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矿集团埠村煤矿:三妙招 |
|||
煤炭资讯网 | 2008-9-4 21:30:37安全专题 | ||
本网讯:在煤矿矿井区队管理中,最头疼的事莫过于职工安全。尤其是区队管理的“头儿”,每天的所思、所想、所管都要围着职工安全“转”,这样还难免一些职工安全上招惹麻烦。在埠村煤矿,有这么一位管安全的行家里手,他就是二号井掘二队党支部书记张兴国。近日,笔者通过采访主人公和他所在区队干部职工,探出了他安全管理的“三妙招”。 第一招——善用安全心理“营养剂” 张兴国在采掘区队从干技术员到党支部书记已有9年多时间了,他最了解职工心理上存在的违章垃圾,通过善用“营养剂”,为职工送上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心理。 静心剂。职工每次进入区队学习室,他都耐心讲到:“请大家静心一分钟,把精力调整到安全上……”使职工很快清理掉心理积存的杂念,调整好安全心态。 专心剂。针对职工工作中,因工种各异、工作差别、生产条件变化、环节繁杂、工间时间紧张等因素影响,所产生的急躁、蛮干、简化工作程序等不良现象。张兴国每次在井下都耐心嘱咐职工说:“工作急躁慌张不得,更不能分心,要先想好安全、看好顶板,明白先干啥后干啥,严格按流程操作……”这些挂在嘴边的简单话语,让职工时时有了一个良好的安全心境。 强心剂:每次的职工收工会和班后会,张兴国都让大家自查工作中的不安全心理表现,对号入座清除,使心理环境常备安全状态。职工冯夫君由于性子急,工作起来经常出现零打碎小的质量问题,多次受到帮教和处罚。自从张兴国给他用了“养心剂”,班前、班中、班后靠上清理心理上的不安全垃圾,使小冯有了一个健康的安全心理,工作中成了本质安全人。今年以来,月月被评为区队安全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第二招——培植安全心理责任田 张兴国是个抓职工安全的勤快人、有心人。他结合三大规程标准、“五精”管理要求、事故案例和自己的操作、管理经验,积累了掘进六大常规工种安全“精典”知识,用啦呱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疏导、传授安全道理,很受职工欢迎。他抓住职工心里想啥、盼啥、最想听啥的特点,针对每个班、每个工种、每个人出现的操作失误和安全质量问题,面对面松解职工心理“疙瘩”,传授正规操作技巧,在心理责任田上培植安全“种苗”。并从自己安全故事集锦中,找出对路的案例,细讲安全益处、唠叨违章害处,使安全养分潜移默化植入职工心田。职工李虎是2006年入矿的井下合同制工人,对掘进完整的砂岩巷道,误认为帮上打注锚杆无关紧要,在喷浆前总想钻空子少打锚杆,为根除他心理上的安全“杂苗”,张兴国找出1997年9月15日原掘三队304皮带道李士永溜帮伤亡事故案例,在井下现场指着巷帮打着比方说给他听,又用摩托车带着小周到伤亡职工家中看实情。在血的事实和酸楚的家境下,小李惊醒了!以后成了大伙离不开的迎头锚杆支护“高手”。 第三招——办家庭安全教育课堂 煤矿有史以来,出现过形形色色的事故,每次事故的原因都有一个对职工安全教育不到位的问题。张兴国也曾因出现安全问题,被戴上安全教育不到位的“帽子”。在具体工作中,他发现有些思想顽固的职工,不管怎么苦口婆心规劝、亲情般感化,依然是听归听、干归干,就是不按规程、措施要求办。对这种思想难以开化、工作行为不安全的职工,张兴国的制胜招数是:在现场查实违章后停止工作,让其在区队学习3天后,将他妻子或最能管服他的家人接到区队,向其家属讲明他的违章情况,由其家属在区队“零距离”教育,本人对安全认识好了,写出保证书、与家属共同签字认可后才允许上班。这一招真把安全上的“刺头”给教育到位了,他们尝到了家庭教育的厉害,丢掉了违章不安全的“习惯”。职工小李有个在迎头上打镢眼干打眼的“嗜好”,在张兴国安排的家庭安全教育课上,他被妻子从头到脚数落了个遍,尝到了在区队领导和工友面前“光彩”的滋味,以后再打镢眼不光戴上了口罩,还及时接上降尘水管降尘,成了区队防尘的“好把式”。张兴国的家庭教育课堂招数真灵,让那些昔日的违章大王成了守安全的“规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