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袁校兵: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才能开发

煤炭资讯网 2009-1-21 20:58:11论文、言论
 作者单位:中煤第三建设公司设备安装公司

  从哲学上来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之中,静止只是相对的。同理,国家与企业也不能例外。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支柱,而人才是企业的支柱。今天我们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其现已开发的力度和深度、广度在讯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开发一词通常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指用垦殖、开采等方法来利用荒地或自然资源,这里开发的对象是自然;二是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增加人的知识,提高人的智力,激发人的活力,使人的才能得以施展,这里开发的对象是人的才能。

  青年才能开发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核心。尤其作为共青团干部和青年工作者更要积极培养青年的竞争和创新意识,努力营造培育青年的土壤和成才环境,充分创造青年成才的训练技法,并关注在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中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从而加强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深度。

  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就是把青年的智慧、知识、经验、技能、体能、创造性、积极性当作一种资源来加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重点开发的对象是青年的才能,即青年的聪明才智。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存在于头脑中的思维能力。要将青年人力资源合理、有序、适度、强效地开发,急需借助于教育培训、激发鼓励、科学管理等手段进行,其内在目的是提高青年的才能和积极性。从理论上讲,青年大脑的思维能力是无限的,因而青年才能的开发也是无止境的。与此同时,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复杂性表现为青年有时是开发的主体,有时又是被开发的客体,一身两任。复杂性还表现在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优化成才环境,加强竞争机制
  千里马需遇伯乐方能尽显飞扬之本,同样,才能的显现和提升也需一定的机遇和条件,否则就有被埋没的可能。因而,发现和优化成才环境应做为重中之重来抓。

  时代与企业的发展脉搏息息相关,就其传统加工业而言,培养和优化成才环境尤为艰巨。传统加工业较之其他“火红产业”,很明显在其自身机制、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相对滞后于“火红产业”。青年人很难适应实习劳动稍强、企业培养模式固化而单一、竞争时效相对缓慢的因素,从而影响和制约了青年思维的提升和拔高。因而发现和开发青年人才、激发青年人才的才能,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善于发现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出山,最终为自己创下了不朽基业;汉武帝推举董仲舒实行“黜除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了宏儒之思想空前大一统的旷世局面,这些无不说明了择才之道的重要性。强烈的求才之欲,选择人才时不拘一格、克服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坚持“五湖四海”、“唯才是举”的方针,首当其冲。

  2、善于团结人才。“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我们在惜才的同时,更要学会将更多的良贤凝聚成一股强劲的钢绳。唯独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人才战略的最大利益化。对青年人才应爱之切、爱之深,无微不至地理解、关心和爱护,全心全意地信任与支持。

  3、善于使用人才。青年唯有的资本就是年轻。他们拥有知识和冲动,将青年人才那种干劲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做到唯才是举,用人不疑,较大限度地调动青年人才的创造热情也相当重要。

  4、善于培养人才。俗语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成才。”要想顺应竞争对人才智力开发的要求,使青年人才追赶时代潮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应加重培养人才的力度(资金、时间、模式、),充分注重人才二次、三次及多次的开发。

  5、善于鉴别人才。伯乐相马实属不易,而鉴别人才尤难。有时我们虽很难学到像“孙大圣”那样的火眼精精,但我们可以从战略的眼光,历史地、发展地识别人才,全方位的审视人才。切不能以“一俊遮百丑”,滥加重用;也不可因对方有某一方面的瑕疵,以偏概全,将人看“一棒打死”。

  良好的成才环境也需有效的竞争机制来衬托,方显相得益彰之特色。“物竞天择”是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准则之一。在走向现代化的社会中,竞争能力既是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生存之道和发展之道,也是作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民族的希望在于青年在竞争中为祖国赢得胜利。同样,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也需青年在竞争中为企业赢得精彩。因此,要积极开展竞争意识教育,对青年进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优胜劣汰和优化组合规则的意识教育。

  竞争有利于青年早日成才。第一,竞争迫使青年兼收并蓄,了解相关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为将来在激烈的竞争中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第二,竞争提高了青年的坚韧性,培养了青年顽强的斗志和战胜困难的决心。第三,竞争锻炼了青年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气度。光明正大,公正平等,靠真才实学去参与竞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竞争有利于青年脱颖而出。竞争,决不埋没人才。竞争是客观的,它为各种多才多艺的青年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平台。青年在立足本职,尽力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应正确对待自己,既不能目空一切,自视清高,也不能悲观失望,叹为观止。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更应敢于“毛遂自荐”,使别人了解自己,以得到领导的信任和群众的支持。

  开发创新潜能与激发青年才能并举
  创新潜能是青年才能开发的关键。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创造力的方法很多,具体表现为:第一,激发:青年创造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而,要鼓励青年提出各种问题,做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并使某些有价值的设想付诸实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引导: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青年要找到一把打开宝库的金钥匙,就要有计划地鼓励和领导青年开展有创造性的活动。第三,启迪:要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向青年揭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启迪青年不断探索新知的欲望,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钻研,积极主动地完成掌握知识的整个过程。

