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杨亚飞:企业文化建设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煤炭资讯网 2009-4-21 20:49:13论文、言论


我局企业文化建设2006年调研试点,2007年全面启动,在全局上下努力下,经过三年多的时间,目前已成功建立了澄合企业文化理念、行为、识别三大系统,全面开展了地面标准化工作和人本精细化管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有效凝聚了职工队伍,规范了职工行为,促进了管理升级,改善了现场管理水平,也使矿区脏乱的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明确认识和思考解决的问题,如尽管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进行顺利,成效明显积极,但还存在一定思想阻力和认识障碍,比如还有些干部职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华而不实的样子活,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抵触情绪;还有的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添乱,是没事找事,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分散了经营者抓工作时间和精力。同时客观地说,在我们的工作中也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内容作法和项目,在一些单位已流于形式,成了为了应付检查考核不得不做、而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事情,成了一种额外的负担,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形成了比较大的冲突。存在这些问题,我觉得是由于认识不够,含义不清,目标不明,执行力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进入2009年,结合我局建设千万吨全国一流安全高效煤业的总体目标和加快新区建设步伐,提高职工收入两项重点工作,局党委确定今年为企业文化建设延伸年,把持续推进并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实现企业岗位目标的一个根本举措加以实施。如何落实好矿业公司(局)党委的这一工作定位,更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结合个人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和到基层了解职工群众的反映,在总结思考的基础上,我认为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增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坚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企业文化进入我国已有了二十多年时间,在我局也搞了几年了,尽管它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承认,但仍有相当多的人对 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高,认为搞企业文化是华而不实的样子活,是企业形势好转而搞的形象、面子工程,对企业发展和管理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我们说这种认识当然是不正确的,但它很有代表性。企业文化产生于日本,发展在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我国,并很快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并逐渐发展起来,尽管它是舶来品,但它在中国企业被接受,实践证明确实是时代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政治上来审视企业的矛盾,一度盛行单纯依靠政治方式来解决企业问题的倾向。改革开放以后,一度时期又将注意力转向物质方面,盛行单纯依靠经济手段来解决企业问题的倾向。在实践中,无论单纯依靠那种力量或手段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在加强企业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意在从两个文明的结合上来解决当代社会和企业中的矛盾和问题。这时候企业文化理论传入我国,有人研究后很快发现,企业文明与企业文化两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东西方在各自的探索中都同时发现文化因素和文化力量在企业经济中的重大作用。实际上企业文化的发源地应当在中国,这不仅因为儒家思想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而且,最初产生于日本的企业文化就是直接吸收了“鞍钢宪法”中的适宜部分。而且早在日本振兴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就形成了相当水平的以“民生精神”和“东亚精神”为标志的企业精神。在这个角度讲,企业文化的实践,不仅是对外来文化有益成份的吸收,更重要的是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和精神优势的继承和发扬。总的说,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利于克服经济工作、政治工作“两张皮”,有利于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优势相结合。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选择企业文化不只是市场经济竞争形势的需要,也有非常深刻的历史原因。从企业文化的产生、发展及在我国的实践来看,搞企业文化基本的出发点都是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由此看来,企业文化建设是当今世界企业管理方式变革的大趋势。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国内外的理论界的研究也认为,企业文化在未来对企业兴衰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的作用。一些世界知名企业的实践也说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能够起到物质利益无法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说矿业公司(局)强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时代潮流、顺应市场经济形势,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清醒而理智的战略决策,是在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举措,也是实现矿业公司(局)建设千万吨全国一流安全高效煤业的企业总体发展目标、加快新区建设、提高职工收入两项重点工作目标的有力保证。对此我们一定要明确认识,对推进企业文化一定要坚定信心,不能患得患失或持怀疑论、无用论,而应坚定必须搞、坚决搞、长期搞的决心。

二、应当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含义和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

企业文化的定义迄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也实在难以统计到底有多少种解释,把各种提法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总和说”。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指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厂容厂貌和文、教、卫、体等基本设施及产品,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发达程度的外在标志。精神文化是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里素质、精神面貌、行为准则、经营哲学等,这是企业文化的内在的核心。

2、“同心圆说”。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同心圆,外圆是物质文化,中圆是制度文化,内圆是精神文化,这种提法把精神文化放在核心位置。

3、“精神现象说”。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它是以价值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精神、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种提法把精神文化提高到较高的层面,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种精神现象。

4、“群体意识说”。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群体意识是指员工的共有认识、情绪情感、意志及性格。

5、“五因素说”。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一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文化、文化网络是它的四个必要的因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最大的影响因素。

