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 |
|||
―记义煤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千秋矿矿长张寅 |
|||
煤炭资讯网 | 2009-2-3 11:21:42领导访谈 | ||
“听说千秋矿来了个新矿长,很年轻”。 “唉,千秋矿可是集团公司的主力矿井,井下地质条件复杂,这个年轻人能拿得下吗?” 张寅矿长一到千秋矿工作,就立即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大家以不同的心态审视着这位年轻的矿长。 那么,义煤集团公司领导为什么要把这样重要的位置交给张寅呢?张寅到底能不能胜任此项工作呢?为解开人们的疑问,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一看张寅参加工作十几年来的成长历程吧。 张寅,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就一头扎进了平煤集团六矿采煤工作面,先后任技术员、书记、队长等职,2005年,凭借其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六矿技术科科长兼采煤区区长。参加工作11年来,在全国公开刊物上发表各种论文11篇,曾荣获平煤集团“十大杰出青年”、平顶山市“青年岗位能手”、“劳动模范”等称号;在六矿工作的10年里,有6年被评为矿“好干部”。面对荣誉和成绩,张寅最看中的是“好干部”。他说,别小看这“好干部”的荣誉,那可是由矿领导、中层干部和全矿职工层层评审最终得出的结果,其含金量不压于劳动模范。透过“好干部”的评比,不难看出张寅同志的工作能力和思想品质。 张寅是个爱好学习的青年,在平煤工作期间,他就知道义煤集团先进的防灭火技术,所以他希望学到这项技术,只是苦于没有机会。2007年3月,义煤集团面向全国招聘专业技术人才,为张寅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凭着优异的成绩,他被义煤集团聘为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就在这时,他也收到了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脱产学习的录取通知书。是尽快熟悉新的工作岗位,还是继续入学深造?经过无数次的思想斗争,他毅然放弃了这次难得的脱产学习机会,把脱产学习改为在工作中自学,这一改,张寅成了当年中国矿大唯一一个由脱产学习变为自学的博士研究生。 来到义煤集团工作后,张寅正赶上跃进矿冲击地压频发时期,为尽快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规律,他每次到跃进矿下井,总是认真观察冲击地压破坏情况,搜集冲击地压的各种数据,并根据自己所学的工程力学专业知识分析研究冲击地压的发生现象和动因,积极推广螺纹锚杆+36U可缩支架复合技术,为开采深度相对较深的矿井防冲击地压起到了较好作用。千秋矿“6.5”冲击地压发生后,张寅随集团公司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根据现场受灾情况和井下数据分析,参与制定科学的施救方案,为圆满完成抢险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后期的灭火工作中,他与公司的防灭火专家们一起,研究分析和制定方案,将第一手资料提供给抢险指挥部,为集团公司灭火历史上又一次胜利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集团公司的需要,张寅被任命为石壕矿生产副矿长后,他不断创新支护思路,悬移支架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矿上得到了推广应用,有效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2008年9月,张寅受集团公司重托,担起了千秋矿矿长的重任。 火、瓦斯与冲击地压并存的千秋煤矿,既是锻炼人才的地方,又是检验人才的地方。张寅到千秋矿工作后,积极传输冲击地压是“可防、可控、可治”的防冲理念,把“防冲为上,防火为先”贯穿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全过程,引导职工尽快走出“6.5”冲击地压灾害的阴影。在集团公司的正确指导和积极支持下,大力提高防冲装备水平,并根据千秋矿防冲实际推进科技创新。强--弱--强的支护理论体系在全国许多煤矿防冲击地压中已经得到了较好应用,但面对千秋矿工作面推进中后有火、前有压、煤层厚、开采深的特点,这种支护理论体系却显得“力不从心”。为解决这一问题,张寅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刻苦攻关,创造性地提出了弱--强--弱—强的支护体系。在这一体系思路的指导下,对冲击地压严重地区采用“锚杆+锚索+U型可缩O型棚”三重复合支护技术,设计出了具有千秋矿井下防冲特色的卸压硐室等一系列技术防冲措施。创新思路的探索和实践应用,大大提高了巷道支护强度和抗冲击能力。08年11月份以来,矿井下又多次发生冲击地压现象,有几次来压并不低于“6.5”和“8.21”事件来压冲击强度,但由于措施得当,预防到位,均无出现人员伤害和巷道严重损毁情况。 煤壁卸压,是降低冲击地压发生的有效手段,过去由于经验不足,每次卸压都是靠职工的感觉实施。张寅到千秋矿后,决心把感性管理变为理性管理,每次深孔爆破,打多深眼,装多少药,注多少水,用什么样的钻机和钻头,爆破后压力释放效果如何等都要认真记录,详细分析,以作为冲击地压危险指数评价的依据,从而寻找卸压规律。经过十多次的科学分析和总结,目前防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矿井二水平受冲击地压灾害威胁的危险区域抵御灾害能力大大增强,有效地促进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千秋矿防冲击地压工作的创新思路和管理探索,得到了中国煤科总院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集团公司领导也都对千秋矿的防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面对成绩,张寅深感防冲工作任重道远。他说,冲击地压作为煤炭开采中的世界性难题之一,防治工作目前只不过是一个探索阶段,千秋矿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新的一年,我们将引进可缩性锚索和锚杆,加大深孔爆破卸压力度,以不断创新支护改革的形式,同时还要与大专院校联合攻关,力争将矿井的火、瓦斯与冲击地压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使各生产系统能够按照集团公司“高排低控”的要求,实现开得开,停得住,确保产量目标实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寅,凭着自己的执着追求,不断开启知识源泉,用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全矿干部职工为实现千秋矿的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