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杰:瓜事琐忆 |
|||
煤炭资讯网 | 2008-6-2 9:15:26散文荟萃 | ||
晚自习辅导回家,开着摩托车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凉风习习,感觉有一丝凉意。摩托车灯下映出了几个拉着架子车的卖瓜人的身影。已是夜里将近九点的光景,他们才从喧闹的都市卖瓜回来。“真是不容易啊!”我感叹道。 多年来,我们这里都有种西瓜的传统。这儿的西瓜也是远近驰名,个大瓤甜,让人赞不绝口。在农村,男人农闲在外打工,女人在家种瓜也算是一桩不错的营生。 我家以前也种了多年的瓜。我也清楚地记得种瓜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如今父母已年迈,这种累人的活自然是干不动了。我至今还记得,父母总是在过完农历新年后,就开始张罗着搭瓜棚,垒火炕。通常在正月十五过后,开始装瓜袋(用肥沃的土装在小塑料袋中,这种土在年前已晒干),育瓜苗。之后,每天父亲都会添火加柴,并时刻注意着塑料大棚的温度。农历三月份,逢上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一家人包括亲朋好友一齐上阵,把育成的瓜苗种在地里。这时候的瓜苗仍然离不开塑料大棚,不过这回用的是用弓子(劈开的细竹片)撑起来的不算太大的瓜棚。逢到中午阳光强烈的时候,还要为瓜棚放风散热,晚上再盖起来,遇到大风天,还要及时地压盖好瓜棚。等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再把塑料大棚去掉。瓜苗在阳光与雨露的滋润下,在母亲的精心侍弄下茁壮成长。打瓜头成了这阵子最要紧也是最繁重的活儿。每天,母亲都是在地里度过的,刚打过头的瓜苗,隔天就会又发出新的头来,所以母亲每天都在重复着打瓜头这看似简单却又颇为劳累的活计。母亲的腰不好,再加上整天干这种活,就累得直不起来。但是看着一天天长大的西瓜,母亲脸上总是充满着满足的笑容。 到了麦收季节,也正是卖瓜的季节。卖瓜人总是盼望着天热点,再热点,这样自己的瓜才能卖得快些,也能卖个好价钱,我的母亲也不例外。我无法想象,在烈日炎炎的城市,母亲拉着车是如何把一车的瓜卖出去的。我只知道,在卖瓜的那段日子,母亲总是早出晚归。我还知道,虽然自己卖着瓜,虽然天气酷热,母亲却不舍得吃一个西瓜,而是每天都带着水和食物,为的就是多卖一些钱以补贴家用。 我至今还记得上初中时跟父亲的一次卖瓜的情景。那年我们种的是晚西瓜,是在父亲开的荒地里种的,因为临近一条小河,又恰好下了一场暴雨,上游的雨水下来后,把我们的瓜地给冲刷了一遍,水落瓜出,一地的西瓜暴露在烈日之下。父亲说,这瓜只有赶快卖了,才能挽回损失,不然会全坏掉的。于是,我帮父亲摘了西瓜,然后拉到离我们村很远的一个村子去卖。那天格外热,没有一丝风,连树上的知了的叫声也显得有点有气无力。父亲在前面拉着车子,我在后面用力推。就这样,我们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才来到那个村子。到了那里,我们已是大汗淋漓了。因为这车瓜不太好,只能以低价出售。忙活了大半天,最后才卖了几十元钱。这次的卖瓜经历让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所以这件事我记忆犹新。 每年我都会劝说父母,不让他们再种瓜了,可他们说没有这种瓜换来的钱,你和弟妹们上学的钱从哪里来,一家人吃穿住用的钱又从哪里来。我无语了。就这样,看着父母整天劳累,我却无计可施。我也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如今的我已成家立业,家中的负担少了许多,父母的年纪也大了,这时他们才不再种瓜了。但是每年当我看到像我的父母那样的卖瓜人的时候,我的心头总会涌起一股特殊的感觉,我觉得我应该向他们致敬,因为他们和我的父母们一样,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