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军:构建三大和谐关系 推进和谐矿井建设 |
|||
煤炭资讯网 | 2009-3-21 10:29:01论文、言论 | ||
作者系冀中必威手机登陆在线网页 峰峰集团梧桐庄矿 科学发展观突出和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目标、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不仅以人为发展主体和责任主体,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且以人为发展根本和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梧桐庄矿作为集团公司骨干矿井,始终能够坚持以构建和谐矿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深化。把加强和谐矿井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坚持在构建员工与发展、安全与发展、环境与发展等三大和谐关系上下下功夫,有力推进了和谐矿井建设。 构建员工与发展的和谐关系。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梧桐庄矿始终能够按照“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惠及员工”的理念来确定矿井发展的思路。矿井发展自始至终为了员工,矿井发展的整个过程依靠全体员工,发展的成果由惠及员工。梧桐庄矿从设计能力120万吨、跨越发展到210万吨以至于现在正在进行的安全扩能及改300万吨、400万吨,都是“企业需要奉献、员工需要回报”的真实写照。从人文关怀入手,积极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舒心的生活空间。先后对员工公寓、澡塘、洗衣等设施进行改扩建,最大程度改善员工生活环境;在为员工提供班中餐的同时,开设员工营养餐厅,为员工免费提供营养餐,成为集团公司第一家免费提供营养餐的矿井;我们还对谷驼生活区进行改造,建一座标准的球场,完善各种文娱设施和生活设施,为员工提供居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活区;针对井下热害,为井下生产单位员工每人增发了两套半袖工作服;员工收入由2003年的两万多到2008年实现4.6万元,让员工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和收益,奏出了了矿井发展与员工富裕的和谐乐章,为矿井和谐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构建安全与发展的和谐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基石,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安全经济学“三角形理论”认为,经济是两条边,安全是底边,如果没有底边的支撑,即使经济发展再快也构不成稳定的三角形,可见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梧桐庄矿从生产初期就针对水害严重的现实制定了“安全第一、治水为先”的方针,从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入手,认真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始终坚持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一是老耿树立“培训是职工的最大福利”的理念,加强职工培训,特殊工种培训、复训合格率、持证上岗率达到了100%,为搞好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强的思想基础和队伍保证。二是向管理要安全,全面推行了手指口述安全确认,严格落实员工集体升入井制度,管理人员跟值班制度、值周人员夜间查岗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风险预控体系;加强现场管理、精细化管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坚决杜绝“三违”,做到了落实制度不走样。三是向制度要安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责任分解,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抓安全,把安全责任制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四是向文化要安全,不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安全文化活动全年不断线,大力开展安全寄语、亲情贺卡、安全家书、安全嘱托、安全红腰带等亲情化安全活动,创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五是向科技要安全,先后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井下人员定位监测系统,在井下所有工作面、峒室建立了86个分站,全矿井下人员全部配备了便携式定位仪,有效对井下人员进行掌控。全面构建起了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全方位、全时段、全过程、全员无盲点的安全监控,截至3月6日,已经连续安全生产2866天,安全采煤1200万吨。 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梧桐庄矿以打造绿色矿山为出发点,在取得全国绿化模范称号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投资365万元在铁道边铺设“隔音墙”解决火车运输扰民问题;大力实施矿井水回灌工程,实现矿井水零排放;井下实施了矸石充填工程,彻底解决矸石升井污染环境问题;还投资900余万元兴建地面封闭式储煤场,彻底解决扬尘问题,不断提高绿色矿山的“含金量”,为和谐矿井建设提供了“绿色”发展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