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职 心系选煤 |
|||
---记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柴里煤矿“十大杰出青年”王一兵 |
|||
煤炭资讯网 | 2009-2-27 20:53:17人物展示 | ||
他,看似清秀文弱,但做事刚毅果断、雷厉风行;他,每天与煤炭洗选打交道,却又潜心管理研究,崇尚人文思想。精明能干、平易近人、吃苦耐劳、公道正派,是经过职工之眼过滤后他身上表现出的最优秀品质。他,就是2003年度柴里煤矿“青年岗位能手标兵”、2004年度枣矿集团公司、柴里煤矿劳动模范、2007年度柴里煤矿“十大杰出青年”、柴里煤矿选煤厂洗煤车间技术员王一兵。 信服———潜心钻研抓技改 1999年8月参加工作就来到柴里煤矿选煤厂的王一兵,见证着柴里煤矿选煤厂的发展历程。对柴里煤矿选煤厂,他倾注着别人所没有的感情。2002年担任技术员工作后,他有了大显身手、施展抱负的更大空间。性格倔强的王一兵,决心在这里要干出个名堂来。工作伊始,人们发现这个个头不高、新来的大学生,上班总是虚心向大家学习,下班工余时间总爱抱着书读。遇到工作中的一些难题,他就是不下班也要把问题琢磨透,解决在现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王一兵不仅熟悉掌握了选煤设备的各项技术,而且还摸透了这些东西的脾气,成为企业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肩负起了企业发展的重任。
上世纪末,随着整个煤炭市场的疲软,选煤厂的产品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此时,柴里煤矿选煤厂因为入洗的原煤发生了变化,精煤的回收率大幅下降,产品的灰分和硫分不稳定,使得企业的效益直线下滑。在此关键时刻,王一兵临危受命,挑起了柴里煤矿选煤厂洗煤车间技术员的重担。
第一天走马上任,他就一头钻进了洗煤车间,走访调查,还亲自深入到煤矿的采煤一线,了解井下毛煤的质量。通过一些天的调研,王一兵认识到:随着矿井资源的逐步枯竭,井下采场变化频繁,原煤煤质变化大,并且不同的工作面,煤质质量差异大。如果还要像过去一样洗出合格的产品来,不仅要在井下解决好分装、分运的问题,在地面上还要分储,这样才可能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精煤的回收率。
问题似乎是明摆着的,可真要解决好这个难题,却绝非易事。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资料可查阅。为了攻克这个难关,一连多少天,王一兵和伙伴们吃住在厂里,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潜心研究各煤种的配比问题,有时还得到车间观看实验数据,以便改进方案。矿井在采煤过程中也采取了托顶开采的有效办法,减少了煤中页岩的含量,提高了入洗原煤质量。
天道酬勤。两个月下来,他们基本掌握了煤种的合理配比问题,找到了最佳的配比方案,精煤回收率一下提高了10%多,灰分、硫分等主要技术指标也满足了市场要求。同时通过在煤泥水系统中加入絮凝剂,加速了煤泥水的净化,克服了页岩对系统的影响。他们的科研课题得到了专家的一致首肯,“优化工艺实施重介选煤技术”在省煤炭行业获奖。
虽然实现了原煤的分装、分运和分储,找到了配比的最佳方案,但是由于缺乏准确的计量设备,工人们只能凭经验来加料和配比,常常会引起质量的波动。为此,他们又给整个配煤系统安装上了变频给煤机,做到了准确计量,配比丝毫不差,使得整个产品又找回了往日的辉煌,再次成为市场的“宠儿”。
进入新世纪,世界选煤技术的更新发展,也使王一兵再也坐不住了。重介选煤技术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型技术,具有投资少、效率高、污染少的特点,可是在我国却刚刚开始认识和应用。如何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对传统选煤工艺进行改造,成为王一兵经常想的一个问题,也成为他经常和厂里其他领导探讨的一个问题。
2004年5月,为了提高原煤的洗选率和精煤产品质量,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决定对所属选煤厂进行重介技术改造,可前提是必须边生产边改造。这个消息让柴里煤矿选煤厂兴奋不已,也让王一兵兴奋不已。为了确保如期完工,作为技改领导组的王一兵几次往返煤炭工业石家庄设计院唐山分院,协商解决技改中出现的问题。在施工的关键时刻,王一兵节日亲自慰问施工单位。遇到施工单位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干脆带领职工分片包工,一起投入到了技改工程的施工中。
2004年8月1日,经过一个季度的艰苦奋战,重介技改项目圆满竣工。这让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很吃惊,他们没想到整个工程完成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好。
