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梁 作 证 |
|||
——保德神东发电有限公司三部曲之奉献篇 |
|||
煤炭资讯网 | 2008-5-25 10:33:42通讯特写 | ||
记者在保德神东发电有限公司采访时,但凡接触过的人,几乎众口一词地赞赏到一个人——黄伟岗。这不能不引起记者的极大兴趣,好在记者一行中有人对黄伟岗比较熟悉,也就自然而然地谈起了这个人。 黄伟岗是发电公司的生产技术部经理。作为一名普通基层管理干部的他,今年5月害了一场大病,竟然惊动了神东煤炭公司的高管层,党委副书记郝玉珍亲自到医院看望慰问。当他在工作现场病倒之际,情感深沉、有泪不轻弹的发电公司总经理刘继禄,眼含泪水嘱咐护送他前往医院的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治好他的病。风风雨雨一同走过的同伴们,时刻牵挂他的病情,探望的探望,打电话的打电话…… 黄伟岗也是发电公司筹建时从大柳塔热电厂抽调的技术骨干。他毕业于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又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专业技术功底扎实;他又是一个特别敬业、甘于奉献的人,作为发电公司生产技术方面的主将之一,从项目筹备建设到设备招标采购,从机械安装调试到投产试运行,他一直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一种忘我的境界之中。在保德工作的三年多时间,他因私回大柳塔小区家里的次数不过十几次,平时也就是利用开会、出差的机会顺便回家看一看,弄得连可爱的小儿子也和他有点生分了。他工作起来就像个拼命三郎,常常因错过饭点而靠方便面充饥,久而久之害上了肠胃病。2007年5月一场大病,就是因为1号炉炉膛内壁磨损严重,里面管子多处漏水漏汽,他和大伙儿一连几天加班加点抢修,工作服多日不离身,实在困得受不了,就和衣躺一会儿,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超负荷工作,引发了他的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血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把身上的工作服都染红了,送到医院时血压和血色素都已低到临近危险状态。 体现在黄伟岗身上的这种以厂为家、大公无私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奉献精神,可以说是发电人的一种群体精神。尤其是在基建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他们每一个人都没有什么白天晚上、上班下班、节日假日的概念,什么时间需要就出现在什么时间,哪里需要就出现在那里,哪里困难就扑向那里,不计条件,不计时间,也不计报酬。 副总工程师兼检修部经理姚世伟从来没有搞过土建工程统计和合同管理,当领导让初为项目部工作人员的他担当这些陌生的工作时,干啥都有一股子钻劲、干啥都要干出名堂的他二话没说,边干边学,很快就胜任了繁琐、严谨、细密的统计和合同管理工作,出工程报表,搞验收结算,项项工作有板有眼。正是凭着这股子劲,没有科班大专文凭的姚世伟,靠自学成才,成了电厂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最终走上了领导岗位。一天晚上,项目部分管不同业务的五位经理几乎同时向他布置了五项资料整理工作,他熬了一个通宵,赶次日一大早就完满交上了五分材料。2006年正月初四春节收假上班后,发电设备进入紧张的安装调试阶段,姚世伟没日没夜地奋战在工地现场,一直到八月十五都没顾上回家。记者在他的办公室看到他几年来积累的厚厚两大摞工作笔记,里面用清秀的字体记得密密麻麻的,都是电厂施工建设、生产运行期间的带有工作日志性质的技术资料等,一看就是一位有心人。 总经理助理郑昭是一位快人快语的陕北汉子,分管电厂的生产、技术和对外协调工作,责任大,事务烦。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实话实说,毫不隐瞒。他说,在保德这几年,确实感受到了什么叫苦,什么叫无奈。在整个电厂建设期间,大伙儿家不是家,业不是业,多数人老婆、孩子和自己三地分居,有的甚至四地分居,老婆在大柳塔、上湾上班,孩子在神木、东胜等地上学,处在建设期、试运行期的电厂事务又特别繁杂,常常感到一个人长两个脑子、两双手都不够用,家庭和老人、孩子很难顾及。由于电厂环境条件差,周末、班后连个娱乐、休闲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每次一回大柳塔时,都归心似箭,看到优美的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就实在不想再回保德。但职责使命在身,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他说,2006年一年他只回过5次家,总共呆了不过10天;2007年一共回过7次家,每次在家呆的时间不超过一天半。神东体育场改造已经一年多,他在去年6月时才第一次踏进它。父母都已年过花甲,住在神木县城,老来思子情愈浓,但他只能隔一段时日才看望一次老人,每次分别时母亲都会难过得流眼泪。去年母亲过60大寿,他只是在当天匆匆赶去为老人祝寿,就又急忙返回厂里,老人咋都留不住,只好流着眼泪看着儿子离去。因为厂里设备调试正在紧火处,他实在放心不下。由此,他对“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诗句体会尤切。一次开会时遇见大柳塔热电厂的老总,老总问郑昭一月回几次家,郑昭说:“你不应该问一月回几次家,而应该问几个月回一次家……”老总了解到实际情况后感动不已,就在本厂的员工大会上拿郑昭的这句话和保德电厂员工的创业、奉献精神教育大家。 去年7月19日,锅炉大修完成后,重新升火点炉时需要往炉膛内上炉渣。从下午4点开始,20名干部、工人靠蛇皮袋装、肩膀扛,从锅炉房外扛进锅炉房,再扛上十几米高的炉门里。盛夏酷暑,锅炉房更是闷热难耐,大伙儿一个个干得大汗淋漓,一直苦战到次日早晨8点。半夜12点突降大雨,但大伙儿毫不退缩,直到将30吨、800多袋炉渣上完。而每当机组停运清炉渣焦块时,员工们常常要冒着炉膛内100多度的余温,脚下垫上木板进去清理,10分钟就得换一次人,那一次都是一场艰苦异常的攻坚战。记者在参观汽机房和锅炉房时,被震耳欲聋的强大噪音震得耳朵失聪、脑袋发痛,被灼人的高温烤得浑身冒汗。可发电的工人们,要天天置身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什么是奉献?这就是奉献! 刘继禄在向记者介绍厂里的情况时,对员工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奉献精神赞不绝口。他还特意提到他们的一个理念“一项工程,百位人才”,意思就是要把电厂建设变成一座锤炼人才的大熔炉。材料员王建,过去表现并不突出,可经过电厂建设大熔炉的锤炼,好像简直换了一个人,在今年7月的大检修期间,一个月不离厂子、不回家,日夜坚守在现场,结果累倒在岗位上。可他仅仅只休息了两天,开了点药,就又回厂上了班。可以说,电厂的150多名员工,在这座大熔炉里,都被锤炼成又红又专的技能型人才。 在电厂采访期间,记者注意到,在刘继禄、白能广、姚世伟、郑昭、黄伟岗等人的办公桌上,都庄重地放着一顶前方正中印有“共产党员”字样的火红色安全帽,当他们下生产现场的时候,就会郑重地戴上这顶安全帽。原来,这是电厂党组织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特意采取的一项党建措施。在机关科室,在生产车间,在露天场地,可随时看见这种火红的安全帽,恰像一面面火红的旗帜在飘扬。滴水见太阳。从中,我们不是分明窥见到一种旁样的力量么? 巍巍吕梁山哟,你从古至今见证过无数的英雄业绩,今天你又再次见证了一群神东人高举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精神大旗所创造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