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煤海的骄子 兵头将尾的先锋 |
|||
——记郑煤集团超化矿炮采队采煤二班班长王怀锋 |
|||
煤炭资讯网 | 2009-3-25 1:47:29人物展示 | ||
王怀锋,男,河南省沈丘县人。1994年3月,他来到郑煤集团超化煤矿当上了一名采煤工,现为超化矿炮采队采煤班班长。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一直奋斗在采煤第一线,这一干就是十三年。在这十多个个春雨秋霜,酷署严寒里,他迅速成长起来,有一名采煤工很快发展成为生产骨干,先后被队领导提拔为验收员、副班长、班长。担任班长以来,在兵头将尾这个位置,带领全班共采煤86万吨,实现了安全生产,连续荣获矿安全质量先进班组。几年个人来先后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兵”,“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他来自农村,拥有农民特有的纯朴、憨厚、勤劳、踏实的性格。但是干工作仅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吃苦耐劳、英勇善战的精神。职工常说:“上班别人踩着王怀锋的脚印走,下班他踩着工人脚步走。”从他的身上能感受到一个“实”字——实实在在地带头干、实实在在地待工人。 对工作极度负责、踏实勤劳的他,在关键的时刻从来都是抢先冲在前、舍小家顾大家。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他总是身先干卒,冲在最前头,他统率全班过断层、斗滑坡,征服一个个困难险阻,曾经在回采22101工作面仰、府采大倾角工作面时,当时仰角坡度达20度,俯采坡度达到30度,工作面平均坡度都达到19度,工作环境极其险恶。俯采时,每回采一排巷,都要落底煤近0.8米深,每一锨煤都要端至齐腰高,移梁、站柱等技术更是掌握不住,工人怨声载道,有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他召集班组骨干和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研究探讨,制定措施,确保安全。他对采煤工作,有他自己独特的方法,在管理上采取骨干包片的办法明确责任,责任到人;在技术上手把手教大家,严格按标准执行;在措施上,坚持对支柱多次注液,推广使用防倒绳和防倒链,中排巷加打抬棚等安全措施,通过强化现场管理,在他的带领下回采该工作面时苦战了三个月,实现了安全生产,圆满完成队下达的任务指标。 “宁叫工人骂红脸,不叫家属哭肿眼。”这是他的工作原则,为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根据劳动强度的大小工种的不同重新对职工的定分标准进行了调整,真正实行多劳多得,全班上下的生产积极性高涨,人人比着干,出现了再创新指标的可喜局面,然而也给工程质量达标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采面小,搬家频繁,有的工人说就这小面,撒泡尿的功夫,工作面就干完了,质量搞不搞没啥,他却耐心地说:“质量马虎不得,安全大意不得,可不能干没把握的活”。针对安全隐患,他是发现一处,处理一处,绝不姑息迁就。2007年3月份的一天,在工作面安全巡查的他,在检查工程质量时,发现上个别职工只顾拉煤,忽视工程质量,有8对棚子不合格,他就主动要求本队的验收员对责任人和自己都开了罚款单,他在班前会上公开向大家道歉:“我作为班长主要职责是抓安全的,工程没做好,安全就保证不了,我负有责任”,职工都说他傻,当面对他说“钱烂在了采区,你也得不到啥,咋那么不开窍,太较真了惹人烦,遭人骂,图个啥?”,他却坦率地说:“为了不让一人受伤落伍,为了企业和家庭,挨打挨骂我认了。”多么宽广的胸怀,十几年来他就以这样严以律已的工作作风著称。 妻子总说:“我嫁给了你,你却带我一起嫁给了矿山。”他有一位贤惠、温柔的妻子,每天不管他早出晚归,她总是端出热乎乎的饭菜,默默地照看孩子和家,从不让他为家事操心。1996年7月妻子在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做输卵管囊中摘除手术时,住院打针,他没有陪他一天,儿子发高烧时,孩子和妻子多么希望他能陪在身边啊!如果有朋友在他面前提起母亲他就会暗暗流泪,因为在他的老家还有一位78岁的老母亲,他已经两年没回家了,虽然平时经常寄钱给他的母亲,但是他的母亲经常打电话让他常回家看看,告诉他母亲在想他。对此,他却说,家需要照顾,班上同样离不开,他安慰了母亲,妻子、孩子一番,就又踏上通往井口的路。是他对爱人、孩子、母亲、家庭无情吗?不,他是把对妻子的情和对母亲思念溶化在工作中了。 2005年5月10日,当时王怀峰所带领的班组上4点班,在22121工作面正准备生产之际,突发事件发生了。22081综采面因底板出水,造成整个22采区受到影响,王怀峰马上召集职工,清点班组人员迅速按避灾路线撤离采面,并身先士卒带领班组全体成员立即投入矿井抢险战斗,他带领的职工负责在巷道口处加固“十”头,由于出水,巷道底煤被冲走,造成巷道支架悬空,顶板下沉,眼看巷道口“十”头要压下来,而里面还有几百名兄弟在排水,要是“十”头被压垮的话,巷道要是被堵死后果将不堪设想,正在危难之际,只听“卟通”一声,王怀峰已跳入水沟内,用自己的微薄身躯挡住水煤的流失,并大声喊叫职工运送道木进行“十”头支木垛加固。该组职工看见组长跳入水中,部分职工也都个个不顾水的寒凉跳入水中。其余职工紧急运送道木,有的职工一次背运3个,有的职工一次背运4~5个,其他职工站在寒凉的水沟内又紧急使用编织袋装煤填入水沟进行滚底,防止水煤的再次流失。场面非常壮大,但是听不见大家的喊叫声,听见的只有“哗哗”的流水声和职工井然有序的“咔咔”忙碌声,疏水工作在默然无声地进行着,“十”头保住了,巷道稳定了,同时经过努力巷道也疏通了。 作为一名班长,他总是针对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靠前指挥在现场,问题不解决不离开现场,在艰、难、险、重的地方,始终保持同职工的血肉联系。他以火热的激情和献身煤海的远大志向,拼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使全队职工深受鼓舞,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干劲的斗志,使该组以最快的速度度过了一个个难关。 曾经有位名人说过:“事业是永恒的”,就矿山而言,事业就象漫长岐岖的路,布满了荆棘,只有奋战煤海,心如铁的坚强毅力,不断追求,才能驾驰小船,满载累累硕果。在建设新矿山的今天,更需要向王怀锋这样——煤海之魂,矿山耕夫,把一颗滚烫的心,把自己的爱心与情全部注入千尺井下的煤海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