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粮”后的市场争雄 |
|||
——记大武口洗煤厂为神宁集团五年经济总量翻两番开局之年做贡献 |
|||
煤炭资讯网 | 2009-12-4 8:50:40通讯特写 | ||
本网讯:11月16日,一个消息传来:大武口洗煤厂提前55天完成年初制定的133万吨焦煤计划任务。
按理应该喘息的大武口洗煤厂,却没有丝毫的松懈,他们又肩负着神宁集团五年经济总量翻两番做贡献的重任,开足马力向着更高目标继续前行。
于是,一场新的攻坚战在2009年冬天再次打响,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大洗人虽然以他们冲天的豪情翻过了历史性的一页,但是,那段已经过去的310天艰苦岁月,却无论如何也无法从沉积的记忆中抹去。
2009年,大武口洗煤厂迎来了建厂40年来从未有过的困难,按照神华集团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要求,神宁集团审时度势作出了高瓦斯矿井减产的决定。大武口洗煤厂上游产品供应单位的乌兰煤矿和石炭井焦煤公司就在减产之列。
“减粮”就意味着减效。这个不争的事实摆在大武口洗煤厂领导面前时,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因为全集团其他单位都在为神宁集团五年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开局之年做贡献,他们却因 “减粮”面临效益降低的现状。
“体内损失体外补。既然内部原煤紧缺,那就向周边小煤窑收购。”但是这个思路也同时带来3个方面的隐忧:一是小煤窑的煤质不稳定,有可能给大武口洗煤厂保持了40年的“朔焦”牌25#主焦煤品牌造成影响;二是由于原料煤质量波动大,从装车到卸车、采样质量管理难度大,如果哪个环节把不住关口,将会给厂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针对以上问题,大武口洗煤厂领导班子科学周密制定出应对措施,他们采取车车质检和邀请第三方质检的方式对外购煤炭实行重点把关的同时,建立完善了对内质量责任制约机制,对外建立完善质量事故追溯机制,利用“两个机制”随行就市细化内控价格和质量体系,确保了利润最大化;招标引进中间商规避了资金风险。经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大武口洗煤厂终于打了一个漂亮的“双赢两保”(赢市场、赢利润、保品牌、保资金安全)攻坚战。
六月份开始,厂领导就带领厂运销分公司、煤质科、纪委等有关部门领导先后到内蒙西部地区、石炭井沟、乌兰矿百灵矿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由于当时市场属于“需大于供”的局面,大武口洗煤厂选择矿主的同时,矿主也从利益角度考虑是否选择大武口洗煤厂。最后经过对15个矿点的考察,和9家矿主达成了收购协议,实现了争夺市场的初步胜利。
经过一个多月的运作之后,大武口洗煤厂从长远发展考虑,认为先期确定的几家小煤窑产量大多在1万多吨左右,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货源,于是,厂领导班子决定再选择一个货源稳定、煤质较好的单位进行合作,他们深思熟虑后将目光瞄准了中蒙边界。
在解决煤源的同时,大武口洗煤厂通过严抓煤质确保“朔焦牌”25#”煤品牌,先后几次细化内控价格体系,做到“以质论价”来兑现购煤价格,使该厂实现了双赢。
进入7月份以来,大武口洗煤厂露天站台每天都有上百辆拉煤车排起长龙等待卸煤,如此大的外购原煤补充量是大武口洗煤厂建厂以来都非常少见的。
这么多拉煤车进厂,最苦的就是运销分公司、储运车间和煤质科人员了。由于储煤场地和厂内运输线路的狭小,给原煤储存、质检和安全等方面都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该厂及时抽调“精兵强将”在厂24小时协调进出厂区车辆的持续。夏季的时候,每天早晨8点就进入现场一直忙碌到晚上8点,赶上刮风下雨,司机可以躲到车里,他们却必须坚守在站台继续工作。
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位煤质科采样员,他说:“为了提供最详细,最真实的煤质结果,每辆车我们都要在不同的4个地方进行采样。一天100辆车,我们就必须重复做这样的工作400次。”
记者还想继续采访,正好一辆车卸完煤,煤尘还没有完全散去,他就下意识地拿起铁锹和采样袋跑了过去。
等他采样结束,记者问道:“多脏呀!你怎么不等灰散尽了,再过去采样。”
“来不及。要是等灰散尽,耽误的时间就长了。”采样员说这话的时候一直盯着现场的情况。记者清楚,他不是心不在焉,而是他的职责告诉他不能放过任何一辆车的采样。
“我们虽然苦点,但是为了全厂的利益,个人牺牲点也没有什么。”浑身上下都是煤尘的储运车间副主任霍建忠边指挥车辆边对记者说。
“减粮”不减利,这是大武口洗煤厂今年提出的最响亮的口号。据悉,到11月底,该厂就完成了外购25万吨原煤奋斗目标,但是为了给神宁集团五年经济总量翻两番的开局之年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们还在继续外购,为集团创造更大效益努力工作着。
市场打拼苦犹甜,胸怀大局争头筹。大洗人在今年的市场打拼中获得了丰收,那么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因为大洗人有着永不服输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