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青春献给矿山 |
|||
记铜川矿务局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郝建华先进事迹 |
|||
煤炭资讯网 | 2008-7-29 11:22:26人物展示 | ||
郝建华,男,汉族,1974年4月出生,34岁,陕西绥德人,本科文化,党员,1997年参加工作,助理工程师,现任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动力科副科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无论是工作岗位变换,还是职务升迁,只要是工作需要,组织安排,郝建华同志均能做到无条件地服从。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脚踏实地,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良好作风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由一名基层普普通通的电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层技术管理干部,得到了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多次荣获局矿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6月25日,他获得了铜川矿务局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受到了局党政的表彰奖励。 献身煤海,无怨无悔。“建华同志是个好同志,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是王石凹煤矿干部、职工对郝建华同志的一致评价。他自1997年4月入矿以来的第一天起,便树立了扎根煤海,以矿为家,奉献矿山的决心和意志,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很快便由一名普通的基层电工成长为机电技术能手和优秀的技术管理干部。参加工作伊始,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恶劣的条件,在是去是留的紧要关头,他毅然作出了“安下身,扎下根,干出一番成绩,展现自身风采”的人生抉择。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面临的必将是接踵而来的新困难。但他却硬是凭着自己不怕艰难困苦的倔强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挫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够做得到!”每当有人问他对当初的选择是否后悔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能够成为一名矿工,这是我的自豪;能够成为企业的有用人才,这是我的愿望。走进矿山,选择王石凹煤矿,我无怨无悔;扎身煤海,把青春奉献矿山,我无怨无悔!” 爱岗敬业,勤勉好学。1997年,毕业于铜川矿务局煤炭技术学校的郝建华听从组织分配,来到了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综采一队,干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工。在参加工作之初,他想,煤矿嘛是个粗活,只要不怕累,能吃苦就行了。可是,当他面对众多的综采设备和密如蜘蛛网的电路图时,他才清醒地知道,要干好煤矿工作,仅靠能吃苦,有力气,还远远不够,必须多学知识,勤学苦练业务本领,做到学用相长,这样才能适应煤矿企业现代化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需要。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他暗决心,抱着立足本职,干一番事业的坚定信念,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不断增强自身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他订阅了《电子技术》、《电力传动》、《电器维修》等多种机电专业方面的杂志,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在工作中,他不怕脏,不怕苦,不怕险,不怕累,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常常早下井,晚升井,深入现场,冲锋在前。有时候,为了掌握一门技术,弄清一个概念,搞懂一个问题,他都要翻书本、查资料,反复向工人师傅虚心求教,直到把问题彻底弄懂、吃透为准,他这种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和不断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学习劲头给领导和同事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成为了一名综采机电设备维护的行家里手,得到了干部职工的交口称赞。 1999年9月,矿上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人才,根据郝建华的工作和表现,安排他到西安科技大学进行为期三年的全脱产学习深造。有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感到非常的高兴,也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他告戒自己,一定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学到真才本事,将来回到矿上好好工作,回报组织,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在学校期间,他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汲取管理知识营养,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层面。2002年6月,郝建华以优异成绩毕业,矿上分配他到综采一队担任机电技术员。为了让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很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去,他坚持深入井下工作现场,一方面学习老师傅的好经验,一方面主动实践,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检验,并对每一次设备出现的问题作好记录,待升井后查阅资料,对照图纸,直到搞清弄懂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并制定出预防和改进管理的措施。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他掌握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为从事本职工作,干好业务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很快在基层技术人员中脱颖而出,被矿调到动力科从事专职机电技术管理工作。 随着煤炭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也随之被广泛应用到煤炭安全生产当中,并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对于电脑编程和网络管理,郝建华最初可以说是个盲人,原来他只能在电脑上进行简单的word及Excel操作,但是,对一个煤矿技术管理者而言,不懂这项技术,不仅管理寸步难行,而且会影响到安全生产和企业的经营效益。为了解决这项管理空白,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他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网络工程学习,在学习期间,他边学习边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该矿综采二队的变频调速煤机、六组合开关和选煤楼集中控制,以及压风机变频控制技术的应用及管理维护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电工到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再到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动力科副科长,从无知到博学,从博学到精练,每一个足迹都凝聚着辛勤的汗水和心血,那一本本厚厚的记录和一条条绘在蓝图上的线条,是他发奋图强,百炼成金的最好见证。