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爱功:浅议监督 |
|||
煤炭资讯网 | 2008-8-4 9:48:06论文、言论 | ||
陕煤化集团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矿 蔡爱功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从孟德斯鸠精辟的论述中,我们不难得知,说到底监督就是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监者,临下也、领也、察也、视也。督者,监察也。”监督就是察看、检查、督促、防止出错并纠正错误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监督的内涵将会不断扩充和丰富。今天在人类政治生活中使用的监督概念,已成为民主政治和民主制度的重要范畴,它是国家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利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在人类政治生活中,没有监督制约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利,监督可以说是政治的免疫系统。其目的在于抵御政治权力的腐蚀性,避免普遍利益受到特殊利益的干扰,以保证政治治理和公共利益的顺利实现。为了保证公共政治权力的合理配置和运用,在政治生活中监督总是与权力如影随形的,制约权力,正是监督的本质所在。 关于我们国家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党的十五大就作出“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样的论断。把监督放在了一个突出显要的位置,凸显监督的重要。我们已经知道“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那么进而言之,监督不到、无法监督、不能监督和不敢监督同样会导致腐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05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今年出台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 —2012年工作计划》。都无一例外的把监督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构成,把监督和教育、制度辩证的统一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全过程,“三位一体”,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此体系中,无疑监督占有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一是教育如果缺乏监督,就会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偏离方向,从而削弱他的感染力、渗透力和说服力。从某种层面上说,历史是功绩和罪恶的混合,文化是文明和愚昧的集结。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历史的脉动,辩证的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充实我们目前的廉洁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教育阵地,用监督夯实教育这个基础,用监督不断检验、巩固和壮大教育的成果。二是制度如果缺乏监督就会形同虚设。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或者没有人监督着去执行,那么制度就会沦落为一种形式,一个摆设,变成一个专门吓人的纸老虎。所以,监督应贯穿于制度的形成和执行的全过程,用监督去督促制度的落实,才会更好的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体现制度应有的作用力。其实,评价任何一项工作和制度的好坏,就是要看它的具体落实情况。 在这里,单独把监督拉出来作一浅议,笔者就是想说明,在相当一些企业构建惩防体系的过程中,对教育和制度建设比较注重,教育形式多样,手法灵活。制度方方面面也比较完善。然监督却略显不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害怕得罪人”,“认为得不偿失”等等。在惩防体系中,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各有侧重,不可互相替代,更不可厚此薄彼,只有优势互补,三管齐下,形成整体合力,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反腐倡廉任重道远,不可能期待毕功于一役。只有不断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通过广大纪检干部的不懈努力,才会大大加快反腐进程,确保企业跨入健康良性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