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矿千方百计炼“精兵” |
|||
煤炭资讯网 | 2009-3-12 14:33:18经验交流 | ||
近几年来,辽宁铁法煤业集团小青矿立足人才循环战略,发挥人才培养的技术优势,积极为技术蓝领搭建岗位成才平台,促进了自身人才培育与储备,为矿井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员工培训:技能人才的“充电站” “培训必须结合实际,才能真正给员工‘充电’”。针对井下点多、面广、线长、岗位分散的实际情况,这个矿把员工培训班办到班组、井下工作面,进行实实在在的现场示范教学。他们还按照井下作业流程的统一要求,把有丰富安全生产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大拿”请到培训中心为员工集中上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把枯燥无味的技能培训变成易学易懂、图文并茂的趣味“电影”,让员工看得见、听得懂。通过对采、掘、机、运、通等五大系统作业规程的培训,使员工对岗位操作技能、辨别和处理事故隐患能力得到加强,有效解决了“领导说一套、员工干一套”的教、学脱节矛盾,提高了培训质量和管理效果。2008年,这个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6期,培训工种68个,培训8065人次。 近几年,这个矿还先后选送20余名一线员工通过考试进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习,现已有10余人取得大学文凭,并走上技术管理岗位,成为矿井的中坚力量,为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人才储备。 技术比武:技能人才的“竞技场” “员工能翻多大跟头,矿井就为他搭建多大的舞台”。这个矿通过深入开展职工技能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铺设一条绿色通道。 这个矿每年都要举办技术比武活动,对选出的工种状元、技术能手、技术标兵进行重奖,并列入矿人才储备库,作为评选首席员工、晋升工人技师,甚至是 提拔管理干部的推荐依据,同时让这部分先进员工红起来、亮起来,由此,矿井生产中有着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就成为“香饽饽”,工人技师、首席员工、工种状元、技术能手等“矿山明星”也拥有了众多“粉丝”,他们的先进事迹,吸引着员工羡慕与向往的目光,有效激发了全矿员工崇尚知识、重视技能、学习技术的热情,一时间,学、比、赶、超的热潮在全矿迅速铺开。几年来,这个矿先后有140多名技术工人通过自学、竞赛等渠道成为技师、首席员工、工种状元,有的还被破格提拔到管理岗位。为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员工自身拓展了成长通道。
青字号工程:技能人才的“储备库”
“发展之道在于人,得人才者敛财富”。这个矿切实抓好青工素质提升工程,通过拜师学技、为青工搭建成才平台等多种方式,为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和矿井的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小青矿属于“中年矿井”,为了弥补在员工技能、年龄等方面出现的“断条”,这个矿在全矿广泛开展了“师带徒”、“一帮一”等活动,指定一批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工人技师、首席员工为青工传授技艺。为确保青工拜师学技取得明显效果,这个矿每月发给师傅一定的津贴,并制定了详细的“3612”成长时间表,即3月入门,6月过关,1年成熟,2年骨干。这样一来,让师徒都有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师傅教起来不“留一手”,徒弟学起来也不敢马虎大意。通过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教授,一大批青工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该矿的中流砥柱和技术尖兵。与此同时,这个矿还积极围绕“3612”工程为青工搭建成才平台,在全矿范围内公开招聘掘进、机电、通风等系统的技术员,经过理论考试和现场答辩,有10余名青工“金榜题名”,跨入技术员行列,成为该矿的后备技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