还有很多种解释,由此判断其中某一个是正确的,其余是错误的,是办不到的。由于站的角度不同,概括的方式不同,得出的定义也就不尽相同。“总和说”描述了企业文化的范围。“同心圆说”概括了企业文化的组成。“精神现象说”重点突出了企业文化的核心。“群体意识说”指出员工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五因素说”指出了形成企业文化的要素和环境。尽管描述上各有不同,在层次划分上各有所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承认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或者说核心就是企业价值观。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应当是培育形成企业和企业员工信奉、追求并自觉付之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它是体现于企业和企业员工被广泛接受的所共有的行为准则、道德观念、共同信仰和思维方式,也就是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关键应当是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其根本目的是用培育形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用一种预期的积极的精神信念、氛围环境引导感召,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并自觉地规范行为,自觉地为实现企业目标,为完成自身工作任务而努力工作。

三、应当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积累过程。我局企业文化建设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前进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应当结合实际,坚持突出重点,化繁为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避免和防止小而全,大而全和过分理想化的倾向,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在长远规划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其它工作和基层实际,每年适度安排,循序渐进,保证效果,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能对生产经营中心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分项内容要进行评估,本着讲成本,重效果的原则,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取舍,留下真正的东西、管用的东西、实用的东西,再下大力气加以推行和实施,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实际,更有效,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应当突出企业文化建设中精神层面的东西,注重氛围营造

企业文化建设根本是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文化资源,它是形成于企业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培植于企业的组织、制度、环境氛围中,承载于企业全体成员头脑中,体现于企业全部活动中的企业成员的精神观念和行为习惯,集中表现为企业全体成员的价值观。它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它只是原则和导向性的东西,但它却是企业文化最精粹的东西,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反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导向。不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真正厉害的是精神上的东西,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的国家、民族或企业是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基于此,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应当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就是要在以文化上下功夫,在理念文化、企业精神上下功夫、作文章,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通过和运用各种宣传、传媒手段,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营造一种主流价值观念引导的氛围,形成一种风气、一种风尚,让它对工作生活在这个环境氛围中的员工的思想行为发生感染、引导、激励、约束作用,让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对工作的热情,不是行政命令强迫的,不是刚性制度约束的,而完全是内心自发释放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当把以文化人放在首要地位、基础地位,切实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让这种价值观形成一种风气,使它比制度约束、规定胁迫、行政命令对人们的鞭策,激励更积极、更有效果、更管用。

五、应当坚持简截实用,便于职工理解和接受的原则

推行企业文化,要充分考虑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工个体的接受能力,尽量做到简截实用、管用,避免复杂化、抽象化、繁琐化。比如企业理念的提炼,要便于员工正确的理解和消化,并能真正落实到员工的思想和工作中。推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素质、工作基础、环境条件、制约因素、经营状况,使员工愿意接受,乐于接受,发自内心予以认同,要避免和防止职工的逆反心理、基层的厌战情绪,避免因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过速、过于繁复而引起职工不正常的抵触情绪,避免出现影响实际效果或流于形式的情况,注意维护企业文化建设的声誉,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

六、应当坚持并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应当注意树立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理念。注重关心、使用和培养人才,注重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员工的智慧、热情。在管理中要坚持始终强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使用人,创造一个“人人受重视,个个被重视”的文化氛围,尽量使员工时时受到鼓舞,处处感到满意,使员工能身心轻松,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 同时在管理中要注重人本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突出把人才看作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重在人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员工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焕发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还要建立激励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形成一种重视人才的导向氛围,还要重视奖励千里马,同时也要重视奖励伯乐,以逐渐形成使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的氛围。

七、要处理好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的切入点和有效载体,但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受政治制约的思想领域的工作,它是我们党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发展阶段的目标,有目的地对群众施加意识形态和心理影响,以引导人们为之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是在企业中围绕生产经营,通过各种形式手段使广大员工共同形成一种优秀的群体意识,群体行为规范,两者在着眼点、内容、范围、层次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两者不能互相取代,但却可以也必须加以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决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即有政治保证作用,离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有可能走偏方向,而且企业文化建设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种有效政治资源的推动。不过企业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工作也有积极的作用,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经营、渗透到经营管理工作中的极好途径和载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能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既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又不能忽视思想政治工作,更不能以企业文化建设取代思想政治工作,要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其做到互相依托,互相促进,使之更好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

总的来说,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如何保证开展的进度和效果,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无所作为。既要注重精神灵魂的铸造,又要循序渐进加强制度层面的规范。既要重视企业文化体系和规范的静态建设,也更要重视企业文化宣传阐释的动态建设,使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逐渐地得到职工认可,同时转化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的工作行为,为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成长壮大奠定思想和理性的基础。


本网通讯员:杨亚飞 编 辑:云松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