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增战:甘肃大柳井田井筒应用普通法施工穿过深厚志丹群砾石层工艺实践 |
|||
煤炭资讯网 | 2009-3-20 16:25:16论文、言论 | ||
引言 目前,随着煤炭建设单位在工艺上不断革新,充分利用机械化配套施工的优势开拓井田已经逐步走上正轨。在甘肃省崇信县大柳井田井筒建设过程中,利用普通法施工成功穿过深厚志丹群组。 1、工程概况 大柳井田井筒穿越的地层中,主要是下白垩统志丹群第二、三组裂隙及第一组孔隙承压含水层:由27个含水岩段组成,为一复合含水层,为井筒充水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为砂岩和砂砾岩。承压水柱高度35.18m。第一组属富水性弱的含水层,第二组属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井筒最大涌水量48.43m3/d,正常涌水量29.34m3/h。下白垩统志丹群第一组砾岩为半胶结岩层,岩体属于耐风化、耐水浸能力差的岩石,大部分岩层为碎裂状结构,属稳定性较差的V类岩体。 2、支护方式 三条井筒均为双层钢筋单层混凝土支护,混凝土强度为C40。 3、施工方法 大柳煤矿副井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机械化配套短段掘砌、滚班混合作业的施工方法。在井筒掘砌过程中,井颈段穿过了古河床冲积层,处于砾岩层,即古河床中下部,但是涌水量较大,经过实际测量,出水量约29m3/h,最大时达到约42m3/h,且该层砾石遇水易片帮。为了保证井筒工程质量,防止片帮和井壁滑落,快速通过该含水层,我们采取了如下施工方案: ①、人员组织 作业方式为“三八”制作业。从新组织人员,每班组织至少25人以上的施工人员。 ②、加强排水 跟班队长在现场监督,施工过程中,根据出水情况及时排水,保证井筒涌水不会浸泡井壁。 ③、先探后掘 参考地质报告,直到古河床砾岩层还剩余3m左右。为了确定砾岩层实际位置,掘进前在井筒中心先掘出一个1500×1500mm,深度1500mm的探坑,查看砾岩层的实际厚度。 ④、打顶柱,防止片帮和井壁滑落 第一步,在井壁涌水量小的一侧靠近井壁掏一个3800(长)×1500(宽)×500(深)mm的坑,保留壁厚部分的岩石。第二步,在坑内向井壁紧贴砼底部楔入2000mm长的角铁,角铁间距500mm,并把角铁与井筒竖筋焊接牢固,角铁与角铁间用钢筋焊接牢固。第三步,在掏好的坑范围内开帮,到设计尺寸后,打顶柱,并在顶柱下垫δ50×500×500mm的木板。第四步,在井壁周围背铁板,然后立即连接竖筋和环筋。 ⑤、防止片帮 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⑤.1、严格执行敲帮制度,每班接班后,班组长和安全检查员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找掉浮土,确定无危险后,方可施工。 ⑤.2、每个交接班或施工过程中,班组长要随时注意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⑤.3、出碴班、清底班在进行扩帮处理浮矸后,检查荒断面尺寸是否符合规定。如果围岩不稳定,就打锚杆挂网支护。 ⑤.4、在井壁上安装接水槽,把含水层以上的水引到吊盘水箱里,通过井筒内布置的排水管路排出。 ⑤.5、对工作面的正常涌水,及时用潜水泵排入吊桶排出。工作面涌水量加大时,用潜水泵先排入吊盘水箱,然后通过排水管路排出井筒。 ⑤.6、一旦发生片帮事故,积极制定相应处理措施,在片帮的处理过程中,采用背板和锚网加强支护,防止二次片帮。 ⑤.7、工作面备用安全梯,发生突然涌水时,人员及时撤到吊盘。 ⑤.8、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减少对井帮的震动。观察井壁及帮部的动向,确认无位移后向两侧进行施工。 在井筒穿过白垩统志丹群一组过程中,主要组织精干人员进行快速施工。正常掘进时采用伞钻打眼乳胶炸药放炮掘进,双挂、双提升出矸。治水采用探水、引水、排水和堵水注浆的原则。掘进前,用潜孔钻机打3个探眼,探眼深度为50m,掘进时保证有5m的探孔深度。如果涌水量大,就用吊桶排水,对于井壁的水,在井壁上安装接水槽,通过接水槽把水引到吊盘的水箱里,不定时的用吊桶排水。防止浇注时水顺井壁流入模板,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最后,在吊盘上进行壁后注浆。 4、通过项目部的精心组织快速施工,从2008年元月至5月17日,白垩统志丹群第一组全部穿过,平均月进尺48m。 5、如果采用冻结法施工,大柳矿井筒造价在2.5亿左右,目前井筒施工造价为1亿元。采用冻结法施工,除去冻结工期,掘砌工期预计比目前提前2~3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