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银长民:浅谈廉洁警示教育的形式方法与作用

煤炭资讯网 2008-8-25 10:14:51论文、言论
重庆天府一矿银 长 民

廉洁警示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学、听、看,对领导干部起到警醒、警示作用,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通过警醒、警示教育,以案明纪、引以为戒,增强干部的法律、道德约束力,从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要达到这个目的,领导干部不仿多到“三个”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算好“七笔帐”。

一、到“三个地方”看看,坚持权为民用的方向

到贫困职工家中看看,体会贫困职工家庭生活的艰辛和窘迫。贫困职工家庭是矿区的困难群体,他们每天都在贫困线上挣扎,需要领导干部的帮助和扶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领导干部的宗旨与追求。领导干部多到贫困职工家庭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的苦情,听一听他们的呼声,想想自己入党为什么,应该为民做什么;看看他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难,想想我们父辈们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看看他们子女在上学、就业、看病等方面的难处,想想我们个别干部不顾及群众中的不良影响和舆论,聚众赌博、大肆挥霍金钱的奢侈和丑态,失职、渎职造成的损失。从而促使广大干部自觉珍惜自己的事业、名誉和幸福是很有必要的。

到火葬场去看看,体会那赤条条来去的人生自然规律。人的一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到别人的哭声结束,火葬场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也是人们忌讳甚至恐惧的地方。但不管人们是否愿意,最后的归宿非此莫属,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要让大家意识到,人的一生来去匆匆,万贯家财不过是过眼烟消云散。钱财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贪之何益、多之何用?更何况,为区区钱财丧失气节、丢掉性命,落个千古骂名,岂不是可耻、可悲、可叹、可恨!同样是死,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却死得轻于鸿毛。领导干部若多到火葬场去走一走、看一看,想想身后应当留什么,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真正做到为群众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是应有的品德。

到监狱去看看,体会一个人失去自由的痛苦。众所周知,监狱是犯人服刑的场所。在高墙内生活的人整天面壁思过,度日如年。可以说,自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和期盼。在狱内,一些职务犯罪分子想起在位时的奢侈生活,再看看铁窗内身不由己的痛苦,从心底发出“家常饭吃的最舒服、硬板床睡得最踏实”的肺腑之言对警醒自己是必有益处的。矿业公司内少数贪污,行贿受贿者在狱中的忏悔,“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难道不能警醒警示人们的心灵吗?如果为官者在任时能多到监狱去走一走、看一看,以反面教员为镜,想一想当官应当干什么,居“官”思危,自警、自律、自省,不伸手、不贪财,岂不是更好吗!

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或职务上的便利,当面临各种诱惑、考验时,如果能自觉拒腐防变,手中的权力就能为群众造福,自己在事业上也会有所建树。相反,如果思想道德防线不牢,总是利用手中权力去搞以权谋私,作出违纪违法的事情,不但会危害企业,也会危害家庭,更是害了自己。有一位原矿处级领导在狱中忏悔道:失去了自由,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人千万不能犯罪。悔不该,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被权力和金钱迷住了双眼;悔不该,丧失了原则,滥用了权力,成了人情的奴隶;悔不该,听不进意见,拒绝监督……

提倡党员干部多到“三个地方”看看,说到底,就是要让党员干部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自觉抵御权力、名利、金钱、美色的诱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操守和气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二、算好“七笔帐”,明辨是非,做开明人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几笔帐。开展警醒警示教育,就要让每一名领导干部算清“七笔帐”, 明辨是非,做个开明人。

一要算好“政治帐”。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组织辛勤培养的结果,当然也离不开个人的艰苦奋斗。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公,而绝不能用来谋私,否则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矿业公司领导曾到狱中看望走访了解个别原矿处级领导犯罪改造情况,事后请其吃便餐,剩下的油汤他们也要打包拿回狱中晚上吃。想想他们过去的铺张浪费,看看现今的惜油为金,今非昔比,不是党抛弃了他们,而是他们背叛了党,脱离了党的怀抱。公职没了,党籍丢了,多年的辛苦努力毁于一旦。他们也曾经为腐败分子的可耻下场而叹息不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他们竟也站在忏悔席上,接受党纪国法的严惩。事实再次告诫我们党员干部勤政廉洁,走正道,谋正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真谛。

