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区为家的人 |
|||
--记山东兖矿集团铁运处电务段工区工长汪洋 |
|||
煤炭资讯网 | 2009-12-1 13:42:08人物展示 | ||
提起山东兖矿集团铁运处电务段工区工长汪洋,人人都会伸出大拇指夸他是个好样的。平日少言少语的他,几年来,以工区为家,坚持多想、多看、多干、多讲、多查,充分应用自己一身的好技术,带领工区职工积极排除隐患,制止“三违”,发挥了一个班组长和技术骨干的作用,确保了运输安全和信号设备畅通。因此也赢得了领导和广大职工的好评,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以工区为家的人”。
汪洋所在的工区担负着矿区铁路孟楼车站信号设备“眼睛”的维检修任务,为确保电厂、北宿、大东方向的列车安全运行,他总是第一个到工区,检查交接班情况,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合理安排当天的工作任务。尤其在工作安排中,能及时观察每个员工的心理,根据员工的心理状况和适应层度,对症下药,安排当天工作。平日少言少语的汪洋,别看他平日不爱说话,可谈起安全、技术来他的那张“话匣子”就多了,滔滔不绝,头头是道、条条在理,真让人心服口服。在抓好安全工作中,汪洋坚持安全工作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努力做到把安全规章制度、现场的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不安全隐患、安全防范措施对职工讲清、讲透,严格遵守“三不动、三不离、三不放过”和“七禁止”等铁路安全卡死制度。有一次,工区一名职工没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就匆匆忙忙地来到现场,他发现后,不仅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对其耐心地讲解了不按岗位操作规程办事,不穿戴防护用品的坏处,这名职工重新按要求穿戴上了防护服。去年信号设备维修时,需要攀登高柱信号机,一职工是多年工作的老职工,在上岗时存在侥幸心理和马虎现象,没有佩戴安全带,针对这种情况,在立即制止的同时,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按要求佩戴上了安全带。事后这名职工找到汪洋说:“幸好你提醒我,不然时间长了还不知要出什么事故呢?”汪洋笑笑说:“你是一名老工人、又是工区的骨干,应该起带动作用,决不能卖老资格和一时的疏忽,来违章作业,万一出现事故,那后悔就晚了”。
汪洋维修铁路信号设备,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决不推诿、扯皮,就是段里安排的抢修任务也一样认真做好。在工区,不论设备还是安全出现问题,如果一时处理不好,哪怕到深夜,就是不回家也要处理完。有一次,孟楼站由于车辆检修进行调车作业出现了一起刮岔故障,造成6#道岔定反位无表示。故障就是命令。在接到车务值班员通知后,一边向段里调度汇报,一边组织人员准备工具、材料,立即赶赴现场抢修。现场确认故障后,对道岔进行了大调整和整修工作。为尽快确保安全行车,他连中午饭也没有吃,就这样一直干到下午3点,确认安全无误、恢复设备使用后才真的感觉饿了。孟楼车站电厂方向的信号设备经常被盗、被砸和破坏,他们经常赶赴现场进行处理,虽然刚刚处理完,今天或明天又被破坏了,可工区职工们在他的带领下,及时增加了巡视次数,仍是不厌其烦地进行处理、更换轨道连线和电气设备。前段时间,他母亲有病住院,也正是设备被盗、被破坏严重的时期,为了工区的工作和安全运输,他把母亲托付给哥哥和家属,硬是一天也没有休息,一心扑在工作上。汪洋为了工区的工作,确保安全运输,经常加班延点是常事。今后以来,他们共处理类似破坏事故40多起,有力地保障了运输安全。
在干好工作的前提下,工区哪个职工及其家属有病他都前去探望,忙别人的事,比自己的事重要,尽心尽力地关心职工生活,与职工谈心、交朋友。有时遇到难办的事情和职工的家庭困难,在尽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同时,积极向领导反映情况争取尽快给予解决。段上有什么急、难、险、重任务,他都积极跑在前面,总能圆满完成。自汪洋担任工长的10多年间,所在工区年年连续实现了安全生产,杜绝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工区和他本人多年被处评为“先进工区”、“五好班组”、“先进生产者”、“优秀班组长”等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