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可随笔:庐山魂 |
|||
煤炭资讯网 | 2008-7-23 10:39:16散文荟萃 | ||
“山青青,水碧碧,险峰瀑布雄且奇。 路弯弯,四百旋,天上街市灯火喧。” 这就是庐山吗?怎能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庐山之名在文化,在其文化博大精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 文人墨客登庐山,不吟诗作赋不下山;凡人登庐山,不吟诵庐山的诗词趣索然。看碑文记载,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竟达 4000 首之多。且不说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开创了田园诗风,单说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 14 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在中华大地已是家喻户晓,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所描写的奇遇、胜景,仿佛从现实世界步入仙境一般。游人望着李白歌咏的瀑布说,哪有三千尺呀!这已经说明,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了。所以,游览庐山,仅仅用眼睛看,用双腿量是不够的,要开动脑筋,发挥想象,领略其文化。置身于庐山之中,吟诵着诗人的佳句,该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楚国狂人本浪漫,
蔑视权贵爱河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
只缘身在此山中。
欲识真相与全貌,
超越狭隘和主覌。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贬至江州做司马,
阿 Q 精神妄怀春。 而最令我感慨万端、激情澎湃的,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那高屋建瓴、气吞山河的《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和《登庐山》: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那 “ 劲松 ” 于“乱云”中之 “ 从容 ” ,正是诗人之 “ 从容 ” 。一副高雅的照片,印证着超逸的意境;一首七绝,反映出一种百折不饶,登险以临胜的意志。 未来庐山之前,总以为“仙人洞”与“险峰”是一处景观,亲临才知并非一处,更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仙人洞”因唐代吕洞宾在此求仙学道而得名。今人又在洞中修建起牌坊、香炉和吕洞宾雕塑,想必当年江青拍照时不会有此雕塑的。而毛主席诗意之旨亦不在此“仙人洞”,而是在“险峰”也!“仙人洞”是“天生”的,也是僵死的,而社会主义的无限风光是在“险峰”,在“攀登”!“青松在山顶,风光在险峰,望您攀登之,胜利在前程!”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主席移山填海,“一山飞峙大江边”;笑傲江湖,“冷眼向洋看世界”;指点江山,“云横九派浮黄鹤”;与天,与地,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热风吹雨洒江天”。哪里有什么“桃花源”,只有“跃上葱茏四百旋”,这“跃”,不正是当年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的“大跃进”吗? 庐山之魂,是千年的中国文化,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作者单位: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教培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