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头将尾展风采 |
|||
——记郑煤集团公司超化煤矿炮采队副队长 沈钦亮 |
|||
煤炭资讯网 | 2009-12-27 12:18:55人物展示 | ||
沈钦亮,男,现年38岁,1994年10月份参加工作,工作16年来一直奋斗在炮采第一线,每天都在与苦、脏、累、险做着不懈的斗争,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一幅美丽的煤海画卷,自1998年10月担任采煤一班班长以来,工作中不怕困难,勇挑重担,把全部的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他深深眷恋的煤海之中,为矿井的发展和区队班组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先后获得过矿“劳动模范,”“安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十佳青年”、“安全十星”、“文明职工”、“优秀青年岗位技术能手”、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采煤方面,大家都称他为专家水平。他极其熟练地掌握采煤工作面的安装、回采、回收、机电设备维修等各项工作。在11041工作面生产期间,采面距离远,地质条件复杂,他协同大家一道抓工程质量、保安全生产、创产量新高,创造出了骄人的佳绩,他所带的班组在2000年产量创新中创下了班产1309吨的新纪录。1999年所带的采煤一班完成产量211693吨,为全队年产创下64万吨的新纪录做出了极大贡献。
2003年,全队回采的22101工作面坡度达20度,仰采坡度达18度,俯采坡度达22度,采面瓦斯高、两巷压力大,开采难度前所未有,他不仅自己做到身先士卒,而且组织其它两个班组在一起总结经验、采取措施,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搞好班组建设,月月超额完成队下达的生产任务,在全队五好班组评比中,他们班全年有7次被评为“五好班组”,本人也获得矿“十佳青年”光荣称号。鼓舞了班组职工的斗志,给职工树立了榜样。
众所周知,采煤工是煤矿生产中最苦、最累的工种,然而由于炮采放顶煤回采工艺的特殊性,造成采煤工作面的职工下班晚点,特别是在22121炮采工作面,工作面走向长,距离远,上下班来回路程近7公里,职工劳动强度极大,平均每班作业时间超过九个小时,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他建议,采取二九一六制的作业方式,八点班为检修班,作业时间为六个小时,四点班和零点班为采煤班,每班九个小时作业时间,这样不仅给职工减轻了行程的负担,工作时间充余了,不存在下班晚点,职工干劲倍增,当月全队就超出计划产量10%,受到了职工的好评。在21072复采工作面,煤层薄、顶板破碎、受底板水影响,工作面压力大,并且采面杂物多,给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针对特殊条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他提出了采煤工作面遇到杂物时只移主梁,站煤墙柱,下一班接着放顶、放煤、移溜。这项措施执行使工效明显提高,工程也便于管理了。他就这样以实际行动为职工办实事,代表职工的切实利益。
他时刻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24年来,他每年的出勤都在340班以上。在2007年6月份,21072工作面由于作业环境恶劣,给正常采煤带来极大的困难。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他抢先冲在前,在艰、难、险、重的地方,他率先垂范,拿出采煤绝技战斗在最前边,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使全队以最快的速度度过了难关。作为一名党员,团结带领职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用自己的行动向党和人民汇报自己的工作。在今年的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中,他作为党员第一个提出来自发向灾区捐款50元。在井下生产中,他都是靠前指挥,与工人同上同下,同吃同干,做到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在现场,问题不解决不离开现场,始终保持同职工的血肉联系,这就是吴治军。他时刻这样说,“咱不管干什么,都要为职工考虑考虑,我们是一名党员,就不能给党摸黑。”这就是一个时时刻刻践行“三个代表”的基层党员的光辉形象。全队干部职工为这样的好队干、好党员深感骄傲,深受鼓舞和感动。
风风雨雨十六年,开采“乌金”献光明。这名普通的煤矿工人,以火热的激情和献身煤海的远大志向,拼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立足本岗、无私奉献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