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与他的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是分不开的。为了搞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他专门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自学时间表,每天不少于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寒暑如一,从不间断。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文化和专业知识,也为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实践、实践再学习,他尤其熟练掌握了矿井电气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技术,为王石凹煤矿加快技术革新步伐,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夯实了基础。 求实创新,智谋发展。近年来,郝建华同志注重于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他立足于实际,着眼于创新,充分利用自己所熟练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地实践经验,结合本矿实际,积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王石凹煤矿的机电管理和井下电气设备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和质的飞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2005年,王石凹煤矿综采一队2109工作面使用了一台QJZ—2×200双速双回路磁力起动器控制工作面溜子。由于此开关内部控制系统复杂,转换元件较多,先导插件和继电器动作频繁,经常出现高、低速不转换和停不了机的现象,影响有效的生产时间。针对这一现象,他经常深入工作现场,查找原因,在原理图上分析控制程序,最终与厂家沟通,在开关内部增加了一个时间继电器,通过这一改进,有效地解决了不转换和停不了机先现象,提高了电气运行质量。仅此一项改进,就为矿年节约资金4万余元。 2005年6月,王石凹煤矿对选煤楼进行电网标准化改造,在设计与施工中,郝建华主动承担了此项工作。由于操作室的旧操作台对全楼的设备运行情况不能准确监控,而且不易维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确保新的操作台在以后的使用中安全可靠,维护简便快捷,他认真仔细地查看了每台设备的供电及控制系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根据选煤楼的各种设备参数,设计出了新的操作台原理图及模拟显示流程工艺图,经过与厂家的合作,制作出了科学、合理、适用的新型操作台,并按期完成了安装。通过改造,操作人员在操作台位置就可以对全楼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控,大大降低了设备事故率,达到了预期效果,得到了领导的赞许。 2008年4月,王石凹煤矿决定对三台螺杆式压风机进行变频控制改造,郝建华又负责了施工和技术工作。为了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他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和业余时间,深入工作现场,掌握第一手的技术参数和技术资料。在掌握清楚相关资料后,他根据变频器的外型尺寸和压风机房离原有的高压柜进行配套安装。工作中,他亲自出图、放线、操作,确定施工方案,仔细查看电气图纸、资料,并虚心请教厂家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新、旧电控柜的接线方案,并将压风机本身原有的保护装置全部投入变频柜当中。由于此项改造对矿和厂商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新生事物,个别编程不合理,他又多次在工作现场进行调试,逐步修改程序,保证了改造任务的顺利、圆满完成,在4月份投入运行,区队使用反映良好。此项改造得到了局、矿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仅每年就可以为企业节约电费30余万元。 顾大舍小,以矿为家。郝建华在矿动力科工作,他的爱人小王在矿物管科工作,尽管两个人同在一个矿上工作,但是他却很少光顾那个温暖又幸福的家,而是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学习和工作之中。日常工作中,他主要负责矿井上下的电气设备管理工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工程项目之一,由于投产早,机电设备基础差,可以说是一些老、旧、杂设备,再加上近年来设备更新很快和基层区队电钳工流失严重的原因,管理人员缺乏,导致管理不仅难度大,而且工作量很大。为了管好电气设备,尽到自己的职责,不管是什么时间,只要是生产现场出现电气事故,他总是随叫随到,及时赶到现场处理问题,排除故障,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有一次,他刚刚升井,刚洗完澡来到办公室,就接到了调度室的通知:“综采一队的双速开关高、低速不切换,请赶快下井处理。”就在他放下电话,拿起毛巾正准备换工作服下井是时候,他的手机响了,打开手机,他听到了妻子痛苦的呻吟声:“你赶快回来吧,我肚子痛的受不了。”听到这样的情况,他心里非常难受,这毕竟是自己才新婚不久的妻子,是回去陪妻子看病,还是到井下去处理问题,他稍加思索,对妻子说了这样一番话:“井下又有新的问题,现在综采一队已经停产,我必须赶快去处理。你也知道矿上停产意味着什么,你还是让爸妈陪你去医院看看吧。”听到丈夫的这番话,尽管小王感到很委屈,但是还对丈夫表示理解,叮嘱丈夫注意安全,早点回来。等到郝建华处理完井下的事,疲惫不堪急急忙忙来到医院时,才知道妻子患了急性阑尾炎,正在手术台上,守在手术室门外的只有岳父和岳母。看到他来了,岳母狠狠地说他:“有多重要的工作,难道比老婆的命都重要吗?”听到这样的话语,他流泪了……。 人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象这样的事不止一次地发生在郝建华的身上,对于他来说是很经常的事。每天除了日常的工作外,他还要参与井下的安全检查、制定安全措施,负责全矿的电气管理和维护,井下现场出现电气问题还要随时下井处理,他总觉的每天的时间过的太快,不够用,除了回家吃饭,就是上班,别人是八小时制,而他每天工作都在10多小时以上,而且每年的额外加班都在30天以上,从没有向组织要过任何的报酬。有人问他:“你一天到晚忙活到底图个啥?”他总是憨憨一笑:“不图啥,只图对得起自己的那份责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常说:“我既然选择了煤矿工作,就决不后悔,干就干好,干就干出样子。” 煤矿工作很平凡,但是10年如一日把平凡的工作干好就是不平凡。参加工作10年来,一个个技术的革新,一个个发明的创造,他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他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今年4月份,郝建华被矿聘为动力科副科长。 2008年7月25日,铜川矿务局在金华山煤矿举办了“铜川矿务局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作为获奖者,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郝建华心情十分激动,他说:“其实,我只是在工作岗位上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是组织给我提供了发展自我的平台,我所取得的成绩也应该归功于组织,归功于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没有组织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次我有幸成为我局2008年“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对我来说,这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珍惜荣誉,与时俱进,以新的精神状态,以更大的成绩,来回报组织,为我们铜川矿务局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贡献青春,建功立业”。 我们相信,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精细化管理的创新模式,面对组织的重任和肩上的担子,郝建华会更加注重平时的业务学习和工作管理,在探索中发展,在求实中创新,用自己无悔的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卓越,谱写出人生壮丽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