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人随笔:《重庆城里遭遇的那些人儿》之五 |
|||||
煤炭资讯网 | 2008-5-7 15:33:18要闻 | ||||
有了上午“下马威”的经验教训,在下午的活动安排中,老马同志果然安分老实了许多:一切行动皆听指挥,再也不敢自由自在、我行我素了。 大队人马登高去三峡移民纪念馆里接受再教育,老马同志就老老实实地跟着进去“洗脑”;大队人马登高去步行街 ![]() 菜篮子见状,大喜过望,如此如此这般又给大江打电话汇报。至于两人又秘谋了些什么,又会使出什么招玩出什么花样来,不得而知。 “水来土挡,兵来将迎。管他们什么‘招’呀‘花’呀的,只要俺稳坐钩鱼台,他们就无计可施。”虽然这样想着,可心里还是不免有些担心。今晚散伙饭后,大家就各奔东西了。别人今晚的回程票早就到手了,就剩下俺们几个游兵散勇的悬在空中,心里能不着急吗?越想越气,这大江同志也太不够意思了!把俺们千里迢迢叫来,就把俺们“吊”起来不闻不问,干凉着看好戏的么? 秋意忍不住问身边的契丹人。他也一个腔调出气,“不急不急。好不容易来趟重庆,还不好好玩玩?” “不行不行。家里事那么多,我们都得赶时间回家!”秋意急了。 “哦。那就明天走吧。”契丹人说,“反正今天也买不到票了。买票的事,包在我身上。” 唉,也只能如此了。明天就明天吧,也顺便到大街上逛逛,买点东西回去给亲朋好友。 回家的事有了着落,心里便敞亮多了。看,秋意她们玩的多开心。一个个装模作样的,同那泥胎腊相没有什么两样!哈哈 如此思想大放松,再次掉进契丹人们的“坑”。在中华悬崖城,秋意等人忘乎所以地在“黑店”购物,旁边的契丹人心里暗自发笑,表面上却装出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菜篮子正同“黑店”的“黑张飞”暗送秋波,计算着“回扣”呢。 这里的重庆小吃,比磁器口的还要丰富多彩,又把秋意的馋虫钩出来了。 契丹人照样买单,大家狼吞虎咽,吃得不亦乐乎…… 天黑了,街灯亮了。在江边的一家洒店,俺终于盼来了那梦寐以求的重庆火锅。然而,此时此刻,肚子早被重庆美食装的满满的了:从磁器口到“下马威”,再从“下马威”到中华悬崖城,这一路嘴不停地吃着各种美食,早把肚子吃饱了。此时,俺有些明白了,原来是怕俺们把这重庆火锅吃的底朝天了呀! 重庆火锅很有名,看上去却并不咋样。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长江边上的一群苦命纤夫,为了御寒和补充体力,便收集被人扔掉的马、驴等动物内脏,放到锅里煮着吃。因为腥膻味太重,就伴于浓烈的辣椒、花椒等作料,以味攻味。渐渐地,火锅越做越细,人越吃越精,传至今日,竟成名菜。 可俺左看右看,并没有看出它比俺们太原的火锅好到哪里,无非是锅里多了一大堆红彤彤的辣椒,一堆又一堆的肠呀肚呀肺的,哪有俺们太原火锅选的精细上等肉好啊! 老马早年品尝过重庆火锅,好感极深。今天下午,又痛改前非,酒席上,自然是“下马威”没有了,且是要酒给酒,要肉给肉,喜的老马同志一扫多日的郁闷,两眼放光,边“滋啦”、“滋啦”吃火锅,边招呼大家快吃,嘴里还念念不忘为人家煤网忽悠:“好吃!”“太好吃啦!”“简直绝了!”…… 唉,老马同志呀,你老好歹也是大风大浪过来之人,怎么在人家的威逼利诱、恩威并施下,竟也晚节不保! 再看馋猫秋意,满脸的幸福样。那张小嘴从早上吃到现在,基本上就没有停过,那肚子还装的下东西吗?一路吃下来,胖的快睁不开眼啦,还喜不自禁,小心回到太原,老公“开”了你! 吃饱了,喝足了,下面玩的节目又开始了。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一个个兴高采烈,尽情表演,热闹的声浪快要欣翻了屋顶。尤其是那惟恐天下不乱的秋意,如魅的身影若隐若显。 饭后大家一起来到江边,欣赏名扬中外的山城夜景。此时,两岸灯光通明,辉丽阑珊。红的、黄的、绿的、粉的,各种颜色的灯竞相绽放;霓虹灯、泛光灯、地射灯、探照灯,各种式样的灯争奇斗艳;座座高楼如五彩的水晶,条条道路似彩练飞舞,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犹如流动的银河。