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名人访谈录 |
|||
煤炭资讯网 | 2008-9-17 10:29:32领导访谈 | ||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晋绥边区历史研究会即将成立之际,《当代矿工》、《煤炭资讯网》特约记者、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编辑部特约撰稿人、晋绥边区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三晋文化研究会会员、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记者专程回京采访了山西籍的几位老将军和刚退下来的几位省部级老领导和在全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李修平女士。 张中如将军:(原总参二部部长,1955年授少将,后授中将,原平人) 记者:张将军,您好!我是原晋北副专员邢志尚的外甥,由于母亲家族邢氏是晋西北首支抗日义勇军的创始人,业余时间研究抗战史。 您1937年就投身革命,我第一次在电影上看到您是1989年我在中央党校进修时,学校放的《内参》电影《审判“四人帮”》里有您的镜头。当时,我被您一口浓重的山西口音吸引住了,第二次是在西柏坡革命纪念馆有您非常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五年前才知您和我仅六、七里地的老乡。我受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三晋文化研究会和晋绥边区历史研究会几位领导的委托特来拜访您。 将军:谢谢家乡人民对我的关心,我1985年回过一次山西,见过你姥爷和张大同,转眼已是二十个年头了,我无时不在思念着我故乡。今年虽八十七了,但身体很好,眼不花、耳不聋,现钟情于书法,身体好都是打仗行军,锻炼出来的。 将军夫人插言:(我一问才知也是山西大同人,是部队老领导。一边给我们切西瓜一边说):这些年,山西历任领导作了不少工作,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西老干部在北京很多,一提起山西,全国各地的人都刮目相看,山西人富了,腰板硬了,大家都扬眉吐气了。 记者:就是,前年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薄一波同志说:“十个老八路,八个山西人,两个老长征”。我看,八个山西老八路,三个长治人,三个忻州人,剩下是吕梁人。老区人现在不穷了,尤其来京买房的不少,像我又不做生意,这次也打算在京贷款花三、四十万买房。 张将军:你们找我有什么办要办的事吗? 记者:没有、没有,我从北戴河返回路过北京,来京办事,顺便看看您。您德高望重,我们非常崇拜您的传奇生涯。抗战时,听说您在吕梁负了重伤,胸口化浓,做手术不打麻药,人称“当代关公”。 张将军:那时条件艰苦,药品不够,有时还得给重伤员留着。 记者:您也是重伤员,在担架上躺了一年才到延安。真是九死一生啊! 将军:(避开这个话题,我知道他在为那些战争中牺牲的战友难过),当听说我在朔州工作时,他说:朔州是个好地方,有煤,有电,给首都做了不少贡献。 记者:我们山西人民盼望您常回来看看。 将军:谢谢! (由于时近中午两时,考虑将军午休,我们告辞。将军和我还在很大的院子,过去一定是将军、贝勒住过的院内合影留念。并和夫人将我们送出门外,并一再叮咛,说以后来京一定进来)。 曲润海(原文化部党组成员、艺术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现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记者:曲会长,您给应县木塔的题词原市委高书记、常委雷建国部长,市级老领导钟声扬、市文化局孟怀德局长、《朔州日报》齐风翔社长以及应县侯新生书记、贺诚副书记非常重视。 曲会长:现在谁的朔州市委书记? 记者:田喜荣,原来的省政协秘书长,和冯改朵市长给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 曲会长:应县木塔在海内外非常出名,我在山西当文化厅长时从大同有次开会回太原走错路,进了应县。没惊动县里,到门口,把门的认识我;“喊道:曲厅长来了,文管所领导要汇报县里,我说不用,他们领我一直上到最顶层。” 记者;“我们只能上二层,只有大领导才有这个待遇!” 曲会长:“木塔倾斜的咋样 ?还有繁峙和应县交界处的长城很漂亮,不知保存得咋样?‘ 记者:“很好。前些日子,应县搞了个“水利杯”文学采风活动,我去那里了,叫北楼口,和阳房口的长城一样巍峨挺拔。垛口还在,从县里到乡里、村里都有人看护,没人取土“。 曲会长;“北京有个中国长城学会,专门保护长城,您回去,捎给市、县领导话,一定要保存好这段长城!” 记者;“您放心,离木塔九百五十年大庆不远了,县里会邀请您来的!” (已是晚上九点半,窗外小雨还在下着,因明天曲老要早早出门参加一个全国性文化会议,我便离开那坐落在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满是图书的书房,曲老还和我合影留念,并送我他著的《论山西戏曲艺术》一书。我也回敬他刊有我文章的《走进川藏》的《应县文艺》。曲老还特意问道主编、副主编是什么人,我一、一告知。曲老翻到旧城改造时也很有兴趣,问挖出文物没?