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五年铸剑今始成

义煤集团铁生沟煤矿加强支护改革促和谐发展记实

煤炭资讯网 2009-3-27 9:14:00通讯特写



本网记者 张新军 通讯员 杨树俊

李群安是义煤集团铁生沟煤矿二采队的队长,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者并多次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从2003年底义煤集团接受铁生沟矿生产经营权的五年多时间里,他一直就是这个队的“领头雁”,亲身见证了煤井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在井下14131工作面下巷,一字排开的支架,没有看到变形的支柱,李群安谈起井下五年多来的变化时,感慨地说:“和以前相比,现在下井到工作面也是一种享受。”

这一切都要从矿上加强支护改革,促安全、和谐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说起-------

“一年365,我们的队伍最辛苦”

别看李群安以及铁生沟煤矿的广大干部职工现在挺自豪,可回忆起刚到矿上那回儿,许多人的眼圈就忍不住红了起来。

铁生沟煤矿作为隶属司法部的一座监狱生产企业,2003年底因山体滑坡监狱迁建后,由集团公司接受该矿的生产经营权。2004年初,从曹窑矿、观音堂、杨村等单位整建制抽调支援铁生沟煤矿生产经营的队伍。当看到平地生活设施简陋、井下地质结构复杂,条件差、环境恶劣时,有两个区队的近二百人的队伍,在两天时间里走得只剩下几十个人!后来在矿上的组织和动员下,大家齐心协力去改造巷道、通风等系统,矿井生产秩序逐步走上了正常。

由于该矿井下属典型的“三软”煤层,这种煤层,在全国也没有很好的支护方式。顶板破碎、煤层松软、水患频发、14141等工作面多次被淹被迫改造.........消灭爬行巷道,改善安全生产环境等成为矿上组织生产以来最重要的主攻方向。
而爬行巷道带来的原煤生产困难、成本居高不下、亏损等又使该矿成为一个“老大难”单位。

“一年三百六十五,我们的职工最辛苦;喝煤尘、蹚煤糊,成天穿着湿衣服........”采煤队的职工这样描写当时的工作场景,并迅速在矿区 “传唱”。

“现在下井也是一种享受”

可到了2008年3月份以后,象李群安一样在井下巷道爬来爬去的干部职工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腰也挺直了------
2008年3月份,新调整的矿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该矿面临的现状和困难后,决心以支护改革为突破口,真正解决“工作环境差、安全状况差”等广大职工反应强烈的“六差”问题,推进矿井和谐发展。矿班子提出了“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常抓不懈、有备无患”的安全理念,时刻提醒全矿职工要“安全要抓好、基础要打牢”目标,必须以“支架无损坏、巷道无修复”等为主要内容的“34无”安全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上标准岗、干标准活。

在统一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后,矿上打响亮了向爬行巷道“宣战”的攻坚战。要求“开拓掘进必须挂线,架棚采煤必须上尺”;“干部必须会量巷道,职工必须会修抬棚”的目标,工作面梁不能弯,柱不能斜。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设计,不合格的坚决推倒从来。矿长刘亚敏,在每周一都会带领区队和机关科室的负责人,深入到井下各生产区域对支护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会诊”,现场对每一条巷道的支护形式、松帮卸压钻孔半径、深度等进行“定标”,让随同的区队长和科长们进行现场操作。总工程师王留成带领广大生产技术人员,针对煤层顶软、底软、煤体松散且极易风化的特点,开拓思路,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变“护、支”的设计理念为“护、让、支、卸”,逐步摸索出了“锚网、拱形支架、喷浆、壁后注水”等为一体的复合支护形式。在掘进工作面把U29拱型支架改变为U36拱型支架,并结合实际,在距柱腿端头600毫米处各加焊长度100毫米的防滑块,既加大了支撑强度,又保障了安全系数。煤巷采用手镐、风镐、风铲施工,不放炮,减少了放炮对围岩的破坏,保持了煤体的完整性及承压能力。放炮前、支护后又采用煤壁深孔、浅空注水等措施,增加煤体的粘结性。支架后对有明显压力的地方采用松帮卸压、风动钻空卸压等措施,减少对支架的破坏。最后进行喷浆封闭,减少煤体风化,增加煤体、支架强度。特别在西二运输巷和回风巷,还试验成功了支架无背木复合支护形式掘进,有效减少了巷道顶、帮压力对支架的应力影响,减少了支护材料的投入。再通过松帮卸压和煤壁注水,巷道顶、帮煤层都比较坚硬,断面宽敞高大。

找到了适合该矿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支护改革形式,矿上进一步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要干就干精品,要做就做最优”的质量理念,实行工程管理终身负责制和次品工程追究制。在全矿各区队中全面推行了精细化管理模式,量化标准,细化工序,强化考核;同时开展了创建精品示范区队、示范班组和示范工程活动,使工程、产品、工作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长期以来困扰铁生沟煤矿安全生产、劳动效率等的“瓶颈”---爬行巷道,在实施支护改革后,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改变的不仅仅是井下环境”

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护改革的顺利实施,推进了铁生沟煤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原煤生产效率、企业效益、安全生产等持续稳定的提高,并呈现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改变的不只是井下巷道的支护技术,还有工作环境和矿工的心情。

13031工作面是铁生沟煤矿一个走向长度近千米的工作面。井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工作面在掘进过程开始就积极进行支护改革,全面采用了复合支护形式。在工作面投入生产后,上下巷基本实现了“巷道无修复”。在13031工作面,我们遇到了跟班的三采队副队长胡三岭。他自豪的说“支护改革不光改变了工作面上下巷的安全环境面貌,职工出勤率极大的提高,队里就压缩出勤,有时班前会上要求上班的职工来多了,队领导和班组长还要苦口婆心的把他们往家里劝返呢。”

我们了解到,在全面推进矿井支护改革、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的同时,矿上对矿井的安全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工作。落后的机电设备淘汰了,采煤工艺由以前的炮采改为风镐采煤了;现在巷道没有变形,断面保持了原有设计,高度都在2.5米以上,行人、通风、运输状况良好,基本满足了生产需要。

如今的铁生沟煤矿实现了生产指挥零失误;经营管理零漏洞;安全生产零目标;班组管理零违章;设备管理零损坏,为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承包经营的五年时间里,首次冲出低谷,扭亏为盈。安全质量标准化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了,由以前的“企业级”一下子跃上了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为了给矿井的支护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给安全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力量,矿党委书记郑茂林要求党群、后勤、物资供应系统牢固树立“大服务”观,并多次到职工食堂、宿舍进行了解职工所需、所想、所盼。在鼓人心、凝士气的同时,积极实施生态环保型矿区的建设,对平地的环境面貌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矿区道路硬化了,职工宿舍进行“旅馆化”改造,环保水系建立了,植树护绿行动轰轰烈烈的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初见雏形了......以前,矿区是风来“黑龙”滚,雨来泥浆稠;如今矿里到处是绿树和花草,工人上下班也敢穿白衬衣了。

如今,一座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生产矿井,正在集团公司进军东部战略的“东大门”悄然崛起。






本网记者 张新军 通讯员 杨树俊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