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 拿起钢钎是救援队员 端起相机是战地记者 |
|||
煤炭资讯网 | 2008-6-9 22:57:42人物展示 | ||
2008年5月15日,一支体魄强健、挖掘经验丰富、思想素质高的抗震救援队由芙蓉集团川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组建完成。而第一个报名参加抗震救援队的就是该公司办公室秘书,44岁的刘孝庆同志。 作为一名救援队员的他,两个肩头却挑着和别的队员不一样的担子。他不仅肩负着抗震灾区的搜救任务,还必须完成新闻材料的撰写和影像资料的拍摄,任务重,压力大。 5月16日,紧张而艰苦的救援工作在青川县展开,就此,刘孝庆同志就象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转起来就再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了。在青川县乔庄镇小南街山珍市场大楼垮塌废墟、小北街蚕茧站大楼垮塌废墟、阴平街东桥宾馆大楼垮塌废墟和中医院第二门诊部大楼垮塌废墟;在青川县中学校灾民安置点、乔庄小学校灾民安置点和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灾民安置点,每天你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哪个废墟缺少人手,他放下相机就是救援队员;哪个灾民安置点有了新闻,他端起相机就是战地记者。他纪录的各种灾情资料达200页之多,拍摄的照片有1200多张,这其中包含了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灾民自救、建筑废墟等方方面面。 在小南街山珍市场大楼垮塌现场,刘孝庆同志与战友们一道冒着烈日和灰尘苦苦挖掘了十多个小时,不但为众多的商户抢救出了数十万元的物资,还为一户居民在废墟中刨出了两万多元现金。 在阴平街42、44号,队员们从废墟中搜救出一名已经罹难七天的老人,刘孝庆同志纪录了整个搜救和挖掘的全部过程。然而,此坍塌处四周有大量悬空未坠的预制板,特别是左侧一幢五层楼房,下面的四层已经完全垮塌,剩下的第五层悬在空中,随时都可能在振动中垮塌下来,刘孝庆同志就是站在这个位置拍摄队员们的搜救和挖掘过程,危险并没有让他退缩。 为了能及时将地震灾区我救援队的情况和新闻资料传回单位,他先后四次请求当地临时移动基站的工作人员和某新闻单位的记者帮忙,但每次都因为对方工作太忙而未能如愿。 白天繁忙的工作之后,并没有因夜晚来临而停止,白天没有时间纪录的资料晚上补上,写日记,写感受,他常常在救灾物资接收处的纸箱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在救灾物资接收处工作的工作人员、自愿者、解放军,没有一人不认识他。 在青川灾区的十天,刘孝庆同志走遍了青川县城的每一条大街小巷,走遍了所有受灾地点和每一个灾民安置点,为后期宣传及新闻报道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和宝贵的图象资料。 特别是他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用火热的激情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并郑重递交给了救援队临时党支部。通过临时党支部报请四川产业集团公司党委的批准,刘孝庆同志火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救援行动结束,返回公司的刘孝庆同志顾不上休息,连夜加班加点编辑图片并赶写新闻报道,其川煤集团组建赴青川救援队等内容的新闻和纪实日记,在《宜宾日报》、《宜宾新闻网》、《煤炭资讯网》、《中国煤炭报》等媒体相继刊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