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成:静夜思故乡 |
|||
煤炭资讯网 | 2008-8-4 9:40:53散文荟萃 | ||
静夜思故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学会的第一首诗,大约也是多数的中国人学会的第一首诗。简单的文字,简单的句式,简单的韵律,朗朗上口,读两遍便耳熟能详。 从这一首诗,我开始认识李白,开始接触诗仙。老师说,这首诗的意思是:李白在思念故乡,因为视觉的误差,李白把月光误作了霜。我打心眼里表示叹服,老师讲得太对了!因为,实际体验告诉我,人有时确实能把月光误看作霜。月光,霜;霜,月光,俱是洁白无暇,太相似了,我反复吟诵着,自以为妙不可言。 多年后,我到了异乡求学,难免时时想家,尤其在圆月高悬的夜晚,独自一个人坐于花前树下,思乡念家之情不禁阵阵袭心。在一个根本不可能有霜的夏夜,我心情沉痛,开始思念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思念那个小山村里辛勤劳动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中有我亲爱的家人。他们现在在做什么呢?我静静的想,举头投足之间,不禁把月光误认为霜,惊奇一刻,心里好凉,好凉,但理智告诉我根本不可能有霜,根本不可能有霜。 也许,在那个根本不可能有霜的夏夜,唯独有我,在那一刻,把月光误作了霜。别人,那些心情正在开朗的人们,那些正在微笑的人们,那些正守候在故乡的人们,他们绝对不可能把月光误作为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次次的吟咏之间,我豁然开朗。我终于想到了,在那个痛苦思乡而且根本不可能有霜的夏夜。 对,我想到了,那简单的二十个字,没有老师讲得那么简单!那其间蕴涵了心理学知识,我热血沸腾地想。李白之所以能把月光误作为霜,是因为李白在痛苦思乡,是因为李白心上有一层白霜,好凉,好凉。于是,物由心生,李白自然而然把月光误作了白霜。也许,李白作诗的那个夜晚,正好就是一个根本不可能有霜的夏夜,一个痛苦思乡的孤独之夜。长夜漫漫,月光惨白,身居异乡的李白因睹圆月而念及人之团圆,故而倍加思乡、思人,于是,心生一层霜,如月光一样惨白,好凉,好凉。 就是这样的,我想,“疑是地上霜”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物由心生吧。 后来,大学毕业,我到了又一个异乡参加工作,思乡之情更切,念家之情更浓。因为,我思念的不是一个故乡了,而是两个:一个是第一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一个是第二故乡,我苦苦求学的地方。故乡,故乡,月圆独居的孤独之夜,我一次次默念着。到这个异乡来工作,也许会是一辈子的事了。如果我在这里娶妻成家,那么,这里又成了我的故乡。又一个故乡?我疑惑了,还会有一个么?我的故乡究竟在那里?生我养我的地方,苦苦求学的地方,还是现在工作的地方?也许都是,也许都不是,我总感觉它们都不那么可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又开始默念,一次又一次,思绪纷飞,飘忽不定。“反认他乡是故乡”,一句话突然冲出了我的脑门。我惊奇至极。是那里的话,那里的话?我苦苦追寻。忘记了?不,没有。好像是......对,就是《红楼梦》里的,终于想起来了。 但是,以前读《红楼梦》并没有过多的思考这句话的含义,今天,这句话却是那么美妙,那么富有有哲理。 我想通了,人真正的故乡,是不在现实中的,要么,为什么我总感觉所有的故乡都似乎很不可靠,似乎很容易失却。 那么,我经历的这几个故乡又是什么?该叫什么呢?大约......也许......也许该叫作站,对,就是站,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个站点。我从真正的故乡来,经过这一个个站点,正在赶往真正故乡的路途中,匆匆忙忙,历经着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对,李白写那首诗时,也许就在自己的故乡,亦未可知;当然,也可能在别的什么地方,但他却想到了自己真正的故乡,故而心生悲凉,误视惨白之月光如寒白之严霜。 大约就是的,李白经历了太多的旅途站台,太多的离合悲欢,太多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终于在某一天的夜晚,感到了人生的悲凉,感悟到了人真正的故乡,故而感叹连连,随口吟咏,不加雕饰,却留下了千古之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