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文:徐矿"工人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
|||
煤炭资讯网 | 2009-12-7 19:14:59通讯特写 | ||
引序:对在煤矿生活的人来说,“工人村”无疑是个带有“温度”的名词。这个带着有大工业时代印记的名字,几乎是每个工业城市共有的记忆。它或许是办喜事时挂在楼道口的床单帘子,班后食堂的喧闹,幼儿园午餐时的大肉包子,抑或是准点就会萦绕在耳边的广播。如今,社会在进步,企业在发展,它终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而它的“接替者”也会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徐矿"工人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曾经 一一这里有共有的记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几何时,工人村的楼房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中国成立以来,徐矿集团先后开展了供水改造、旱厕改造、单身宿舍改造、道路建设、中心小区改造、房屋维修、供电线路改造和“两堂一舍”改造等民生工程,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使徐矿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职工住房矮黑暗的单身宿舍到宽敞明亮的集体公寓,从破旧的棚户区到亮丽的矿工新村,如今的徐州矿区已是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碧波荡漾的新型生态工业区。
1952年,在夏桥井东两公里处兴建一批职工住宅,1953年又增建2.87万平方米,形成大泉工人新村,先后安排1600余户。1956年初已达8.8万平方米,但也缓解不了当时的紧张局面。1956年,徐州矿务局又采取自建公助的方式,兴建宿舍5928平方米。1957年底,全集团家属宿舍面积10.99万平方米,户均建筑面积28.13平方米。1986年,徐矿集团,职工住房面积达到117.47万平方米,29288住户,户均建筑面积40.1平方米。从2008年开始,企业又对职工住宅进行维修,维修面积达21.9302万平方米,投资改造费用1684万元,提高了职工的生活质量。
1995年7月1日,徐矿集团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开始实施,全面启动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房,初步实现了住房经营管理专业化、社会化。截至2008年底,徐矿集团已累计实际归集住房公积金231024万元,使一大批职工通过公积金贷款圆了住房梦。
对三河尖矿职工来说,工人村就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工友们共同的“家乡”。30年前,近千名煤矿基建工作者,响应祖国号召,携家带口,千里迢迢,来到微山湖畔创业奉献。没有地方住,他们就吃住在附近农村,一边建设矿井,一边筹建家园……1981年三河尖矿工人村征地建设,经过近5年的日夜鏖战,艰苦奋斗,占地面积149347平方米的工人村初见雏形,职工家属陆续搬进舒适的楼房,昔日杂草丛生的芦苇荡变成了职工的生活乐园。
工人村建成后,学校、医院、粮店、食堂等配套设施相继建成,解决了职工就医、孩子上学等后顾之忧。1988年3月鸿达商场在工人村建成投产,粮油百货、五金家电等应有尽有,成为职工家属购物的好去处。
已经搬到市内居住快10年的权台矿运搬工区职工胡秀华,每周歇班却喜欢带着孩子跑到全鑫小区转转。上世纪70年代,权台矿将单身宿舍改建成工人村,全名全鑫小区。工人村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住着近1600余户人家。让胡秀华难以忘怀的是她所形容得“累并开心着”的时光,她所居住的住宅那是一栋老式办公楼改造的临时住房,每到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挤在走廊的灶台前一边聊天、一边炒菜煮饭,整个楼道里“五味俱全”,谁家里要是做了好吃的,也总有几家前去分享。工人村入口处百余平方的“小市场”则是矿山孩子们的最爱,小吃摊点一个挨一个,有钟记油烫鸭、贾汪火腿、四道街蜗牛、烧串以及各种面点小吃类,她小时是这样、她孩子现在也是这样。
如今一一“工人村”不仅仅是名字“阳光家园”、“三河家苑”、“馨悦家园”,它们曾经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工人村。当然,如今改变的不仅是名字。现代化的社区管理理念和全方位的标准化改造使“旧村”焕发了新的生机。
