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总揽 写作 betway手机官网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必威betway版本 在线投稿| 西北站 华中站|特约通讯员档案

尔东:党家村游记

煤炭资讯网 2008-6-2 13:17:05散文荟萃

  说起古镇古村,人们总是想起江南,想起“小桥流水人家,篷船桨声咿呀”。其实,陕西韩城的党家村,就是一座完整而又特具传统意味的北方古老村寨。党家村始建于元至顺二年,依塬傍水,避风向阳,静伏在葫芦状沟谷中。站在塬上一望,一片葱绿之中,房接房,檐连檐,清一色的青砖灰瓦,大气恢弘,古朴凝重。

  当我们从东坡走近党家村时,导游把我们带到一座高大的节孝碑前。三四米高的青石碑有基有楼,碑文曰“旌表敕赠徵仕郎党伟烈之妻牛孺人节孝碑”。风,吹拂着石缝中的小草,在高大的碑基下摇曳,我心里不禁一阵凄楚。那堂皇的碑文图案,隽美的花边,留下的却是说不清的幽怨。如今,人们所赏识所看的更多的是碑雕的文化与艺术,恐怕很少能体会被“表彰”者当年内心的苦痛。在人们的赞叹声中,党家村建筑的精致可见一斑!
  党家村是典型的北方民居村落,村低寨高,村寨相连。东南是秀丽的6层6角的文星阁风水塔,四处都耸立着哨门,中间是4层的看家楼,庙宇、戏楼、堂馆遍列其中。我们沿着一条条晴天无尘、雨天无泥的卵石或条石墁地的巷道,穿梭在一座座青壁高墙的四合院、祠堂,那高大气派、十分讲究的走马门楼随身而过,到处可见的石砌高台、砖雕栏杆,以及石狮、古井、老坊,仿佛置身在先古的岁月,所不同的就是穿着现代服装的村民和游人自然而然地畅行其中。30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依然安定和睦地在这里世居于此。他们像热爱生命一样热爱和保护自己的家园,他们把祖上传下来的题字书画、家用器物,摄入游人的目光,细述关中如烟的往事。在悬着“诗书第”匾额的院落,开朗的女主人说,她男人叫党更德,出外打工了。她指着:“字挟湮云笔沾雨露……”那些字说,那是清朝时宰相王杰的儿子给题写的,婆家祖上是私塾先生,在这里世居了36代。正房里挂着的对联、字画,摆放的红木桌椅、书柜,玻璃柜台里的几种小器皿、明清瓷瓶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她家,现在是6口人住在这明代祖上传下来的四合院里。600多年的建筑,并没有破落不堪,只是两边木雕的窗花被时间消磨得变形、发黑。出门时见两边墙壁上有:“勤俭治家之本,和顺富家之因。读书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根。”

  党家村人明清两代经济富裕后不仅大兴土木,还重视文化修养,保存的120多座元、明、清时的四合院,大多都在厅房、厢房外壁上刻有家训格言,不光有勉励读书的内容,更多的则是品德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志欲光前,惟以读书为先务;心存裕后,莫如勤俭作家风。”“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无益之事勿为,无益之人勿亲。”无不表达了党家村人修身治家的人生理念和文明的追求。全村明清时,进士举人有好几名,秀才几十名,很多人家都获有功名,你看那门额更是每户人家不可缺少的,也是陕西韩城一带的传统风俗。不仅反映宅主的地位、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太史第、”“进士”虽有光耀之意,但是“耕读地”、“和为贵”、“居之安”、“诗礼传家”等名家书写,则不禁使人体会到中国乡村潜在的文化内涵,也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是文学、道德、美学、艺术的融合。难怪党家村被日本建筑学家们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当非虚誉。
作者系陕西煤化集团澄合矿工报社


作者:尔东 编 辑:和扬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m.freebtg.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必威网页登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