看着一列列火车源源不断地把精煤运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王一兵由衷地感到了欣慰。
心服———以人为本抓管理
采访王一兵那天,两名因对车间处罚不满而找他反映情况的员工刚刚离开他的办公室。在柴里煤矿选煤厂洗煤车间,任何一名员工都可以随时进入办公室反映问题,因为王一兵实行的是“开门办公”。他愿意和员工们保持零距离。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厂区”,从上任的那一天,王一兵就确定了自己的管理目标。这一想法源于他的管理经验、学习心得,更源于他的思想底蕴。他酷爱读管理方面的书籍,如《管理者必备的七种能力》、《领导力与团队建设》、《冲突管理》等,更喜欢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渐渐地,王一兵梳理出了自己的心得:注意制度约束和非制度约束、权利约束和非权利约束相结合。而“非制度”、“非权利”的东西往往更有效果。正如西药和中药,西药见效快,但有时不治本;中药见效慢,但往往能去根。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长效的“软”机制,发挥全体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促进良好厂风的形成,才是管理的真谛。
2004年选煤厂在全体员工中举办了多期“学习型企业培训班”,培训内容就是如何做一名好儿子(女儿)、好丈夫(妻子)、好公民。当时有许多人不理解,搞好业务培训就行了,玩这些花样干什么?。王一兵却不这样想,他认为,一个人如果缺乏起码的家庭、社会道德,那么他也必然缺乏职业道德,也绝对不可能成为一名好员工,更谈不上奉献社会了。
王一兵还认为,要让员工发挥主人翁精神,首先要让员工真正成为主人翁。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多为员工着想。选煤厂女工洗澡难问题由来已久,因为人多池小,供水时间短,女工洗澡很不方便。王一兵上任后,积极和厂协调,整修了女澡堂,并实行了24小时供水,基本解决了女员工洗澡难问题。2007年11月的302刮板换向运行改造,减少了原煤在刮板机机头积蓄而造成刮板机拉斜、掉链等生产事故。双系统运行时。该刮板机可实现对309跳汰机洗煤系统直接给料,而无需开启302刮板机,减轻现场操作员工的工作量,实现了节能减排。
佩服———甘当先锋作表率
“职务就是觉悟”。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王一兵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觉悟就要带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一兵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誓言。
时时冲在前,事事做在前,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性冲动”。员工们说,别人每天8点来,而他总是7点半以前就到岗。可以说,王一兵真正把车间当做了自己的家。刚分配来的时候,他就住在车间里,后来有了家,他还是惦记着这个“家”,有事没事就喜欢“耗着”。好几次,他从城里办完事坐车回家,本该回家休息,他却回到了车间。没办法,他已经习惯了。
安装重介喷淋水管路期间,为了保证工期,他几乎天天也泡在那里。一天上午,工人们在管路上排布电缆,他忍不住搭上了手,这一干就到了晚上9点。拣杂,是选煤厂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儿,可王一兵却经常到那地儿“体验生活”。一次,他从拣杂岗位出来,路上竟然没人和他打招呼,他很纳闷。他这个人本来人缘很好,今天怎么了?原来,他灰头土脸的,大家没认出来。
在单位里,他是个称职的技术员、模范的党员,可在家里就不那么称职了。孩子今年上学,这可是人生大事,哪家父母不操心。一次,学校开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妻子工作也很忙,王一兵就满口应承了下来。结果到单位一忙,把这事忘了。孩子回家后很不高兴,好几天不搭理他。
还是技改那年的春节,父亲想念儿子,就从老家来准备多住几天。这让王一兵很高兴,可以多陪陪父亲了。然而,正好赶上厂里技改,王一兵难得早回家。一天晚上,他匆匆安排了一些事,把能推的工作准备全推到第二天,自己赶紧回家陪父亲,一路上盘算着,今天怎么也得多陪老爹唠唠。可回家一看,父亲已睡了。再看看表,12点多了。自己还奇怪呢,怎么又晚了。第二天一早,父亲对他说,在这里呆着太憋闷想回家。偌大一个男人,眼泪当时就流下来了…… 在他心里,一直想把家人与工作的天平摆好,但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他把自己献给了心爱的工作与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