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
|||
煤炭资讯网 | 2009-4-14 7:49:23一事一议 | ||
作者单位:山东兖矿济三矿煤质发运科 毛泽东主席1955年9月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文中指出,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联想到现实生产生活中,更应该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早上,我改掉了自己在外面吃早餐的习性,从家自带面条和橄榄咸菜,利用开早会前的时间,亲自动手煮了一碗清汤面,倒入半盒咸菜浇在上面,吃的不亦乐乎,自然遭到了办公室同仁的反对和嘲笑。中午借势发威,接续清煮,消灭掉了剩余的咸菜。细细想来,其实挺不错,花钱不多,既吃的饱又实惠,一点也没有浪费,至少是为今天节省了十元钱的开销。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受其影响,各国知名企业均采取了切实措施加以应对。个别在夹缝中生存的小企业不得不减产或者停产,他们的职工面临着下岗的危险,缩紧银根过紧日子,勤俭节约服务企业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达成共识,这也是职工生活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三国时诸葛亮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也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毛泽东同志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方志敏在《清贫》中说:“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从没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措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的”。清贫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句或段子,昭示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成为人民群众值得信赖的党,一直提倡并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至今仍然盛行不衰,为年长年轻人所遵从。济三煤矿在发展思路上,确立了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始终遵循煤炭生产规律,着眼发展创新思路,改变过去“有水快流”的急功近利思想,逐步向质量、安全和科技要效益,资源回收率高,实现了煤炭生产由产量向质量效益转变。在经营管理上实行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经营目标责任制,精简各类开支,积极开展“十个一”节约活动,实行网上传输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胜利实现了安全生产三周年,杜绝了事故对职工造成的身体、家庭、精神的创伤和对矿井造成的思想、心理的震荡,顺应了矿井客观发展规律,实现了矿井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老百姓靠种地收获庄稼致富,挣个钱着实不容易,靠着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天一天的节约过活,最终盖上了新房,购买了新车,慢慢走上了小康致富路。他们已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一代一代往下传。 记得刚参加工作实习那会,工资极低,每月仅有150元的开销,有时甚至吃不饱饭,倔强的我过早体味到了家里的辛酸,不敢奢望再从家里拿钱吃饭。经过了诸多磨难,始终秉持着“平淡是真、吃饱就好”的原则,连续坚持两个月每天啃馒头吃咸菜下井工作,没有向身边的同事领导借一分钱改善生活。强势面前不媚俗奴颜不屈膝,弱势面前不倨傲清高不凌弱;顺境中不自负自大,逆境中不偃旗息鼓;得意时不沾沾自喜冷眼瞧人,失意时不俯首点头唯唯诺诺。至此,吃剩下的饭从不丢弃,等到饿时充饥。这是我人生的转折,也是我经验的积累。 现实工作中不免存在有个别的反面典型,他们靠着阴谋诡计,靠着耍小心眼走上了领导岗位,坐在了温暖屁股的摇钱椅上,自认为手里握着人财物的大权利,对职工群众呼来唤去,横眉竖眼,颐气指使,将当领导以前朴素的作风抛在耳后,大吃大喝,大讲排场,出手阔绰,拿公家的钱财挥霍补贴个人用,使原来良好的干群关系变得冷冷淡淡,甚至对面无语。“一趾之疾可丧之躯”、“一失足成千古恨”,久而久之,扭曲了人生观的领导同志终究会落水落马,位子、票子、面子甚至自由和生命等都将丧失殆尽。直接原因是他们淡化了思想观念,将金钱看得高于一切,遗忘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导致堕落。 在以年轻人为主的企业集团里,职工年纪轻学历高象征着企业的朝气和活力。但是,年轻也存在有不好的一方面,攀比心理强不愿服输。在没成家之前,普遍存在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没酒再打怼”的思想,从小生长在安乐窝里的小青年,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根本体会不到长辈们挨饿受冻的滋味,勤俭节约对他们来说只是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嘴上,具体很难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企业只有加大对职工进行勤俭节约的宣传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引导,让勤俭节约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职工群众都应该做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人人争做勤俭节约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