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张东来:息烽集中营——不能忘却的记忆

煤炭资讯网 2008-9-12 9:02:26散文荟萃
作者单位: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岭煤矿党委宣传部

  初春四月,我来到风和日丽的贵州息烽县。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国民党的第一号天牢竟设立于此。我知道上饶集中营,是因为有一部电影名叫《上饶集中营》。我也知道重庆的渣滓洞、白公馆,是因为读过小说《红岩》。然而,上饶集中营和重庆渣滓洞与息烽集中营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息烽集中营是国民党特务机关军统设立的一所用以关押共产党人、抗日志士和爱国人士的秘密监狱,其旧址包括营本部和玄天洞囚禁处两个部分。营本部位于息烽县城南6公里的阳朗坝,距川黔公路和贵遵高等级公路不到百米。因营区内有一处天然溶洞名叫猫洞,所以过去又被称为“猫洞集中营”。

  距息烽县城10余公里的小镇阳朗坝附近的一个山窝,群山环抱,树木成荫,极为幽静隐蔽。黔渝公路从不远处穿过,但若无人指点,没有人想到这里会隐藏着一个庞大的秘密魔窟。国民党军统内部称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为“小学”,称重庆渣滓洞为“中学”,而称息烽集中营为“大学”。这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息烽集中营的规模比其他集中营大。其二,息烽集中营的等级最高,从各处送来的“囚犯”称为“升大学”。这里囚禁过杨虎城、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韩子栋、张露萍、黄显声、宋绮云、马寅初等重要政治人物。息峰集中营主要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也关押国民党内部的不同政见者,甚至关押过戴笠的情妇以及自称为蒋介石老兄的人物,还关押过共产党的外国人。

  息烽集中营设立于1938年11月,但其历史却可追溯到1933年的南京新监。“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为维护其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独裁统治,大肆捕杀和关押共产党人,对同情或支持共产党的人也绝不放过,或关或杀,一概清除之。日本强盗占领我东北后,蒋介石集团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立场,视共产党为头号敌人,对侵略者却采取不抵抗政策。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引起了国内各阶层特别是人民大众的强烈不满,国内抗日情结高涨。蒋介石集团在镇压国内日益高涨的抗日运动中,又逮捕了一些积极宣传抗日和要求抗战的进步人士。对这些爱国人士以及因种种复杂的政治原因既不能杀又不能放,也不敢让社会舆论界知道的人士,国民党决定实行秘密关押。1934年,他们在当时的南京“陆军监狱”里面专设了一个独立的秘密监狱,关押这些“特殊犯人”。这所秘密监狱下设“改、过、自、新”四个监号。“七七”事变前夕,这所监狱搬入新修的一所更大的监狱――南京新监。南京新监下设“忠、孝、仁、爱、信、义、和、平”8个监号,后来迁到息峰后仍沿用这8个字作监号。“七七”事变,日军大举进犯,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大片国土沦陷,首府南京也无力可保。蒋介石便下令把这所新监关押的人转押到武汉,不久又转押到湖南益阳,1938年10月,南京新监从益阳向贵州山区转移,11月中旬到达事先选定的息烽县。蒋介石之所以把这个秘密监狱选址在息烽,有取息烽即熄灭烽火之意。

  息烽地处黔中腹地,当时全县只有6万人,县城仅2000多人,不易受到革命烽火和抗日运动的影响。息烽县城和阳朗坝都是四面环山、树木丛生,地势极为隐蔽,又在川黔公路边上,便于管理。同时,蒋介石还把军统直属的“特训班”等16个机构设在息烽县城周围。这座仅2000多人的县城在1938年至1946年的8年间,就驻扎了军统各类人员15000多人,是当时县城人口的7倍。

  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启用到1946年7月22日撤销,共七年零八个月,这八年间,先后关押了中共党员、爱国人士、进步青年等各类人员1220余人,杀害和折磨致死600余人。释放140余人,下落不明者400余人。至今尚存的蔡家寨、垮门硐、快活岭等处刑场留下的座座坟茔,就是当时集中营屠杀的铁证。

  在那个年代,息烽集中营尤如人间地狱,国民党匪徒何子桢任集中营主任期间,以中国封建社会最残酷的刑罚来进行全封闭的方式管理,不论天气冷热,体刑毒打、水火交攻(开水烫与烙烙铁)、灌辣椒水、十指连心等样样俱到,何子桢之凶恶残暴连他的主子戴笠都不满意,后由周养浩接任,搞所谓“狱政革新”,比其前任稍好一些,也才有了以后集中营内的各种革命斗争故事。

