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涛:“虚拟事故”替代法 |
|||
煤炭资讯网 | 2009-2-19 20:15:39论文、言论 | ||
作者单位:兖矿集团东滩煤矿 事故的发生有一个普遍规律,它通常包含四个明显的阶段——防范意识强化阶段、防范意识稳定阶段、防范意识下降阶段、事故隐患多发阶段。这四个阶段如人的生、老、病、死,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目前,部分企业的安全管理依然采用“亡羊补牢”的方式。换句话说,部分企业“坐等”事故上门,然后跳入下一个循环,针对事故强化职工的防范意识。 笔者认为可以将第四环节的“事故隐患多发阶段”用“虚拟事故”替代。替代规则有三:第一,要符合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发展周期,在防范意识下降阶段及时切入;第二,科学统计隐患数据,合理创造“虚拟事故”,采用三维动画或实景演示展现事故全貌;第三,针对“虚拟事故”,给出事故报告、处理意见和防范策略,要求全员认真观看“虚拟事故”警示片,写出事故感想和安全保证。 操作该法要注意研究职工的群体心理变化规律,应在安全形势拐点处切入。不可“左倾”——总在敲警钟,不然警示效果就会下降;亦不可“右倾”——极少挑毛病,不然“羊”就被“狼”叼走了。 举例说明,某矿今年3月份统计数据表明该矿最近绞车运输系统行人同时行车的隐患突出。可就此用三维动画软件模拟辅助运输系统,并“制造”一起跑车伤人事故。对此矿紧急召开“虚拟事故”分析大会。召集运输分管领导、区队领导和信号把钩工代表,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仔细分析论证。结论如下:辅助运输系统必须确认走钩区段无行人方可正常运转,本起事故是由信号把钩工工作责任心不强,行人明知走钩仍要强行通过并心存侥幸引发的。把钩工负主要责任,行人负次要责任。应对策略: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再有出现,悉心劝导,严加处罚。全矿职工观看事故模拟动画,收听分析报告和处理意见后写出感受和保证。吸取事故教训,保证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总而言之,“虚拟事故”替代法要坚持抓住拐点、适时切入、及时敲钟、意识唤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