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展风采-------- |
|||
记苏二矿机电队党员李立荣同志先进事迹 |
|||
煤炭资讯网 | 2009-4-20 23:33:20通讯特写 | ||
李立荣同志是苏二煤矿机电队一名普通电工,可是他的名字却享誉整个矿区。对于他的评价,凡是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他不仅是一名技术精湛、工作踏实的同志,多次在矿井抢修工作中立下汗马功劳,而且是一名热心肠的电器修理行家,义务为采掘一线职工修理家电不计其数,他被称为矿区的“活雷锋”。近几年来,他多次被公司评为“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志愿者”、“优秀党员”。 2000年,老李来到矿山工作,从此他便在矿山扎下了根,他以矿为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脚踏实地,扎实奉献,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走出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李立荣同志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他的心中时时刻刻装的都是工作,都是机电设备,他的手机从来都是24小时开着,只要井下发生设备故障,一接到电话,他都会立即赶到,无论是深夜,还是刚出井,他都刻不容缓。他工作起来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 记得3月的一天,井下+193水平供电系统有二处对地,低压检漏保护装置不能正常使用,致使副井绞车油泵自动升起,这对绞车运行安全是很大的威胁,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立即赶到现场分步进行排查,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找出故障并立即排除,保证了绞车的正常运行。处理好绞车故障,回到地面是16:30分,正当他洗好澡准备回家时,他从调度室得知,掘二队耙岩机出了故障,不能运转,他顾不上疲倦,二话没说又下井了。那一天是他女儿的生日,在上班前,他的爱人就嘱咐他没有什么事就回家早些,为女儿过个快乐的生日,但在工作和困难面前他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妻子的交代,来到现场他细观察、与中班的机电人员并肩干,故障很快得到了排除,很快便恢复生产。当他再次回到地面的时候,已是晚上19:00了,约定给女儿中午过生日的时间早就过了,回到家后,看着桌上摆放的蛋糕,他紧紧地抱起女儿亲了又亲,那一次,他流下了愧疚的眼泪。 矿区的“活雷锋” 居住在矿区的职工非常多,而矿区附近却没有家电维修点,职工家中要是电饭煲、电磁炉、冰箱等家电出了故障,要送到城里才能维修,非常不方便。李立荣同志看到眼里,滋生了为职工免费修理家电的想法。他买来家电维修书籍自学,经过这些年的刻苦钻研,他练就了娴熟的家电修理技术,成为矿区一带名副其实的家电修理行家。 三月雨季期间,连续下了几周的毛毛细雨,架设在办公楼顶的广播突然不响了。对于每天习惯于收听《福建煤电新闻》的干部职工来说,尽快修好广播是当务之急。办公室急忙向老李求救,恰逢老李刚下井回来,老李不顾劳累,从井口赶到办公楼,爬上楼顶,检修线路,修好了广播,让矿区又奏响了福煤之歌。 每逢共青团“学雷锋”、“五四”、“重阳节”搞活动,总忘不了叫上老李,老李总是有叫必到。老李的邻居张阿姨问他,矿里每次搞活动叫你修家电,在手上修好的家电都有上百件了,他们有没有给你做点补贴?老李笑呵呵的回答,“我是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青年志愿者都是不收补贴的。”去年,老李的同事给他出了个点子,“凭借你那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开家家电维修店,生意一定热闹,可以赚不少钱呢。”老李听完若有所思,笑而不答。不久,他将自己家楼下的杂物间腾了出来,挂上了门牌,取名为“职工家电维修间”,后面还追加了几个字,“免费维修”。 热心肠的老李,不仅自己学习创新,还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机电技术上他主动做好“传帮带”,总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绝技”传授给其他职工。近年来,矿上只要有来新工人,领导想到的就是让他带。如今,他所带的徒弟,都成了机电上技术骨干,为机电人才再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常说:“只有徒弟超过我,我才感到最自豪的”。他积极的工作态度,勇于帮带别人的精神,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尊敬和赞同,成了职工的榜样。 《爱拼才会赢》这是李立荣最喜爱的歌曲,这歌让他懂得了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必须要有一种敢拼的精神,只有敢走别人不愿走的路,敢吃别人不敢吃的苦,敢学别人不想学的技术……这样才会让平凡的人生变得不平凡,才会实现自己价值,李立荣就是用这种精神让他的人生变得精彩起来,在广阔的煤海里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