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祥散文:江山如此多娇 | |||||
煤炭资讯网 | 2008-5-5 11:11:10 要闻 | ||||
雪,瑞雪兆丰年。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雪意味着吉利,年冬一场瑞雪,来年一定是果实累累,丰收的好兆头。文人骚客无不动用笔墨,对雪大加赞叹。 雪,又和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化联系在一起,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谈判时,回赠给柳亚子先生的一首《沁园春•雪》,折服了当时集聚在重庆的全国文化名流,令蒋委员长心中感叹、嫉妒万千。 从1月12日开始,全国出现大面积降雪天气,我有幸路过陕北高原,虽然没能到毛泽东写《沁园春•.雪》的清涧县袁家沟亲自感受伟人面对雪花纷飞的壮丽山河,联想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怀着必胜的革命信念,写下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沁园春•雪》的亲切感受。但是,也领略了陕北高原被皑皑白雪覆盖后那北国的壮观美景。是雪,激发了毛泽东这位历史伟人,以政治家的胸怀,诗人般的情愫,战略家的眼光,将当时的政治背景、民族希望、历史重托,在这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的气候条件下,以雪为主线,以诗人般的胸怀和情感爆发出来,对雪是最高的赞美,对当时的政治气候是最恰当的表述。 伟人写《沁园春•雪》确切位置和时间,是在党中央转战陕北、渡过黄河东征,于1936年2月到达清涧县城东140华里处的袁家沟一带,毛泽东当晚住在老党员白育才的窑洞里,即古历正月14日(元霄节前夕),翌日,伟人拉开窑洞的大门,啊!!纷纷扬扬的雪花飘了一个整夜,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层层叠叠、起伏不平的陕北黄土高原,已被皑皑白雪覆盖,祖国北方是多么的美丽壮观啊! 毛泽东披着兰布棉大衣,柱着树棍,领着秘书等人踏着积雪,到黄河岸边视察敌情。伟人似乎对洁白晶亮的雪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边走,边观赏着雪的自然美景,又不忍心踏破积雪,落脚很轻,很轻…… 不知不觉步行几十里雪路,到高家塬时,伟人即刻被银装素裹的壮丽雪景所陶醉:向东远眺,是隆起的白茫茫的晋西高原,向西远眺,是冰封雪盖的秦北高原;俯首看去是失去滔滔滚滚的万里黄河。面对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作为诗人毛泽东怎能不诗性盎然,指点江山,评古论今,追忆千古历史,他联想到红军万里征战到达陕北又挥戈东征,以及共产党人承担的历史使命,伟人高声吟诵,巡视千古、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此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具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而此时的我,身临其境,站在漫天飞雪的陕北高原,向前望去,皑皑白雪,展现的是祖国北方这坚冰封结大地、雪花漫天飞舞的壮丽景色,不由自主地想起《沁园春•雪》,情景交融,此时此刻,才能真切感悟出伟人借用北方雪产生一连串的联想,一下把读者的心抓住,并引入冰天雪地的“北国”奇景中去,以此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无比壮观的博大胸怀,表现出了中华民族不被困难所征服的伟大气魄。从而,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北国的雪景是那样的雄伟壮丽和富有。 据说,毛泽东呤诵《沁园春•雪》后,大伙儿热烈鼓掌表示十分赞赏。秘书还兴奋地说道: “主席啊!您这首词真乃千古绝唱呀!气势宏大,想象丰富奇特。古代诗家咏雪的佳作甚多,但最大的场面,也只仅仅写了一个宫庭;而您却描绘了大半个中国——“千里”“万里”。秘书将记录稿递给毛泽东。毛泽东浏览后解释说: “这里的《雪》指的是反封建主义,批判两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此,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漫骂这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误的。” 抗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准备发动大规模内战,中华民族面临两种命运和两种前途的大抉择。为了戳穿国民党反对派假和平的阴谋,夺取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最后胜利,毛泽东1945年8月28日去重庆谈判,《沁园春•雪》回赠给柳亚子先生后,在重庆《新民晚报》发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