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计划“煤矿突水防治研究”总结汇报会召开 |
|||
煤炭资讯网 | 2008-8-18 8:13:44煤矿院校 | ||
本网讯 国家973计划项目“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总结汇报会于日前召开,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国家安监总局的有关负责人和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煤科工集团、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的有关专家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据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缪协兴教授介绍,自2007年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共建立了8个实验平台,举办或协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5次,重点建设研究应用基地14个,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92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3篇),完成研究项目鉴定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培养毕业博士生33名、硕士生43名。 据悉,煤矿水害是矿山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是煤矿水害多发的国家,突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直排各类煤矿灾害之首,煤矿水害给国家人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极为惨重,在过去20年间有250多对矿井被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建立在国家煤炭安全生产重大需求之上,其所解决的重大实践和基础理论问题,也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性理论研究。该项目组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钱鸣高为学术带头人,以虎维岳、崔继宪、吴爱祥、武强、缪协兴、唐春安、李术才、柏建彪等在煤矿水害防治领域的指明教授和一批年轻博士组成的学术梯队,凝聚和培育了矿井水害防治方面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将有利于深化对该领域科学基础的理解和发展相关技术,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在该领域具有与国际接轨能力的年轻学者。 该项目在选题的时候紧密围绕解决煤炭安全生产中面临的重大关键问题,防止研究工作过度偏重于理论要求、而忽视重大需求和实际应用的倾向,紧密结合项目的研究任务,突出项目研究的创新点和研究方向,共分为“矿井突水的水文地质结构模式及形成条件”(负责人孙亚军教授)、“矿井突水的动力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负责人王家臣教授)、“采动岩体裂隙演化及隔水关键层的形成条件”(负责人许家林教授)、“采动岩体渗流规律与突变机理”(负责人唐春安教授)、“矿井突水的危险性评价理论与方法”(负责人孟召平教授)、“矿井突水的水量预测理论与方法”(负责人刘树才教授)、“突水前兆信息演化规律及实时监测理论”(负责人李术才教授)以及“控制矿井突水的水资源保护性采煤理论与方法”(负责人缪协兴教授)等8个课题展开研究。 该项目针对我国目前煤矿开采中突水事故的主要特点,以控制大型、特大型矿井突水事故为目的,根据不同水文地质及开采条件下的突水类型,建立了相应的矿井突水理论模型,研究和掌握了矿井突水形成的含水层、通道、隔水关键层等结构特点和演化规律,探索矿井突水预测预报的有效方法,建立了水资源保护性采煤理论,发展完善了矿井突水防治的理论体系。该项目主要创新点包括:通过煤矿突水水源、通道和隔水关键层的地质结构分析,建立不同含导水地质结构的矿井突水模式;通过采动岩体裂隙渗流突变研究,揭示矿井突水的成灾机理;通过矿井突水前兆信息演化规律研究,建立临突预报理论;基于隔水关键层原理,建立控制煤矿突水事故的水资源保护性采煤理论和方法。该项目结合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综合性矿井突水防治研究平台,积累了一批相关基础科学研究数据,为矿井突水防治研究的持续开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