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百尺深处彰显无悔人生

——记陕西澄合煤业董矿公司采煤一队生产二班工长邬书民

煤炭资讯网 2008-8-7 15:03:37通讯特写
他个头不高,也不是很强壮,言语中还带着少许的羞涩。但是谈到他带领的生产二班,那坚毅、自信的神情由然而生。就是他,把一个落后的采煤班组带成了先进;就是他,带领班组连年超额完成矿、队赋予的各项生产任务。他就是董矿公司采煤一队生产二班工长邬书民。

虚心好学 从农民工成长为技术能手
  邬书民家住陕南丹凤县阳和村,家境贫寒。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1998年3月,刚满22岁的他背井离乡来到董家河煤矿成为一名农协工。邬书民知道自己工作来之不易,工作中脏活累活抢着干,遇到不懂得问题虚心地向老师傅请教,仅仅半年的时间,他的工作就干的井井有条,得到所在区队领导和技术人员的肯定。

  2002年,邬书民被队里推荐报考澄合矿务局技校。对于一个农协工来说,这无疑是一次“跳龙门”,他非常珍惜这次机遇,对先进知识异常渴望。工作之余,在饭堂、在单身公寓前的凉亭,时常可以看到他捧书苦读的身影。经过这次洗礼,使他的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制定硬制度,他带领落后班成先进
  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本领,2005年,邬书民担任采煤一队生产二班班长。由于当时制度松散,二班就像一盘散沙,人心涣散,一直在采掘区队处于垫底的角色。邬书民上任以后,大胆改革创新,针对本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严格的奖罚措施。当时有些工人不能理解:“一个小班长,刚上任没几天就不安宁,我们混也是混公家的钱,管的到宽。”班里的一些“刺头”还跑到队领导跟前去告状,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笑话。邬书民知道了并不生气,私下里找工人们一一谈心,他苦口婆心的说:“既然我们同在一个班组,那就是一家人,我们都是兄弟。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我定的,有错我一定会接受处罚,请弟兄们监督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二班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邬书民更是每天第一个到达工作面,检查事故隐患,每天最后一个升井,因为其他工人都升井了,他才能放心。就是这样的作风,就是这样的态度,邬书民渐渐赢得了工人们的尊重,赢得了他们的心。半年过去了,他所在的二班月月超额完成矿、队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一举甩掉了落后班这顶压在头上多年的帽子,成为了采掘区队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宁听兄弟们的骂声,不停家属的哭声”。邬书民抓安全是出了名的“黑脸”,但这“黑脸”后面蕴藏着最真挚的兄弟之情,使大家对他嘴上不服心里却不得不服。

  他对工作面作业标准的要求严格是队里出了名的,从一梁一柱做起,距离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他从不马虎。一次,工人小张在打柱时距离多了4.5公分,邬书民查出问题,立即要求整改。小张很不服气,旁边也有人帮腔:“都打了10多根了,重新整改那会影响工时的,再说不就4.5公分,至于嘛!”邬书民急了,吼着说:“不就4.5公分?说得轻松,咱们一线工人就是考这些支护保命哩,没有标准就安全,我宁可不产量也必须要按标准来。”说完,他就按照标准拉尺,盯着他们重新整改好之后,才到其他区段去巡回检查。

  2008年4月13 日,邬书民带领本班工人正在22501工作面作业,凌晨5点,机组刚刚割过一茬煤准备挪溜子时,机尾向前第八节槽子处顶板突然周期来压,顶板下沉60公分,情况非常紧急,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工作面顶板随时可能有大面积坍塌的危险。邬书民一边沉着冷静地组织人员撤离,一边自己留在机尾不远处密切关注着顶板变化。当顶板稍有稳定后,邬书民站了出来动员大家:“顶板不会等我们,时间更不会等我们,是爷们的跟我来。”他和身边的一名老工人就冲进了工作面,开始从顶板下沉处边缘加强支护。看着班长的样子,大家也相继跟着进了上来,从两端向中间实施加强支护推进。由于处理及时得当,使顶板压力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顶板压力继续扩散的危险。工人打心里佩服:“危险时刻,邬班长总是自己冲在最前面。”

  “都是自己兄弟,谁家有困难我也得帮。”邬书民的“心肠热”,赢得了全班人打心眼里的拥护。
  在职工生活上,这位“黑脸包公”也有柔情的一面。职工李新来在工作中意外受伤,妻子没有工作,家中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全家唯一的生活开销只有区区的400多元钱,邬书民得知情况后,立刻找队里协商增加工伤工资,每月还从自己班中拿出工资作为补助,解决了这一家人的燃眉之急。一些工人问他:“你跑前跑后图啥?”他憨然一笑“图啥?都是自己兄弟,换作是谁我也会这样的。”

  每年的春节邬书民都在上夜班。一次,儿子拉住他的手不放,难以理解的问:“爸爸,你几乎每天都在上班,过年是团员的日子,你就在家陪陪我们吧。”邬书民心里酸酸的,他摸着儿子的头说“越是过年,爸爸越是放心不下,工人可以不去,但是我不能不去啊!”来到队里,邬书民欣喜地发现,全班34人竟然无一缺席地都来上班。他的心,暖洋洋的。“班长,过年不发红包总的得请客吧。”“好,我这就去。本来过年要喝点酒的,但是我们要上班,我去给大家买饮料,等着啊!邬书民匆匆忙忙往楼下的小商店跑去......

他不是一个好儿子,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
  自古忠孝两难全。在谈到邬书民家庭的时候,这个性格刚毅的陕南汉子眼睛湿润了。2006年,邬书民的父亲病重,躺在床上50天不吃不喝,因为当时矿上正赶上出煤高峰,作为生产骨干,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回家的时间一拖再拖,等到他赶回去的时候,父亲已经神志不清。15天,在他陪在父亲床前15天后,父亲去世了。按照当地的习俗,父亲去世的头七天是不能出门的,但是邬书民在第三天就含泪踏上返矿的路程,继续投入到矿井生产当中。两年过去了,邬书民没有回过一次老家,70岁的老母给他打电话:“儿啊!你啥时候回家啊,妈惦记你了!”电话的这头,邬书民哽咽着说:“妈,孩子不孝,今年过年我一定回去看你老人家。”

  说到两个孩子,邬书民轻轻地叹了口气:“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孩子上了还几年学了,我没有给他们辅导过一次功课,没有给他们检查过一次作业,甚至连学校都没有去过,好在他们都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谈到妻子,他苦笑“她跟着我受苦了,娃他妈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很贤惠,家里的一切都是她在操心,我上夜班,她担心我从来没有睡过安稳觉,回家了,总会有热腾腾的饭等着……”

  工作十年,邬书民每年的出勤都在350天以上,先后被董家河煤矿公司评为“四有职工”、“优秀班组长”等荣誉称号。2007年,他所带领的二班由于工作成绩显著,也被评为了“金牌班组”,成为了采掘区队竞相学习的楷模。

  如今邬书民已经是采煤一队的一名工长,正带着他那二班的弟兄们继续打拼在百尺井下,为董矿公司百万吨现代化矿井的目标添砖加瓦。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平凡的煤矿工人那不平凡的高尚情怀。


本网通讯员:刘昆 编 辑:和扬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