  我们跟随着讲解员在息烽集中营内部穿行。里面有操场、礼堂、教室、工厂、印刷厂、菜圃,当然更多的是监牢。男监分为忠、孝、仁、爱、信、和、平等七大“斋房”,女监称为“义斋”。名字很动听,但那一间间黑暗、潮湿、低矮、狭窄的囚牢让人很难想象,十几个人关在一间低矮窄小的牢房里如何生活。军统特务对“囚犯”们除了“思想感化”就是严刑拷打,让受刑者痛不欲生,极为残忍。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用他们的意志与毅力、鲜血与生命,在息烽集中营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革命赞歌。以血肉之驱、置生死之于度外的精神,同白色恐怖进行着最顽强的斗争。在那特定的时空中划下了人间最美丽的轨迹,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生命在刹那间得到了永恒。

  西望山和南望山是横亘在息烽县遥相对峙的两大山脉,林木繁茂,松柏参天,南望山麓尽显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山脚下有一处玄天洞。抗战时期,这里囚禁了杨虎诚将军一家三口。军统为此动用了三种武装共280多人。身陷阶囚的杨将军当时不忘国事,特别关心抗战,曾亲口对戴笠正义严词:要么抗日,要么杀之,表达了无畏坚强的气概。

  张露萍,四川崇庆县人,原名余硕卿。她以张蔚林堂妹身份出入敌特电讯总台,与同志一道把很多有价值的军统情报发往延安,后来被捕。1941年春,被送到息烽集中营关押,革命斗争则在集中营内继续展开。1945年6月,戴笠下令,在息烽快活岭杀害了张露萍等七烈士……

  息烽集中营杀人常在夜晚执行,地点多在监狱后面的山上,杀人的方式分为枪决、棒杀、活埋三种,杀人前绝对保密。息烽集中营设立的7年多时间里,被秘密杀害和摧残致死者多达600余人。军统经常采用异地杀人的办法,秘密杀害关押的一些重要人物。如杨虎城将军和他的两个儿女,从息烽集中营押解到重庆后被杀害。杨将军的秘书宋绮云夫妇及他们年仅8岁的儿子宋振中(《红岩》中的“小萝卜头”)也是转到重庆之后惨遭毒手。在关押“小萝卜头”和他母亲的牢房里,看到墙上贴着“小萝卜头”当年写的字,画的画,我沉思良久。国民党反动派为何对年幼无知的小孩子也不放过,欲赶尽杀绝而后快?他们妄图采用残酷的高压手段来维持政权,然而历史反复证明,对革命群众和“政治犯”采取镇压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压迫愈深,反抗愈烈”。1949年9月17日深夜,刽子手残暴地用匕首将“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一同杀害于“戴公祠”警卫室。“小萝卜头”牺牲时年仅10岁。由于他在狱中为党做了许多工作,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是中华民族千百万烈士中最年幼的一个。

  息烽集中营的“中共狱中秘密支部”是1941年下半年以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等同志为核心,联络狱中中共党员秘密成立的。在这之前,虽说狱内关押了许多共产党人,但在何子桢全封闭式关押情况下,没有相互联络和了解的机会,所以狱中的中共党员,无论其身份是否暴露,都只能做到敌人严刑逼供下不屈不挠,不出卖同志,保持共产党人的高贵气节,而做不到有组织、有领导的对敌斗争。

  韩子栋是著名小说《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的原型;许晓轩是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支部由罗世文任书记、车耀先、韩子栋任支委,又逐步把狱中的宋绮云、张露萍、陈策等一批中共党员吸收进支部。这样,一个狱中对敌斗争的堡垒形成了,这些和党失去联系的党员又有了自己的组织,从而为他们在特殊环境里的对敌斗争提供了组织保证。

  抗战胜利后,息烽集中营撤销,大部分被关押的人被杀害,少数人被释放,剩下的72人转到了重庆继续关押。

  今天,息烽集中营旧址保存恢复比较完整,群雕《忠魂曲》耸立在广场中央,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高大挺拔,息烽集中营内的革命先烈及勇士们不屈不挠的精神,高墙、铁链下的勇敢,魔窟下的顽强都凝聚在雕塑之中。

  息烽集中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物遗址,也是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见证。发动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杨虎城将军,在息烽集中营中,无论国民党当局采取任何非人的待遇,无论特务看守使用任何卑鄙的伎俩,将军始终坚持“不管蒋如何对我,我绝不后悔。只要问心对得起国人,死何足惜!”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在给儿子耀华的家书中写到:“我现在虽然坐牢,并未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

  在息烽集中营这个特殊的战场中,革命者的人格、意志在这里得到了充公展示。历史铸就了息烽,息烽因此而凝重。无数革命者在这个特殊的战场,面对摧残、折磨和屠刀,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大无畏气概,与国民党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和殊死的较量。

  走进息烽集中营,那一间间牢房使我们体验到什么是战争,什么是不屈,什么是意志;走出集中营,眼前挥之不去的是一间间低矮的牢记,是一件件刑具和一件件遗物,给我们传达了凝结于文物中的思想内容和精神价值,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和坚贞不屈的精神鼓舞着今天的人们,

  青山常在,烈士精神永存!


本网特约记者:张东来 编 辑:晓岚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