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桥:莫让送温暖当笑话 |
|||
煤炭资讯网 | 2008-6-12 0:09:58一事一议 | ||
某友从牌桌下来,满面春光,津津乐道有人“送温暖”,比喻打得挺幽默,令人忍俊不住。 与亿万同胞一样,某友不缺爱心,每次赈灾捐助他都表现积极。四川汶川地震,他看着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赈灾募捐晚会热泪盈眶,震撼、由衷、严肃、带头为灾区捐款捐物。但他却笑话“送温暖”又缘于何故?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道德意识逐步加强,送温暖已成社会化的良好风尚。企事业单位党委、工会、共青团经常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困难职工群众感受党和政府关心,企业温暖实实在在,值得肯定。然苟同某友,窃以为基层送温暖做法尚有一些欠妥。 偏重于春节慰问,忽视了平时走访。每当春节临近,基层单位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困难户摸底,于是一些职工家属就当赶大考,错过考期就等于错过就学一般,王二今年小孩住院,张三今年父亲病故,李四今年岳母重病花费不少,种种理由的补助报告纷沓而来。由于基层平时没有认真走访,没有建立困难户档案,也没有明确设定困难户标准,不便筛除,况且报到上级部门可以争取更多补助指标,于是一并上报。等上级拨给慰问款时除几个特困户稍有区别外,其他补助都搞平均主义,谁也不得罪,皆大欢喜。笔者曾在一单位听职工说过这样一句话:春节补助反正是“大锅饭”,打个补助报告轻轻松松能拿到一份“奖金”,何乐而不为。真正困难与不困难一个样,事实偏离了党和政府关心、救助因种种原因不能自立,需要他人扶助的弱势人群的出发点,“走调”得让人笑话。 偏重于钱物济困,忽视了感情投入。开展送温暖工作,资金或物资发放落实在基层,当好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在工会。于是重要年节有慰问活动;职工伤病住院有领导去探望;退休职工或其家属过世有工会去悼念;谁家有天灾人祸有工会救助,甚至倡议开展捐助活动。不能说基层送温暖工作做得不扎实,但有一个很普通的现象令人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不少困难户是年年困难?年年要济助?作为送温暖者,没有感情投入当是重要原因,他们往往把送上钱物当作完成任务,简单地一送了之,热得快,冷得也快,没有到困难群众家中走一走,没有问问困难原因、倾听困难群众心声,不能从根本消除职工家属处在困境中的消极心理,没有鼓励困难群众树立走出困境的信心,更不会主动为困难群众想方设法谋求脱困出路,任凭一些困难群众“懒汉赖温床”、“坐着等馅饼”。 偏重于宣传问苦,忽视了困难户感受。身处困境中的人,寄希望得到帮助同时,也希望得到尊重,他们中有些人很不情愿自己的困境曝光在大众面前。然而,作为送温暖者,他们没能考虑到受助者的感受,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高调宣传送温暖活动,让困难群众在尴尬中接受温暖,这种帮扶实际在部分困难群众心里并不领情。 送温暖工作本是好事、实事,是党和政府关心、扶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长期的、严谨的工作。基层多年来在开展这项工作中已积有丰富经验,只要认真去抓、细致去管,不搞“一阵风”,不吃“大锅饭”, 带着对困难群众的真情实感,建立长效机制,做到轻车从简,有苦及时访,有困及时帮,自然好事就能做得更好,实事就能办得更实,职工群众也就无从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