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的海洋中“游弋”-------- |
|||
记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车集矿员工游弋 |
|||
煤炭资讯网 | 2009-4-18 23:42:11通讯特写 | ||
他只有初中文化,凭着勤奋的自学,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电工技师;他没有受过专业指导,凭着刻苦的钻研,一项又一项专利在他手中诞生;他没有豪言壮语,凭着一种感恩的力量,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投入……他就是被商丘市评为“优秀青年”荣誉称号、六项专利集于一身、河南煤业化工集团车集矿普通员工游弋。 刻苦学技术 笨鸟先飞 游弋,1970年6月出生于安徽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7岁时母亲因病撒手而去,母亲病故给他那本来就已经贫困潦倒的家留下的是更多的债务。为减轻家庭的沉重负担,游弋只好含泪走出学校,告别家乡的那片热土,四处打工挣钱养家。当迈出家门的那一刻起,小小年纪的他就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要让父亲和弟妹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1999年3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幸运的他成为了永煤公司车集煤矿一名劳务工。上班不久,聪明能干的他就当上一名电工。当时他即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他成了一名技术工人,为难的是 基础比较薄弱。怎么办?只有“笨鸟先飞”,上班时,别人干活他认真看,下班后,别人休息他就跟书上学。当听说永煤公司培训中心晚上19:00——21:00培训电工知识时,他就每天骑着自行车前往学习,无论刮风下雨,他都咬牙坚持,十来公里的路程他不知来回跑了多少趟,只要开班,他都必到。培训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他就在教室后面站着坚持听课,趴在窗台上做笔记。看到他这样刻苦学习,培训中心的老师非常感动,就破例给他在教室后面单加了一张桌子。就这样一边晚上学理论,一边白天到井下进行实际对照操作,再加上老工人的指导,很快他就熟练掌握不少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成长为一名技术上的骨干力量。 精心搞创新 技高一筹 2006年5月,可以说是游弋人生中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转折点。由于游弋工作表现突出,在2005年四月和2006年元月在车集矿、永煤公司两级采掘电钳工技术比武中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单位把他从一名普通的劳务工留转为企业合同制工人。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怀着一颗感恩企业的心更加的努力工作,用学习到的技能更好的服务好煤矿生产。 2005年5月,他所在的机电一队一名井下电工在接线切割密封圈的过程中,不小心被电工刀割破了手,看到血淋淋的一幕,游弋的心感到特别的痛,如果能有一种切割速度快,又标准的工具该有多好呀!下班回家后,他就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项发明研究。自己手头上没有工具,为节省投资费用,他就到市场上买回旧电钻、打磨机、卡尺、锉具等工具。经过上百次反复推敲试验,很快他的第一个“作品”、 一种新型的专用工具——井下“电缆密封圈制作专用工具”诞生了。在此基础上,他又成功研制出了“电工快速定位剥线钳”,并都成功获取了专利证书。这两项专用工具的诞生,可以使井下电工在剥线、挖密封圈的时间由以前20分钟缩短至现在的6分钟。 2 005年11月份,河南省煤炭系统电钳工技术比武在永煤公司文体中心拉开了帷幕,游弋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参加比武,但是他把自己的两项专用工具奉献出来,这两样新式“武器”在比赛中发挥出了它巨大的威力,为永煤公司四名参赛选手节省了大量宝贵的时间,最终包揽前四名。 感恩报企业 不遗余力 从此以后,游弋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便一发而不可收,只要是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益的项目,他都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2007年年底,该矿主井提升系统投入自动化运行,长时间的频繁启动导致闸盘开关也经常损坏,平均一个月下来要更换4、5个,此种开关都是进口货,一个要2000多元,仅此一项费用投入每月达上万元,且维护工作量大大增加,更换一个扎盘开关要花费的时间就能影响提升240多吨煤。游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把自己的想法给队领导反应,很快得到领导的支持,于是他就绘出图来,自己花钱到市场车床上进行制作,很快开关做好了,经队领导允许后,安装在主井绞车试运行。一年半以来,闸盘开关从未出现过任何故障,且在外观上更为新颖。不仅每年为矿上节约了大量的维护费用及维护时间,同时又为生产赢得宝贵的时间。 2008年3月,他又把技改的目光瞄上了主井钢丝绳除尘上来。一套完整的自动除尘设备投入使用后,切实改变主井周边环境及绞车房的设备卫生,减少职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延长了主井钢丝绳的使用寿命。该专利在煤矿主提升钢丝绳净化方面属首创,开拓了主提升钢丝绳净化的新领域。 2005年以来,游弋个人研制申报了数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科技论文数篇,科技创新多次获奖,其中《井下电缆密封圈制作专用工具》、《钢丝绳全自动除尘装置》、《快速定位剥线钳》、《电动扎网勾》、《大头网线钳》、《翻板溜槽》六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先后被商丘市、车集矿授予“优秀青年” 和“感恩之星”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