二要算好“经济帐”。党员干部由于所处的岗位不同,经济收入相对要高于职工,也比较宽裕。如果贪污受贿受到查处,不仅合法收入、正常待遇会被全部取消,而且非法所得也要全部退出;如果侵害职工利益受到追究,不仅要退出全部不正当所得,而且还要被处以数倍的经济处罚。因此,领导干部要时刻绷紧廉洁奉公这根弦,绝不能用手中权力搞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尤其是管钱管物管人岗位的干部要充分认识清政廉洁的重要性,管住自己的手,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为,经得起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党和国家给予领导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已经能让领导干部衣食无忧了。日食三餐,夜宿七尺,犯不着见小利而忘大义,窃来金山银山,到最后反落得倾家荡产,锒铛入狱。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钱”,是人人向往的,但它并不能带来一切。一些贪官聚敛了那么多钱,到最后不仅倾家荡产,一无所有,而且还蛀空了自己的灵魂,带给自己的是牢狱之灾。本来,做老实人,靠合法收入,已足以让我们过上体面的生活。住,有宽敞的房屋;病,有公费医疗;吃、穿更是不用操心。这些原都属于正当拥有,可是贪欲如火,总想掠取更多的财富,结果一切都化为了乌有。相对于漫漫刑期,更多的财富又有什么意义!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这就是腐败分子的下场。

三要算好“名誉帐”。领导干部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在企业和社会受到别人尊重是应该的。如果走上歧途,既连累组织,又自毁名声。所以,大家要视名节大如天,时刻做到慎独、慎行、慎始、慎微,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从而赢得职工群众的普遍赞誉。一粒一厘,我之名节。人生在世,名节最重,古往今来,舍生取义者比比皆是。领导干部拼搏数十年才赢得尊重和荣誉,如不懂珍重,自毁名节,其不痛哉!

据重庆晚报载:国家级贫困县,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因涉嫌受贿二千二百二十六万元。七月十六日在市中院受审。晏大彬因受贿金额巨大而戍为“重庆笫一贪”。庭审中晏大彬对自己犯下的罪行进行了忏悔。他说,对不起党,对不起栽培自己多年的组织。最不对起的是自己的家人,一个好端端的家就这样被自己给毁了,对不起自己的妻子,是自己的贪婪连累了妻子。希望通过这个案子给在位的官员一个警示,大家千万不要走我的老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从法律的角度看,晏大彬未能洁身自好,贪得无厌,是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理应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但是,从干部权力的角度来讲,干部的权力如同一个深不可测“陷阱”,权力越大,“陷阱”越深,领导干部如果不谨小慎微,则很容易滑入其中。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党和人民给了干部谋事的职位和权力,同时也无意给了干部贪腐的温床,在失去强有力监督下,缺乏自控力的干部因而不可避免地要走上背离党和人民的不归路。

四要算好“家庭帐”。 领导干部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违法乱纪,走向犯罪,必然会使家人受到沉重打击,一个原本幸福和美的家庭将会坠入痛苦的深渊,父母、妻儿在别人面前无法抬头,有的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幸福的家庭人皆想有,尤其领导干部的家庭更是让人羡慕,社会地位高,经济富裕,其乐融融。就算是为了这样美满的家庭,也犯不着乱伸手,害了自己,害了家人。我们都是家人的光荣和骄傲,是父母引以为荣的儿女,是儿女敬佩的父亲、母亲,是妻子敬重的丈夫。如果在工作上出了差错,人们多能理解。通过努力工作,仍然可以取得成绩。但是,因腐败问题走进监狱,则为所有人不齿,必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变成家庭的耻辱,给父母、儿女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害。这是用生命都无法挽回的代价,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再回来,将因此终生受到良心的煎熬。

五要算好“亲情帐”。 做一个勤政廉洁从业的领导干部,自然会受到群众敬佩、下属拥戴和亲朋好友的亲近,亲人更会引以为荣。如果走上犯罪道路,最终只会落得众叛亲离、遗憾终身的凄惨下场。领导干部家经常门庭若市,欢歌笑语,亲情味道浓厚,自己也是天天好心情。一旦违纪违法被审查,就会门可罗雀,人人避而远之,可谓众叛亲离。一个人活在世上,免不了与他人、与社会打交道,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工作圈和社交圈,我们姑且将其统称为“关系圈”。“关系圈”常常对一个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在一个高朋良友的圈子里,大家相互砥砺,同心同善,久而久之,自己也会成为高尚的人。反之,混迹于坏人成堆的圈子里,久入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最后自己也可能染上许多恶习。因此,有人将不好的“关系圈”比喻成“包围圈”,能冲出“包围圈”的是智者、幸者,而冲不出“包围圈”的是愚者、悲者,后果不堪设想。

对领导干部来说,“关系圈”难免比较复杂,如果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头脑就不会清醒,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而成为“关系圈”的俘虏。在虚伪的巴结声和贿赂献媚的赞歌声中,飘飘然、昏昏然,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最终身陷囹圄的领导可谓不少。历史可为镜鉴。三国时期的刘禅在蜀国灭亡之前,便一直被黄皓之类的小人“圈”住,“圈”的他在深宫之中沉迷酒色,连大将姜维也难见一面。殊不知,当时邓艾的部队已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刘禅还蒙在鼓里!但唐太宗李世民却有难能可贵之处,她听从魏征等贤臣的劝谏,始终对“包围圈”保持着一种警惕和防备。现实社会这方面的案例更多,让人警醒。可见,要冲出“包围圈”并非不可能,关键在领导干部能否严于律己。当然,要把握自己,也离不开严格的教育与监督。