人们纷纷拿出相机,照了一张又一张,想把这世上奇美的景色定格成永恒。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奇怪,越是捣乱使坏的人,人们越是把她记在心里。分别在即,那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到处打听,争相拉住秋意要求合影,把她捧的跟明星似的找不见北。 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在重庆的短短三天里,许多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许多人还没来得急促膝谈心,从此,就要天各一方。也许,有的人再也无缘相见;也许,有的人从此缺少了音讯。但人同此心,在重庆留下那些印象,哪怕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会铭刻于心的。在遥远的地方,都会默默地关心着对方,为对方祝福的! (十二) 当繁华消退,当曲终人散,心里便生出几分郁闷:别人都一个个高高兴兴、心满意足地走了,如今就剩俺们几个游兵散勇的还滞留在重庆,凄凄惨惨戚戚,要多牺惶有多牺惶,难道大江同志把俺们诓来就是想这样整治俺们吗? 虽说秋意在网上总是使坏,老马在网上总是义愤填膺,可这次重庆之行,好歹人家也是瞒过单位领导千里偷跑到重庆的呀!这样的铁杆粉丝上哪里去找啊! 大江同志决定亲自请俺们到大足石窟游玩。 那外表憨憨的契丹人也豪情万丈,随声附和:单位有事,大足石窟就不亲自陪你们去了。不过,等你们在外面玩够了回来,不仅为你们办好回程票之事,而且还要在晚上为你们饯行!——租游船、摆百鸡宴,让你们美美的在长江、嘉陵江上享受一回“两江游”! 哈哈,果真如所说,那就太好了!然而,事情总是曲曲折折,让人意想不到: ——俺们激动的一夜未眠,天还没亮就早早起床等候着,眼巴巴地等到快11点了,大江同志才珊珊而来,而且满嘴这事那事一大堆的借口,好像天底下就他一个人在日理万机。 ——驱车前往大足石窟,路上走了好几个小时,一个个累的骨头都快散架。没想到,到了大足石窟后,这大江同志竟然要俺们步行进景区——停车场距离石窟区还有好长好长一段路呢!坐景区专用轻便车每人只需两元钱,他硬是装着没看见,还劝他人别坐这破车,说什么坐车就欣赏不了美景了。 ——进了景区,唐末两宋以来那么多的摩岩雕刻像,佛义深深,要是有个导游讲解一下就好了。可他偏偏不请,坐在前边等着老远的旅游团的导游,想借光旁听,省几两银子,害的俺们为此苦等了半天。 此时,俺们就想知道这些石窟的来历和佛义,可他却心辕意马起来:“唉,这次臧志奇来开会就好了!他可是这方 ![]() 不说这臧志奇也罢,说起来俺就气不打一处来。重庆开会之前,数他在网上鼓动的欢,不是鼓动这个去,就是鼓动那个去的,一刻也不消停。可等俺们千里迢迢到重庆后,连他的半个影子也看不见。在登南山时,好不容易接到他从上海打来的电话,竟借口有事不来重庆了,这不是存心气人吗?更可气的是,所谈内容全是要俺照顾好契丹人的话。说什么他人很憨很傻,酒量不行,可别人一劝就一饮而尽,无论如何要替他挡一挡“枪眼”……这些话还用你说吗?契丹人是你朋友,也是俺朋友呀,俺就是再使坏也总不至于袖手旁观吧!何况契丹人是小地主,酒量比俺大多了,哪有让弱者照顾强者的道理!幸好这个叫臧志奇没来重庆,要不然,俺们的日子还不知道惨到什么程度! 好在眼前的石窟美不胜收,很快把俺的心思集中到堪与龙门石窟、云岗石窟等艺术相媲美的瑰宝上。据说,大足石窟共有5万多尊,分布于40多处,素有“石刻之乡”的盛誉。由于领队大江同志磨磨趁趁、走走停停,这次大足之行,俺们只浏览了其中的宝顶山石窟群。它以大佛湾为中心,在长约500米深幽的马蹄形山湾中,或石窟中,或岩壁上,一幅幅大型雕像十分精美,蔚为壮观。 相传这里的石刻为宋代名僧赵智凤主建。赵和尚从十九岁到九十岁,每日开凿,终成这绝世之作。石刻由十九组佛经故事组成,“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每组雕刻既反映了佛经故事内事,又掺入出境了中国传统儒家的精神伦理。