目标”。安全能否确保,起决定作用的是职工的素质。纵观我公司每一次事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多方面的原因,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职工素质差造成的。如龙家山矿2002年4月25日发生在2767-250石门的瓦斯爆炸事故,笔者认为造成这起重大瓦斯事故的发生,虽然是多方面的原因:通风系统不完善,瓦斯抽放不到位,个别职工违章抽烟。但最主要原因是当班瓦检员曾某业务素质差,瓦斯检查仪器不能正确使用,瓦斯浓度高、低没搞懂,造成该工作面在作业当中瓦斯超限了没停止作业,发生了龙家山矿建井以来最大的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人,伤15人。教训十分深刻,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因此,固本强基,夯实安全基础,最首要的任务是提高职工的素质。 二、职工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红卫公司职工素质现状:现有职工总数2720人,其中高级职员7人,中级职员75人,中共党员251人,在岗专业技术人员143人,其中(高级1人、中级33人、初级109人)工程系列86人,(地质专业11人,采矿29人、机电14人)会计专业21人,经济专业13人,政工专业23人。本科7人,大专68人,采掘工人1129人,共有46个队,152个班组,其中采掘队25个,采掘班组79个。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公司职工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采掘一线无一人大专文化,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专业不对口,混岗现象严重,整体素质较差。 2、职工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职工思想意识滞后。部分中级职员和职工对公司当前发展形势认识不够,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目标,认为当前四对生产矿井生产条件较好,煤价也不差,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都可以。思想上停滞不前,放松管理,在工作上图舒服,在技能上安于现状,只图过得去,不图过得硬,得过且过,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这种惰性和陈旧思想,互相影响和感染,影响了职工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采掘职工的特殊性,大部分职工都是从附近农村招来的,生产条件好就上班挖煤,条件不好时则回家务农,短期行为严重,造成出勤不稳定,队伍不稳定,安全隐患增多,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公司的安全发展。 二是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我公司从1995年至今没有从正规大中院校分配学生,到2004年至今才送湘潭理工大学培训18人,而现有的技术人员因待遇、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不断流失,技校、专科院校、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又不断减少,造成技术人才队伍不稳定。 三是职工业务素质培训质量差。特种作业人员有采、掘、机、运、通等多个工种,作业人员种类多、范围广、技术强、难度大。因其工种多,工作范围不同,操作技术各有特点,技术要求高,理论性强,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为职工安排培训的时间往往又非常有限,有的培训流于形式,从而造成培训质量不高。 四是缺乏现代科学知识。依靠科技进步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做强做大的关键,随着新设备、新技术在我公司的推广应用越来越普及。近年在安全、机电、瓦斯治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增加了不少新设备,职工在新技术、新设备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如投入900多万元建成的坦家冲煤矿瓦斯发电工程和3.5万伏降压电器保护实验,到如今很难找到掌握全套技术的管理人员。 三、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原因分析 1、职工教育受重视的程度不够。虽然近年来,我公司抓职工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职工素质也比以往有了显著提高,但职教工作并没有因职工素质在企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职教工作时紧时松,缺乏长期有效的实施策略。 2、职工文化基础差、起点低。我公司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本身就短缺,采掘一线工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他们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采掘的理论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工作无章法,干事凭经验,理论根基不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业务技能的提高。 3、培训质量不过硬。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手段,职工安全技术培训时间一般比较短,但要求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安全法规、安全技术知识、安全生产新技术、抢险救灾以及自救知识等,在计划安排、师资配备、教材选编、组织实施及质量考核等重要环节疏于管理或流于形式,导致职工培训质量低,效果差。“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的运行机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对策 建设一支适应公司安全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红卫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如何提高职工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职工队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落实。 1、抓理想信念教育,促进职工素质提高 一是把学习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坚持对职工进行矿情教育,引导职工树立爱矿如家、爱岗敬业的理想信念。深入到班组一线宣传鼓劲,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搞好安全生产上来,使全公司干群形成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定不移地推进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确立科技人才目标。努力造就一支善于积累矿山优势资源,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领导队伍;造就一支精通生产懂管理,具有超前工作意识的队、组长队伍;造就一支善于管理、敢打硬仗,具有解决复杂难题的科技人才队伍。 2 、抓培训质量,确保职工素质的提高。 笔者看到一份资料,美国2006年至2008年生产原煤近30亿吨,但煤矿安全事故总共只死亡不到100人。实际上每年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低于30人,百万吨死亡率保持在0.03以下。美国煤矿为何能实现“高产量低伤亡”?权威人事得出三大因素:一是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安全程度;二是矿主和政府部门都增强了安全责任感;三是增强了对煤矿工人的培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煤矿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之一是必须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不断改善安全生产环境;经验之二是各级管理人员都要进一步增强抓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验之三是加强对职工的培训,让培训工作经常化。采用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注重实效。红卫的职工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不同的生产条件,不同层次的人和不同岗位的工种,实现不同内容的培训。如沈家湾煤矿不是高瓦斯突矿井,不能总讲如何防治瓦斯突出,该矿是一个水灾很严重的矿井,培训重点必须放在如何防治水害上。坦家冲煤矿瓦斯灾害很严重,属全国闻名且写进联合国教科书的“瓦斯窝”,培训重点必须放在如何防治瓦斯上。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以提高岗位技能标准为重点,探索适合职工特点的培训方法,改变笼统的讲座方式,采用课堂教学、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研讨交流、师徒结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因人施教,分层施教,力求职工易于接受培训内容的教学模式开展培训,全面增强培训质量。 3、抓机制运作,推动职工素质不断提高 要确保红卫公司安全发展,必须对所有职工实行“上岗靠竞争,竞争靠技能”的竞争机制,促使职工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个人独立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推进职工素质的自觉提高。 4、献金点良策,共同提高职工素质 认真开展“问计职工群众,共谋科学发展”的金点良策活动。以提高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为公司的安全发展献计献策,尽快使金点良策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解制约红卫安全发展难题,共谱红卫科学发展新篇章。 总之,针对我公司职工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工员都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只要大家同心协力,形成合力,努力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红卫公司一定能在激烈的煤炭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红卫的明天才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