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永不褪色的“兵”-----王海明 |
|||
煤炭资讯网 | 2008-8-12 11:42:37人物展示 | ||
王海明是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是煤峪口矿一个普通井下工人,却在平凡而艰苦的岗位上恪尽职守、敬业奉献,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队伍军人的革命本色。 领导说:“他是个工作上能靠得住的人” 2001年王海明从部队转业来到煤峪口矿综采三队当了一名普通的支护工,这工作在综采队是苦最重的活儿,与他一同分配来的战友因为吃不了井下的苦纷纷调离综采队,只有他仍在综采队。他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这点苦算什么!”他积极学习支护技术,带他的师傅对他也格外严格,每年下井都在340多个,是全队出勤率最高的一个,被工友称为“日历牌”工人。凭着对工作的热情,他很快成长为队里的支护“能手”,多次出色完成了队里交给的任务,队领导夸他是个工作上能靠得住的人。今年5月份,该队既要按时完成8805工作面撤架任务,又要保证8813面的生产,队领导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决定由王海明带一个班和另外一个班完成此项任务,接到任务后,他带着五名工友每天下井都在十多个小时以上,他们一面撤支架,一面认真地支护,几百斤重的钢梁,三米多长的道木,抬上抬下,在保证支护质量前提下,一个班撤出了5部支架,而另一个班17个人只撤出了6部,他们用了四天的时间共撤了20部支架,圆满完成了任务,为该面的提前撤退和另一个面的正常生产,做出了贡献。 工友们说:“跟上王海明干活放心” 王海明不仅在工作上肯吃苦,而且在安全上也特别心细,他干活善观察勤注意从来不会为了省事而忽略了安全。2006年,王海明同志被队党支部聘为党员安全监督员,他用军人的标准,党员职责严格要求自己,一次,他和工友们执行搬家任务,由于一面要出煤,一面要搬家人手紧张,有工友想省事便提出:这么大的工作量少支上一根,我看没啥.他却坚决不同意,他说:“少支上一根,就要多一份危险,下一班也不好干”。还有一次,他们班的人刚进入工作面,大家谁也没有注意机道顶板有异常响动,可王海明却听到了这一动静,“不对劲”,他马上阻止了大家的前行,等他刚把最后一名工友从这一区域撤离后,就看见顶板上面的矸石开始往下掉。和他一班的工友都说:“跟上王海明干活放心”。去年他共制止"三违"20人次,排除安全隐患17起,保证了全班安全工作的稳定. 妻子说:“家里的事他靠不上” 王海明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他和妻子都是复转军人,共同的军旅生活使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他们有一个五岁大的女儿,作为矿工的妻子,她理解丈夫工作的辛劳,虽然也要上班,但妻子却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每次王海明下班回来妻子都会把可口的饭菜做好,天天如此从没怨言.在工作上任劳任怨的王海明每当提到妻子,他的话语中总会流露出对妻子的那份歉意。有一次,王海明的女儿不慎患了痢疾,高烧不退,夫妻俩连夜打车去了医院,把孩子安顿好之后已经是凌晨四点了,妻子看着他坐立不安的样子,知道丈夫这几天支护任务紧,班里离不开他,便深情地说道:“你有事就去忙吧,我陪孩子就行”。王海明看了一眼熟睡的女儿,恋恋不舍地拿起了外衣急冲冲地离开病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