  激发青年才能,引发青年人力资源创新思维的途径有:第一,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就应有良好的质疑态度,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了。第二,引“趣”。俗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有兴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的思维。第三,学“勤”。知识是思维的最初动力和基本手段。一般而言,学习愈勤奋,知识愈丰富,思维也愈敏捷。第四,攻“难”。愈难的东西愈说明你在这方面愈欠缺,向难处攻,很快未知的东西就能变成已知的东西。第五,求“变”。将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重新加以组合,可以激发思维,对已经熟悉的事物变换一个角度去认识,可以引起新的思考。第六,务“本”。树立唯物辨证主义世界观,综合地考虑问题,惟独只有这样思维才能开放出娇艳瑰丽的花朵。

技法与青年人才合理开发并轨机制
  创造合理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与合理开发人才并轨有相当必要,其技法有:

  1、咨询对话法。组织问答、答疑、咨询会,成才方法探讨会,信息发布会等,邀请一些著名人士、各行各业的专家进行集体和个别的坦率真诚的对话谈心活动,让想成才的青年树立信心、获得学习、把握信息。

  2、横向比较法。引导青年人才主动认真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向能者求救,在比中学、在学中比,从而增强才智不断提高。

  3、新老传教法。在老与新的人才交流中通过“传帮带”发挥作用。前辈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比较成熟的经验,很是值得推广。要积极挖掘前辈的资源,将他们的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和运用,使欲成才的青年思想流畅,触类旁通。

  4、榜样激励法。榜样就是起一面旗帜。青年需要榜样,而同龄人的榜样教育作用就更具有实效。因此,可以以青年人才的模范行为作为榜样,去影响和激励他们。

  5、自学成才法。青年在名师指导下,通过自我学习、自我练习、自我批改,获得知识的途径,培养了一种自学的好习惯。

  6、顺境成长法。顺境成才是立志成才者在环境比较有利,外部条件比较优越的情况下成长为人才的现象。在顺境成长的过程中,即通过表扬、奖励、宣传、提供机遇、改善物质条件等方式,对立志成才者给予适度的肯定和奖赏,使之受到鼓励,激发其继续努力的决心和干劲,从而更快地实现成才目标。

  7、逆境成长法。逆境成才是立志者在环境比较不利,外部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成才现象。逆境成才过程中,立志成才者往往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如正当的行为或优秀成果却遭到讽刺、批评、指责或处罚等。广义地说,环境的不利影响还包括本人生活经历中不幸遭遇。如家境贫寒、父母早逝、身体残疾等。逆境成才的关键是将以上各种不利因素“负化”,反过来以增强信心,激励斗志,发奋图强,最终实现成才目标。逆境成才与顺境成才存在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逆境与顺境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对于立志成才者而言,完全可以通过自我的克服和努力,从消极因素中解脱出来,化被动为主动,使逆境转化为顺境。

  技法只是敲门砖,其关键更在于合理开发之上。时代在变,机制随之而变。“变则通,通则达”的道理如今不止成为一句惯话,就其加工制造业而言,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既要注重才能这一开发的核心,又要注重综合素质的体现。良好的责任心、学习心和工作态度是成才的首要。组合人才资源,坚决封杀“高学历、低能力”之举,做到岗位实际需求与学识相匹配。只有这样我们的成才之道才能愈走愈宽,我们的企业最大效能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黜却消极现象,注重力度、质量
  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反映了青年的愿望、青年的呼声、青年的内在要求。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是青年人才工程的深化与发展,当前特别要关注在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中出现的消极现象:第一,浪费青年人力资源的现象。目前企事业中青年人力资源丰富,但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以个体为主的大量青年人力资源分散而不集中,没有开发起来;待业待岗青年人力资源尚待及时利用起来。第二,无序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现象。目前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要求青年去适应事;重青年人力资源的是使用而轻视培育;将青年人力资源较多视为成本,算人头帐,而较少算人力帐。第三,重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学历与岗位大相径庭等这些门槛,往往阻碍了许许多多年轻人的梦想。于是乎走捷径成风,“办证”二字风靡街头巷尾。

  关注消极现象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开发深度,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以人为本就是把青年当成组织中最具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青年是组织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第一的、决定性的资源。我们要为青年创造各种能充分调动青年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使青年“要我开发”转化为“我要开发”的强烈愿望,我们要为青年创造各种能充分施展其才能的条件,提供各种机会,使每个青年都能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尽其所能。其次,要有把青年人力资源当成资本的意识。把青年人力资源当成资本,是对青年的一种积极能动的看法。把青年人力资源当成资本,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如何使人力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大的效益上,就会把提高青年人力素质、开发青年人力的潜能作为青年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责。再次,要有把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放到首位的意识,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使用青年人力资源,是为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更大的效益。提高青年人力资源的品位,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潜能,青年的知识更多,技能更高,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更强,创造的效益就更大。


本网通讯员 袁校兵 编 辑:梅村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