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家的变迁 |
|||
煤炭资讯网 | 2008-8-6 18:43:25党群工作 | ||
我记忆深处,家就是能挡住风寒挡住雨雪,四壁皆空的一孔窑洞,老老小小住着我们一家祖孙三代,窑洞里有缕缕炊烟和舔犊之情。门前深深的院落,种着月季、太阳花、指甲草、蔬菜和高高的向日葵,春天蜜蜂飞舞秋天果香飘溢,小小的我在院落的花丛里和花儿一起长大。 上学那年,家从石矸山窑洞搬到了离学校很近的拐角楼,我的家正好住在拐角处,楼前楼后都是水沟,阴暗潮湿的家常年不见阳光。那年夏季,一场暴雨冲进屋里,屋内的水几乎把床淹没,吓的我抱住母亲“哇哇”直哭,那时宽敞明亮的家,让我无限遐想,像温馨的梦一直萦绕着我走过了学生生涯。 改革开放之初,家又搬到了新建的单元楼,新家虽然明亮有凉台,有充足的阳光,可是狭小的房间实在住不下我们兄妹。改革的春风沐浴着千家万户,我的家也感受到了温暖,姐姐工作了,哥哥们也迎娶了嫂嫂。巨大变化让年过半百的父母喜上眉梢欣喜不已。每到周末,每逢过节,拥挤的家,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着其乐融融的氛围,和和睦睦的一家人享受生活的甜蜜,充实。 结婚那年,我买了东坡矿有史以来的第一栋商品楼,与家人东拼西凑和我们手里仅有的一百元,买下了不到40平米的一套住房,没有过望的惊喜,没有殷实的家居,简简单单的收拾,从职工宿舍搬到了属于我的“鸟巢”里。 在这个不算豪华不算富裕的“鸟巢”里,我安安稳稳地生活着、快乐着,如一汪湖水风平浪静,又如那汪湖水里的一叶小舟,摇摇曳曳,飘飘悠悠。第二年,女儿也悄悄地搭上了这叶小舟。光阴在飘荡着满屋的亲昵和温馨中匆匆掠过,日子在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的日落月升中叠加。十余载,“鸟巢”外又在发生了何等翻天覆地的变迁,远的大的不光是香港、澳门的回归,申奥的成功,奥运来到家门口,单看矿区的沉陷治理,家属区那一排排一幢幢的单元楼拔地而起,许许多多干了一辈子的矿工、家属兴高采烈地住进了单元楼,乔迁之喜,是有些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今大多数的人都如愿已偿。 值得可喜的何止是矿区职工居住条件的改善,更多的人纷纷走出山沟,放眼城市小区的高层建筑,“狡兔三窟”不再是童话寓言,就连我也在铜川煤苑小区购买了一套住房,历时三个月的装修,我的新家终于在奥运会开幕之前“横空出世”。奥运是所有中国人的梦想,在城里买房更是我的梦想,且梦想终已实现。 家——还能走多远?是“世外桃源”的仙境,是旅居国外的超然,抑或是去月球上生活,什么都不再是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