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的“军魂” |
|||
一一记中煤一建49处谢桥项目部生产副经理韩亮 |
|||
煤炭资讯网 | 2009-10-21 14:03:37人物展示 | ||
他,30岁年轻的脸上写着刚毅,炯炯有神的双眼透着威严与智慧,魁梧结实的身材走起路来飞扬着生龙活虎般的青春神采。长期的矿建生涯造就了他不拘小节,豪爽大度的性格,粗中有细是他的特点, “哈哈…”一笑让人倍感温暖亲切。这就是中煤四十九处谢桥项目部生产副经理韩亮。 成功的管理 韩亮,1998年从部队退伍转入中煤四十九处,开始了矿建生涯。“离开部队,脱下的是军装,留下的是军人的风格和品质”他坚守着着这种品质,从一名普通的掘进工一步步地走到生产管理重要岗位,先后参加邢东、沙河、唐口、陶二、宣二、李堂、顾桥、谢桥等地的工程施工,现任中煤四十九处谢桥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兼矿建十队队长。 2006年9月,对于韩亮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重,充满考验令人难忘的。当时还只是副队长的他接到命令,到李堂项目部担任矿建十队队长。而当时矿建十队正在承建李堂主井井筒工程,井筒只施工了100多米,表土段出现坚硬较厚的岩石层,施工困难、人员严重流失。当时一个班组只有5、6个人,矿建十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这些,韩亮没有退缩,他首先调整队伍,把精明强干的职工调到班组长管理岗位,把细心负责的放到至关安全的重要岗位,经过精心地调整,一支敢于打硬仗、团结奋进的队伍组建成功。接下来研究施工工艺、调整施工方法。“当时,只一个字,‘愁’啊!”每每回忆,韩亮都会感慨万分,“那时对于我来说没有白天,没有黑夜,只知道下井、开会;开会、下井;但是我自信一定能成功!”经过日夜奋战,在韩亮的带领下,井筒开始正常施工。于次月取得了表土段外壁掘砌120米的好成绩,彻底扭转了施工难以进行的局面。 初出茅庐的他便展现出了优秀的管理者素质,到顾桥项目部后,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担任生产副经理。此时他深知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自己在部队的历练,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管理方法—军事化管理。他用铁一样的纪律约束着每一个班组长每一个职工,更约束着自己。 “你今天是班长,不代表明天也是,如果不好好干马上撤了你!”在调度会上,韩亮严厉地要求着项目部的每个班组长。“在我的队伍中,纪律第一,无论是谁,对项目部各项规章制度,必须执行,且无条件执行!”在矿建十队,看不到迟到、早退现象,看不到懒散松懈现象,看到的是有条有序,看到的是正规统一。 韩亮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 大部分时间他都坚守在生产一线,就算是休息也是随时待命,“无论是领导还是工人,有问题请随时叫我,随叫随到,”每次从生产现场回宿舍前他都要这样交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井下生产出现情况时,只要一声通知,无论是睡意正浓的凌晨,还是烈日当头的正午,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而对生产中的每道工序他都会亲自安排,亲自实践。2007年11月韩亮所在的顾桥项目部,当时井筒施工进入冻结段,按照矿方的要求,引进了金属液压滑动模板施工,这是一种新的内壁施工方法,在四十九处乃至中煤一公司尚属首例。为了保证能够顺利运用滑模完成内壁施工,作为生产副经理的韩亮一直盯在滑模安装现场,一盯就是二十多个小时,在此期间,工人们一班一班轮流换岗,可是他却坚持坚守着,直到安装成功后才升井。 升井后的韩亮,穿着一身工作服,一歪一斜地从井口那边走了过来。只见他一只手从头下摘下安全帽,另一只手时而举起来轻轻地试图试掉头发上额角上的灰尘,时而抵住后腰捶打着后背。没有了往日的英姿,挂满灰尘的脸上露出的是疲惫的倦容,眼中布满了血丝,可是与这不相称的是他的眼神,飞扬着成功的喜悦,还有嘴角,挂着胜利的微笑。 “哎哟,成功了,安好了,终于成功了,这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哈哈……”他有些语无伦次了。 作为生产副经理,对待工人兄弟们,韩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他们是我的战友,是我的弟兄,亏了我韩亮可以,但是绝不能亏待我的弟兄们。” 一次,原定发放奖金的时间,由于其他工作业务关系,推迟了大约半个小时。韩亮非常生气地到财务室质问 “为什么不发?赶快发!”当时财务人员很是不理解他,开玩笑地说“反正又没有你的,你着啥急?”,“如果是我的,不给我都行, 可是是我的弟兄们,迟一会儿发也不行。你们知道他们在井下有多苦吗?……”听着韩亮讲着工人师傅们的种种,看着他那张因为生气而胀得通红的脸,眼前的这个人突然之间变得那么地可敬、可爱。 每次开调度会,除了安排生产,总能听到韩亮说“后勤加强管理,提高饭菜质量,要绝对保证工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安全生产管理,韩亮可以说是事事为工人着想,处处为弟兄们谋求利益。 用工人的话说 “韩亮这个人,让我们既怕又敬,而更多的是爱。” 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的生产状况一路报捷,矿建十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成绩:该队负责施工的顾桥回风井井筒连续七个月施工破百米,谢桥二副井再一次奇迹般地连续七个月破百米,在淮南局展现了中煤四十九处矿建立井领头羊、排头兵的风采。而韩亮个人也由于工作突出,得到了领导与职工的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中煤四十九处优秀职工、优秀共产党员、新长征突击手等光荣称号。 背后的情怀 平日严厉得近似冷漠的韩亮,把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都默默埋藏着,不愿在人面前流露出丝毫想家的情怀。可是铁骨男儿,也有思念,也有爱恋。一次在韩亮的宿舍,只见他端坐在床头,两只厚厚的大手拿着一张纸一样的东西,正在聚精会神地盯着看。时而还用手抚摸着,轻轻地,摸过来摸过去,无限地爱恋,无限地柔情。是什么那么吸引他呢?原来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有他的爱人和他的孩子。爱人的端庄,孩子的灿烂,幸福的家庭跃然照片上,原来他想家了。再看他时,他的眼角分明有一滴闪光的东西,是泪水吗? 我想是的。他讲起了他的家。当时家里正在忙着秋收,又需要翻盖老房子,孩子又那么小,家人很希望他能回去哪怕几天也好。可是当时施工任务正紧他自然是走不开的。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最需要的时候都不能回去,更何谈平日的照顾。对家的愧疚和思念也只能是没人时看看照片或者打个电话了表相思。 “后悔吗?选择了这样的职业。”“不!绝不!对家是有歉意的,但是这里有我的事业”,他的脸上写满了坚定 。是的,这里给了他放飞梦想的天地,这里给了他尽情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这里有他的事业,有他的辉煌,他无怨无悔。 面对韩亮,想起了两个字“军魂”——军人的象征,军人的灵魂; 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纪律严明、高度负责。其实“军魂”就是一种的精神,一种风采。 韩亮,在工地——在这个特殊的战场,正在用军人的风姿抒写工地上的“军魂”,用无私地奉献讴歌 “军人”的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