六要算好“自由帐”。 人的自由最弥足珍贵。领导干部勤政廉洁从业,自然能够自由自在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反之,一旦关进牢狱,就将失去人身自由,甚至一切自由的权利,与世隔绝、度日如年。在矿业公司组织的矿处级领导到重庆第二监狱开展的警示教育中,一名曾经担任过领导干部职务的犯罪人员在警示教育会上忏悔发言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当被关进看守所的时候,我有一种跌进万丈深渊的感觉。知道了什么叫天壤之别,懂得了什么叫人生沉浮。当第一次剃去留了几十年的头发时,心里真不是滋味,看到头发飘飘落地,泪水忍不住向心里流。二十几天无心剃胡须,由于没有镜子,我不知道自己变成了什么样子,别人是否还能认得出我;当我穿上囚衣,与那些曾经嗤之以鼻、不屑为伍的罪犯已无差异时,我的内心比他们更难堪。这些巨大的反差使我透不过气来,感叹人生的无常。不身临其境的人很难有这种切身的感受,但当一切都明白时,为时晚矣!告别机关,关入监狱,我过去拥有的地位、权力、事业和荣誉一切都化为乌有,随风而去。不仅由昨日的座上宾,变为今日的阶下囚,同时也失去了幸福、自尊和自由。回首风雨一生,怎么也想不到画上我政治生涯句号的,竟是漫不经心的一个“贪”字。领导干部要时刻铭记这忏悔中的肺腑之言,以反面典型为鉴,珍惜自由的可贵,千万不要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要珍惜宝贵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大好时光,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企业创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同时,自己是自由的,若是作威作福于人民,必将失去自由,那时将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七要算好“健康帐”。三汇一矿矿长倪艳华经常在矿各种会议上告诫大家“自由加健康就是幸福”。健康是立身之本,心胸坦荡,无私奉献,别人快乐自己快乐,必能心旷神怡,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触犯党纪国法的“高压线”贪赃枉法,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岂能有个好身体?俗话说:白天不做亏心事,晚上不怕鬼敲门。若是为官不仁,知道自己迟早都会犯事,则常有一种末日来临的感觉。如此,生理代谢将会紊乱,身心疲惫,心力交瘁,身心健康必然会受到严重损害。心平气和手脚净,不做噩梦不惊醒。党员干部勤政廉洁从业,自然能够光明磊落、身心愉快。反之,如果收取不义之财,做损害企业和职工利益的违法之事,自然就会精神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加重,终日惶恐不安,造成体质衰退、神经衰弱,必然危及身体健康。因此,党员干部、管理人员应经常想想腐败行为和牢狱之灾给自己和家人身心健康带来的危害,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做到拒腐防变,才能心胸坦荡,幸福一生。

“七笔帐”,笔笔刻骨铭心!“七笔帐”系于成与败,“七笔帐”同样系于毁与誉!让党员干部算好这“七笔帐”,懂得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就会一清二楚。腐败分子就是没有算好这“七笔帐”结果是身败名裂、众叛亲离、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算清了这“七笔帐”,也就选对了人生。

三、做聪明人,不吃后悔药

对一名领导干部而言,“亡羊补牢”是讲挽救人生,但有些是挽救不了的。不要等到违反了党纪国法,才如梦初醒,才吼一生----我后悔!太后悔了!世上哪有后悔药?还是要善待自己、管好自己、锤炼自己。廉洁警醒、警示教育就是要让领导干部树立危机意识,时时刻刻保持警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些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再次向我们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一位高官在狱中这样说道: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失去自由,人生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失去清白。我今天走到这一步,关键是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偏离了方向。金钱万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冲昏了头脑。我出卖的不仅是自己的灵魂、人格和尊严,更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领导干部的高尚品质、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家一定要善待真实人生,珍惜美好生活,“勿以恶小而为之”。我的沉痛教训告诫大家,一定要运用好手中权力,把握好人生的方向,远离职务犯罪的深渊。

开展廉洁警醒、警示教育,就是要和私心贪欲作斗争,根本途径就是要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修慎重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革命前辈陈毅“莫伸手,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句,告诉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约束私欲膨胀。“到三个地方看看”,“算好七笔帐”,“不吃后悔药”,就是要让领导干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自觉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把好思想、行为的总闸门,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官,认认真真办事,真正成为群众敬重的好人、好官。



本网特约记者: 银长民 编 辑:徐悉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