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办令难遏涟源违规煤矿肆意开采 |
|||
煤炭资讯网 | 2008-7-5 11:46:48焦点话题 | ||
在国家安全监管部门督办令和各级政府紧急通知的催逼下,涟源市一些被要求整改的煤矿依然我行我素,相关煤矿继续违法开采,主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违法开采仍在继续 记者采访了解到,6月6日至7日,国家煤矿安全监查局对湖南省涟源市范围内的4家煤矿进行了安全检查。娄底市、涟源市及斗笠山镇人民政府(存在安全隐患的煤矿所在乡镇之一)都下达一系列督办令和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煤矿整改。但令人奇怪的是,各级政府要求整改到位的最后期限(6月28日)已经到来,相关煤矿并没有停止违法开采。 6月28日,记者来到了湖南省涟源市。 记者在涟源市斗笠山镇人民政府6月12日下发的《关于责令海形山煤矿、泉塘煤矿与煤业公司黄港井串风处打好永久性密闭的通知》[2008]27号文件中看到: “从即日起责令海形山煤矿和泉塘煤矿在-240米水平与黄港井串风处打好永久性高标准的密闭。同时退回到自己的矿界范围守法依规从事采掘活动。煤业公司黄港井按照督查组督查意见停产整顿。并由斗笠山煤炭安监站与特安站监管实施到位。” 但是,记者在海形山煤矿暗访时发现,海形山煤矿根本没有停产,货车正在装车,井口旁的风机在“隆隆”作响。在斗笠山煤业公司黄港井,井口正在提升装煤的翻斗车,工人师傅告诉记者,“正在检修”。 涟源市煤炭工业管理局第二管理区负责斗笠山矿区煤矿安全监查工作的一位负责同志对记者说:“在斗笠山煤业公司周围的一些小矿,主要是利用大矿废弃的巷道,采一些残煤,串风串水的现象不止这两个小矿(指海形山和泉塘)。” 对于整改期间海形山煤矿是否停产,这位同志的回答是:“还是出了一点点煤”。 针对斗笠山煤业公司整改情况,他说,“斗笠山煤业公司的情况归特别站管”。负责斗笠山煤业公司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特别站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他说,国家安全督察局指令整改的期间,斗笠山煤业公司生产少量检修煤。 涟源市国土资源局于2008年6月20日下发了涟国土资法监字[2008]第38号《处罚决定书》,“在国土资源执法巡查中发现,该矿(指海形山煤矿)一直在组织维修整改并出有少量维修煤,经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多次制止不听,仍继续违法开采。” 涟源市国土资源局一分管副局长对这次处罚作了说明:“海形山煤矿是越界开采,但我们执法中发现它的采矿许可证已经到期失效,正在办理延续登记手续,所以我们比照‘无证开采’对海形山煤矿进行了处罚。同时,有不少许可证过期的煤矿都存在类似情况。” 记者在随后对涟源市煤炭局领导的采访中得知,涟源市范围内的小煤矿,有许多存在着类似海形山煤矿这样‘无证开采’的情况。 在斗笠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记者采访了该公司的总工程师和生产科的技术员。他们告诉记者:“海形山煤矿多次越界,破坏密闭,到我们的工区作业,使我们的作业工区严重漏风,瓦斯浓度经常超过安全警戒线,我们不得不被迫停工。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我们两家至少有两三百名矿工的生命都要受到牵连。后果非常严重,简直不堪设想!” 蹊跷的“证明” 记者在湖南省煤炭局交叉检查组在涟煤安监(责)2008-05-27号《湖南省煤矿安全监管行政执法责令改正通知书》第18条中看到,“矿井通风系统不完善,主要是斗笠山镇海形山煤矿超深越界进入该矿-240大巷并与其贯通,造成该矿通风系统不稳定”。 记者通过煤炭局采访了海形山煤矿负责人。他说,斗笠山煤炭安监站和涟源市煤炭局曾责令我们立即打好密闭,是黄港分公司把密闭打开的。随后,他向记者出示了由涟源市煤炭工业管理局斗笠山安监站加盖公章的证明,证明写到“2008年6月6日,黄港分公司(指斗笠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又打开密闭。” 当记者带着证明采访涟源市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人时,他对此予以了否认:“这怎么可能?是斗笠山煤业公司要求打的密闭,他们怎么会自己又来打开?” 在斗笠山镇一个临时的办公现场,记者采访了该镇领导,当记者问到镇人民政府[2008]27号执行情况时,他回答说:“合法煤矿的安全问题归煤炭局管,乡镇只管无证的非法煤矿。” 记者又问:“如果企业没有按政府职能部门的指示整改的话,应该采取那些措施?”这位领导干脆的回答说:“三停止(停止生产、停止供应火工产品、停止各种票证)。”事实情况是:这些该停的一项也没停。 涟源市煤炭工业管理局负责人说:“市政府明确分工,合法煤矿的安全问题由煤炭局和乡镇政府共同管理,无证的非法煤矿则由土地局和乡镇共同管理。” 同时,在涟源市人民政府2008年6月8日下发的《关于认真落实娄底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督办令的紧急通知》上也明确指出:“由安平、斗笠山、枫坪镇人民政府责成四古、力达、黄港井、群力等煤矿对督查组提出的安全隐患和整改要求,迅速落实整改人员,明确责任,限定在6月28日前按整改要求落实到位。” 采访中记者发现,凡是安监站的工作人员负责监管哪个煤矿,就帮哪个煤矿说话,甚至出具蹊跷的证明。 即将离开涟源市时,涟源市安平镇镇石村村民通过知情人士向记者反映:被关闭的某煤矿又重新启动。 对此,本报将继续给予关注。 编后 对于煤矿生产安全隐患,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各级部门严格监管,杜绝出现安全事故和矿难。但就是在多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严令禁止下,涟源部分煤矿仍然是继续违法开采。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子,敢于违抗国家监管部门的禁令?其实,安监站的工作人员负责监管哪个煤矿,就帮哪个煤矿说话,甚至出具蹊跷的证明这一事实已经说明,在我们一些基层的监管部门,由于长时间和监管对象打交道,“一回生来二回熟”,加之对于监管不当要承担责任,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自然采取“捂着、盖着”的办法,从而造成违法煤矿死灰复燃或禁而难止。因此,对于这些监管者也应该好好反省反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