据说,邓小平当平看了这些雕像后,感动得在石雕前来回徘徊,流连不止,口中念念有词:“这是真正中国的佛教,真正的中国的佛教!” 例如群雕“父母恩重经变相”,它根据唐人所撰《佛说父母恩重经》而作。全龛分三层,上层刻七佛,下层刻地狱,中层宣扬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信息。有“佛前乞嗣”、“怀胎守护”、“临产受苦”、“生子忘忧”、“哺乳不尽”、“咽苦吐甘”、“推干就湿”、“远行忆念”等十一组图像,内容连贯,情感真挚,寓伦理道德于宗教仪范,生动再现了人间家庭生活,体现儒家的孝道思想,这在前期石窟造像中是极其罕见的。 《放牛图》中将两个放牛娃依傍嬉笑的快活神情塑造得活灵活现。 因此,有学者用“神的人化、人的神化”来描述大足石刻,反映了外来的佛教艺术在进入中国后渗入了儒家思想,向世俗化演变的过程。 人生就是一道风景,总是站在原地,风景只能一成不变,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只有一路走来,我们才能在行路途中发现美的风景。尽管也许会苦会累,但是我们的生活会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 (十三) 大足之行,不亦乐乎,流连忘返,不知不觉竟过了返程的时间。这时,契丹人着急地打来电话,告知晚上的船票已买好,再不起程就来不急了。 于是,大家慌不择路,赶忙往回走。结果,有的半路上找不见了,有的内急跑去排队“伦敦”了,有的在小摊前买纪念品同小贩斤斤计较不走了。如此大乱,哪像个队伍呀! 待队伍集合完毕,时间还不算太晚。于是,一干人马兴高彩烈地坐上车,又说又笑地谈论着各自的收获,就盼着回到山城怎样享受“两江游”和“百鸡宴”了。 然而,车在路上又出了情况。大江乘的是新购的丰田产皇冠的弟弟花冠小轿车,俺们乘的是老掉牙的小面包车,新车在前面飞一样的奔驰,“老爷车”在后面拚命地追赶。天黑了,临时兼职司机老肖对这辆“老爷车”不熟悉,不敢跑快,生怕夜里彻底坏在半路上。结果,大江他们只好在前面跑一跑,停一停;俺们则一路提心呆胆、一路叹息,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最后,两辆车的司机不得已又更换了汽车,才在夜色茫茫中跌跌撞撞地赶到了重庆朝天门码头。 契丹人、菜篮子等人早已等的心急火燎、怨气冲天了。看到俺们风尘仆仆赶回来了,埋怨了半天,好不容易脸上才“多阴转晴”。他们领着大伙就往江边走,一路走一路打听哪条游船现在就可以开始的“两江游”。 拉客的船家热情异常,但商人就是商人,停在江边的游船没有一家要启动的迹象,就想把人骗到船上再慢慢等人,非要整船上都坐满了才能启航。可时间不等人呀,如果这样耗下去,白花了银子不说,搞不好还会误了回程的船票。 老马、秋意等人一个劲地劝契丹人:“两江游”这次就免了,心意俺们领了,带点遗憾回去也好有个念头。要不然,以后到重庆连个借口也没有。”哈哈,依俺看,莫不是怕了契丹人那防不胜防的“坑”了吧。 于是,大家在附近找了家豪华酒店就餐。秋意率先端起了酒杯想说几句感谢的话,刚一开口泪珠子就如决堤之河滔滔不绝,几次想说都抽泣地说不下去;云儿、小妹等人也个个如此,哭的像泪人。人的情绪比那“非典”传染的要快一百倍,连老马、雁子这样久经考验的“老江湖”也热泪盈眶,感慨万端起来。 契丹人、大江、菜篮子看到那世上最珍贵泪珠从秋意们脸上情不自禁地汩汩而出,高兴的不得了,笑呵呵地连说:“好了好了,不哭不哭!咱们要高兴才是!” 这就是俺们在重庆遭遇的那些人!一个个功于心计,精心挖“坑”,最终得到了世界上最无比珍贵的一串又一串泪珠子! “唉,要是老臧要在就好啦!”忽然,大江同志伤心起来,又在念叨那个叫臧志奇的人来了!真是走到哪念叨到哪,比鲁迅笔下的祥林嫂还祥林嫂! 谈起那位叫臧志奇的,气氛立即大变。秋意等人立即收住了情不自禁的泪珠,好奇地打听起人家的隐私来:“他人到底怎样?人长得有没有雁子帅?”一个个津津有味地在背后谈论着,此时,就是不知那位远在天边的臧志奇耳根子热了没有? 