每天上午,旗山矿“阳光花园”小区的14名保洁员,至少用小扫帚为小区动态保洁两次以上,夏天清理杂草,冬天清扫树叶,从清扫楼道内的蜘蛛网到垃圾箱上的尘土,努力做好小区1548户居民的保洁工作。住在这里的居民自豪地说,我们这儿的卫生比徐州小区的都要好。为了环境了整齐划一,小区的物管人员一家一家的上门“耐心”做工作,统一了居民的庭院,清理了各家楼道杂物,花坛内的蔬菜,规范了小区的车辆和绿化,并对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小区的公共设施、房产土地、环境卫生、费用收缴、摊点门面、消防管理等步入正轨,如今的旗山矿阳光家园,楼变新了,道路平了,花草也多了,整洁舒心的环境,使居民的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阳光家园也被徐矿集团生活后勤公司评为徐矿集团生活后勤“达标晋级一星级场所”。该科卫生工刘荣娟说,现在广大居民能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乱扔乱倒的少了,乱停乱放的少了,大家把小区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爱护。今年已经80岁的张淑云老人说,现在保洁工把我们的楼梯道都打扫的干干净净,我看着她们辛苦,有时候就帮着把楼上楼下给打扫了。
走进三河家苑,映入眼帘的是宽阔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楼房、有序搭配的绿化带……“随着矿井的科学发展,矿党委把企业发展成果不断惠及职工群众,狠抓中心小区改造,作为小区管理部门,我们将全面加强小区管理,把三河家苑真正打造成花园式中心小区……”这是三河尖矿工人村管理主管副队长胥广亮面对笔者讲的一番话。2007年5月份,该矿积极响应徐矿集团中心小区改造精神,按照小区达标晋级要求,先后投资721万余元开展小区整治,改造了供电、通讯、电视讯号网络,修缮了所有住宅楼屋面,对37幢楼房进行了集中粉刷。围墙全部用瓷砖镶贴,即美观大方又具有特色,成为中心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该矿还先后完善制定了《中心小区卫生管理规定》和环保绿化等管理制度,以文明小区创建为抓手,积极开展“创优美环境、树文明风尚、建和谐舍区”活动,把创造文明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不断加快小区的绿化和道路硬化,成立了保洁队,每天坚持24小时服务,改变了以前的脏乱差局面,实现了环境亮化、美化、绿化和净化。增大了绿化面积,新建了中心花园,提升了绿化品位,目前园林绿地面积4.5万平方米,覆盖率达33%,“三河家苑”成了名副其实的“绿化示范园区”。
展望一一“好日子才开了个头”“徐矿城”(九里地块)与“华美城”(华东机械厂地块)的崛起,将使职工住宅由“分散”向“集中”转移,由矿区向市区转移而成为现实。同时,根据徐矿集团规划和要求,华美房地产对其所承担的和园二期、三期、卧牛、新河集中居住区、大黄山集中居住区等经适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有理由相信,徐矿职工的居住生活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2009年9月17日,对于庞庄矿工人村东12号楼的王振芝老人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站在昔日的老房子面前的她似乎还不敢相信,“以前总是盼着搬家,盼着上楼,直到亲眼看见自己的房子被推倒夷平,才刻骨铭心感受到:这次是真的要与过去告别了!”
“评估队还没有来,我们就搬出去了,我是我们这栋老房户中,第一个拆迁的”老人有些“炫耀”的说“这次是真的要与过去告别了。”对于即将要住上新房子,老人松了口气。当问到老人打算怎么装修新房子时,“就我们老两口住,还装修啥!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我的心里已经乐开花了,好日子才开了个头……”老人笑着说。
“我是今年6月份搬进来的,别人奋斗一辈子都不能买起的房子,我毕业后一年就圆了住房梦,真是太幸运了”。2007年毕业后分配到庞庄矿的大学生王胜军有些激动地说。“相关部门已经规划好了休闲广场、另外还有垃圾点、停车场等场所,小区的配套设施都在陆续到位,随着华美和园二期、三期的相继建成,再加上地处九里湖循环生态风景区,以后这个地方热闹着呢。”
……
而在华美和园小区的对面,和园二期、三期号楼房地段上,建筑工人正在紧张而有序的忙碌着,因为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还将迎接一批新的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