我说挖出一个非常罕见的铜鼎,边上有三个三角形的东西,碰巧我路过在现场,前一段还出土一些王莽币和辽币,我保护让上缴国家,差点让当地人打了,我已报110---曲老仔细翻着刊物,连声说道;“办得不错,应县不愧是文化县,有人才”,曲老寓意未尽,但我来京的机会很多,考虑时间关系便告辞而别。) 李修平: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著名播音员 (电话采访):三次联系,都有事不在,留电话给播音组,总算在现场播音前有一点时间。 记者;喂,您是播音组吗?请问修平姐在吗? 李修平;我就是,您那位? 记者;我是从老家山西来的?请问您是原平人吗? 李修平;没错,我父亲是原平人,可我生在甘肃,长在甘肃。 记者;修平姐,我耽误您几分钟,我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专研晋西北抗战史的。您应该多和山西老家人联系。您是山西人的品牌,山西人的骄傲。 李修平;我虽来京多年,可和山西人接触认识的不多。 记者:咱老乡,曲部长出了有一本研究山西文艺很不错的书托我转送您!我能见你一面吗? 李修平;我马上要进播音室,没时间,不行,你放老乡那,我去取吧! 记者;这样吧,我放在东门传达室大爷那,您播完音去拿吧! 李修平;谢谢(话筒里已有人喊她进直播室,) 我在省电台记者站干过,知道直播的情况。一看表,已快七点正了,话语未完,我们彼此之间还有话均为未讲完。我将此次来京的目的都写在一封信里面,晚上,在《金融时报》朋友那就餐完后,开车送到传达室,从他的族兄,我姨姨的邻居也是原平老乡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李林虎口中得知,她丈夫是原交通部长,现中央委员、湖南省省委张春贤书记。 续大田(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将军之子,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小舅、原北京宣武医院内科主任) 记者;续伯父(由于我们两家特殊的关系,采访起来非常轻松)。我这次来是受姥爷邢同科的委托,打个前站,他年龄大了,我辅助他做点纪念您父亲的工作。 续大田:你姥爷还好吗? 记者;很好,不久前刚见他。他和我包括许多有识之士的意见是在原平儿童公园建设“中国北方将军县文化园”和“晋西北抗战纪念馆”里面设立国民党抗战馆和共产党抗战馆和将军文物史料展览馆、南下干部纪念馆。这样也算是为海峡两岸统一做点贡献吧。因为原平是晋绥边区和晋察冀边区交汇点(以同太公路为界)在晋西北最具有代表性。前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去年是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西安事变“七十周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已出台晋西北红色旅游规划。符合大政方针。可和太行山形成两个红色旅游点,而且在西伯坡旅游线上。我的策划方案初稿已出。近日寄来。 续大田:你的构思很好,思路也不错,到底是年轻人,敢想敢干,倡议书我带头人签字。 记者;这件事,必须得到中央军队高级首长的大力支持,资金可向民间引资、社会招标,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刚刚出台,可多种形式办文化事业。可办成中央军委、国防部、北京军区的国防教育基地等等。 续大田:很好,你可以直接找吕日周主席,他在原平工作过,我姐夫穆青去长治看过他的改革大手笔。必要时我领你去见付全有将军,当年,我还是你姥爷领我去见的付将军。 记者:那等我的方案吧! 续主任把我们送下楼来,边走边介绍,西边的八十多位部长楼,当时文革时不少干部下放外地,回来没地住,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在这里集中修建一批部长楼,因这里离原二机部、五机部、七机部、非常近,就是今天的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的前身,今天,这里集中国家发改委、等一批重点部委。续主任边走边介绍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和刘志丹弟弟刘志坚(民政部原副部长)的住处以及和他们家的交往。刘部长已去世,他的爱人写了本书《刘志丹》在海内外影响很大他们还互赠《续范亭传》。看来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话最贴切了。 从部长大院出来,我以坚定信心,在京购房置业,业余时间,将来退休后,研究山西老前辈的革命生涯,这是一个永远不旧的话题。 也就是张将军夫人的话启发了我:“总得有人研究山西的抗战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军国主义还在虎视眈眈、台湾尚未收回,革命尚未结束!” 下午,从鼓楼街甲258号院的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出来,曹秘书送我一本刚出版的非常珍贵的共印1000册的《海峡两岸百名将军书画集》和也是山西老乡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杜导正任社长的长海内外影响很大的刊物《炎黄春秋》,我感觉到肩上的份量沉甸甸的,一举话始终在耳边回绕:“别人不做我来做,此时不做何时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