对于臧志奇这位煤网的活跃分子,美女菜篮子谈兴犹浓:“他人挺好的,很厚道,比雁子长的帅。” 雁子郁闷了。老马更郁闷了。菜篮子啊,天底下哪里有当着高手的面一个劲地夸另一位高手的理呀!也许是酒精的作用,傻乎乎的秋意竟不能察之秋毫,反而火上添油:“要说长的帅,第一是大江,第二是雁子,第三是契丹人……”说了一堆,竟没有老马同志的份,仿佛眼前根本就没有这个人似的。 雁子高兴了。老马却更加郁闷了,如梗在喉,筷子上的一小块鱼肉停在嘴边,半天吃不下去,最后伤感地放回到自己的小碟里。 看到老马郁闷地吃不下去,菜篮子赶忙接过话头奉承:“要我说,长的帅第一是老臧,第二是老马,第三是大江,第四是契丹人,第五是雁子……” 秋意没有见过那位叫臧志奇的,而菜篮子则见过,自然所发表的评论就有了权威性。菜篮子补充道:“老马虽长的老了些,但耐看,有男人味。” “听见了没有!听见了没有!这可是美女亲口说的,对男性的评判美女是最有说服力的!”顿时,老马同志眉飞色舞,心花怒放,脸上的郁闷一扫而光,边说边用筷子夹住一大块鱼肉送入口中。 秋意不高兴了,俺怎么就不是美女了,这老马又在拐着弯地打击俺长的丑啦!雁子再度郁闷了,简直有点欲哭无泪的样子:人人都夸俺长的好,怎么在美女眼中竟差到这个份上! 心地极其善良的俺赶忙打起了圆场:“雁子可不许生气哟!排在第五也很不错了!”这时,大家才回过神来,注意到眼前这位伤心无比的人。“是啊,排在第五也很不错了!”一个劲地猛劝雁子。 “不错,不错,第五不错!”雁子羞红着脸尷尬地苦笑着,应酬着。顿时,大伙笑的前仰后俯、山呼海啸起来!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的飞快。转眼间,回程登船的时间就要到了。契丹人、菜篮子、大江执意提着俺们的行礼,硬是要送到船边,还送给俺们每人一份“合川桃片”、“陈家麻花”、“重庆火锅调料”等一大堆重庆特产,就想扮演好扶穷志愿者的角色。 汽笛呜呜伤离别,风萧萧兮江水寒。夜色中,大家依依不舍。有的盛情相邀再相聚,有的泪花闪闪诉衷肠。握住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拥抱在一起的心互相温暖着…… 啊,重庆之行,只有此时此刻是才最美的。前边的一切都是为此而铺垫,就像一部经典的戏剧,所有的情节都是为了最后主旨的升华而设,但谁又能说它不美呢?而且,这美不是一般的美,美的是那样让人目晕,那样让人伤感,那样让人心醉。大江,菜篮子、契丹人,你们才是真正的导演,用一片赤诚,用无限深情,用一个又一个精心设计的“坑”,把俺们此次重庆之行演绎的多姿多彩,韵味悠长。在你们面前,什么张艺谋、什么斯皮尔伯格的,一切所谓的大导演都暗然失色! 滔滔江水啊,你怎能诉说尽这重庆之行的无限情谊;盏盏彩灯啊,你又怎能表达完俺对你们的无限谢意! 别了,此次重庆之行!再见,远在重庆的朋友们! 谨以此文,送给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各位网友,以博一乐! 文后说明: 一、在“重庆遭遇的那些人”太多,不能一一道来。结果,拉拉杂杂地写了一通流水帐,诸如秋水宜人、淡若轻烟、阳光小米、岁月之河、独钓寒江雪、老魏、秀清等等均没有涉及,他们身上的故事同样有趣,至今让人难以忘怀。 二、读王朝闻先生的《审美谈》,有关记忆之说印象深刻,不妨也“据实以录”,以为根据:“绝对忠实于现象和意象都是不存在的。”“当我企图客观地描述我所看到过的某一个戏剧的基本情节,我并不是要有所选择,结果总不免与愿望的具体性大有出入”。 三、再延伸开来,如果该文有损了某人的高大美好形象,要怪只能怪秋意,都是秋意惹的锅。因为她出的题目《在重庆遭遇的那些人》,早就给文章定了调子。俺当时很是纳闷了半天,怎么能够用“遭遇”为主题词呢?因为“遭遇”这个词并不是个好词,含有意外遭遇不幸、不测之意。如,“晓兰深夜遭遇了匪首秋意的打动。”哈哈。所以,俺只能在“螺丝壳里做道场”,怪不得俺。 四、为维护当事人的形象权,此文只适于网友间互相调侃、戏谑。有心脏不好、血压偏高者,不宜传阅,否则后果自负。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