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中的“乌金” |
|||
——记湘煤集团白山坪公司龙塘煤矿连续二年度获得劳模谢朝实同志先进事迹 |
|||
煤炭资讯网 | 2009-4-22 1:51:00人物展示 | ||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首明代将领于谦所作的《咏煤炭》一诗,道出了煤的无私奉献精神。其实,每一个工作在1000米深的煤海之间的人,他们象乌金一样,都具有这种捧阳光献世间的无私奉献风范。谢朝实同志就是其中一块格外夺目耀眼的乌金。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今年42岁的谢朝实,是从龙塘煤矿2005年的外包队(龙马队)整体收编的一个队长,矿把原外包队(龙马队)改编为现在有30多人的综合队,而且还是由谢朝实担任改编后的综合队队长职务,在他担任队长几年的时间里,他都一如既往,埋头苦干,苦脏累险的活,自己总是争着干、抢着干,每月出勤都在25个以上。每班坚持对本队安全责任区巡回检查不少于4遍,做到安全超前防范。2008年12月份,该队煤掘头顶板烂,在该队只有二人队干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井下现场不空班,他连续几天每天坚持跟两个班,连续十二天不休息。在他的精神带动下,全队员工干劲倍增,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矿下达的生产任务,几年来,用他青春、汗水和智慧书写着一名矿工炽热的赤诚。硬是将一个落后的外包队打造成了一支工资收入高、工程质量高、安全生产高的“三高”队伍,成为全矿举足轻重的明星队。不善张扬的他也在这几年被评为湘煤集团“岗位明星”、最佳采掘工人、白沙安全管理局安全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和2008年度两年连续评为公司劳模等荣誉称号。 宝剑峰至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他的管理下,如今的综合队已经成为一支能打攻坚战,不善张扬的他也在领导的眼中成了得力的战将,领跑在采掘一线。 “笨鸟先飞”勤学习 谢朝实来到龙塘煤矿综合队当了队长,他说:打铁须得自身硬,干采掘队长这一行,不掌握好安全知识,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没有丰富的安全经验及经营管理是不行的,否则,不能及时的排查、发现、消除安全隐患,那么全队安全生产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他平时自己坚持学习《安全生产法》、《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施工措施等安全法律法规及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各类安全培训班和安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在2008年考入湘潭大学函授班,他自己在本子上记录安全知识几万字,同时还要向工友大力宣传遵章守纪的好处和违章蛮干的害处。凭着勤奋学习,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至今,以列为该矿生产技术精英。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谢朝实同志上任伊始,首先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分配方案和奖罚措施,用谢朝实同志的话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好人。”新的制度制订后,他向职工张榜公布,并要求全队职工互相监督,在制度面前坚决做到人人平等,谁也不许乱开口子,为了杜绝煤掘垱头空顶作业,他采取采煤与进尺同步计分办法,规定一架棚(0.7米)按5吨煤计分,多出的煤不但不计分,反而还要处罚,按照制度严格考核,有效遏制了煤掘垱头空顶作业现象,确保了工程质量的提高。为了保证队里正常出勤,他坚持一律按轮休休息,规定职工每月出勤不得少于24天,旷工一天除矿处罚外,队里还追加20元一天的处罚,是班长大工的还要取消班长、大工津贴,并与评先、文明员工考核挂钩。同时设立了超勤奖,超过每月24天班以上,每班奖30元,以此类推。队里员工梁某有一月出勤只有18天,少了6个出勤,除矿处罚外,他严格按制度办事,没有半点含糊,当即罚了该员工120元,职工们对此深受感触。从此,该队上自由班、无故旷工的现象明显减少。再加上严格执行民主分配,增强内部分配的透明度,充分调动了全队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该队从未发生过分配不公的现象,多次受到矿工会表扬,由此该队生产进度明显加快,他担任队长以来,月月超额完成矿下达的原煤生产任务。 安全质量创佳绩 身为队长的谢朝实同志不仅技术过得硬,而且在抓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求真务实,他每次带皮尺下井已成为一种习惯,在生产中严格按照作业规程作业,架棚过程中总会拿出皮尺量棚子的高、宽及棚距,一发现不合格棚子,就推倒重来。去年11月上旬的一个晚班,临近出班时他习惯性拿出皮尺检查工程质量,发现当头一架棚距差了0.5公寸。做事精益求精的他硬是带领班里员工将棚子推倒返工,直到将棚子架好合格后才与班里工友拖着疲惫的身子下班。凭着他对安全质量的力求卓越,2007年3-8月期间工程质量连续获得优良品被公司树为“精品工程”。2008年度在公司质量验收评比中,所在队的工作面全年有60%被评为优良品工程,100%评为合格品工程;在2008年度公司“安全质量班组”评比中,他所带领的队三个班组全年共有36个月班组,就有12个月班组被评为公司月“最佳安全质量班组”,24个班组被评为公司月安全班组。 拧“毛巾”精细管理 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连队效益,谢朝实同志身为一队之长,始终把成本管理作为提高效益和职工工资的突破口。从来不乱用一分钱,都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队员们常戏说他是“小气队长”,也就因为他这种“小气”使该队材料成本连年下降。 精打细算爱材如命。为搞节约降成本,他从节约一根杂木棍,一捆毛柴做起,对放顶后老塘里完好的杂木棍、毛柴、挑包木,他都捡出来进行复用,绝不浪费。一月下来,全光是节约毛柴、杂木棍等材料费就达到近千元。在采煤工作面,一根单体液压柱价值近千元,为提高支柱回收率,谢朝实同志都是亲自把关。有一次,2267工作面有3根单体被埋在垮落的矸石和煤下面,为了不让企业受损失。他凭着自己那过硬的采煤经验,硬是把工作面支护牢固后,把一根根单体“颗粒归仓”。 抓队务公开,确保职工利益,稳定职工队伍 职工上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好钱,如今队上的进尺上去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搞好了,合理的工资分配和人性化管理便成了稳定职工队伍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此,他从完善分配办法入手,严格执行工资分配坚持由民管员讨论通过,除将工资与安全、进尺、质量标准、出勤挂钩外,还设置了队务公开栏,评工记分,以分计酬,将各种奖励、扣款和队其它费用明细表都张贴在显眼的位置供职工监督、了解,制定了详细的各种扣款奖励制度,让职工清楚自己奖励、扣款的理由。几年来,该队无一例上访行为。职工对队的满意度达96%以上。生活上关心员工,坚持“五必访”制度,特别是去年把矿给他疗养指标硬是让给了同事,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感动全矿员工。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成绩面前谢朝实同志没有止步,他以不骄不躁的顽强拼搏的精神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毫不保留的奉献给了平凡而崇高的煤炭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