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华游记:走进银川 |
|||||
煤炭资讯网 | 2008-5-12 10:30:44诗歌版 | ||||
每年的三四月份,一般说来是一个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季节。眼下,华北平原上的柳枝和小草已经开始冒芽吐绿了。那么,宁夏首府——银川又如何呢?虽说我不知道银川的花草树木是否已经变绿,但这两天我已从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告中知道了银川最近的天气和温度。这也许是我的一个习惯吧,大凡要去外地出差的时候,便总会提前关注一下那里的天气状况。 在这充满生机的日子里,我作为中煤地质报社的工作人员,即将动身奔赴银川,为参加在那里召开的中煤地质报社工作会议的代表们进行服务。同时,我更盼望着和这些平时只在报纸上见面的记者朋友们一起去浏览一番宁夏的美丽风光,去领略一下这座经过改革开放后所焕发出崭新面貌的塞上名城。 漫步银川街头 经过十八九个小时的行程,我们乘坐的列车竟提前半个多小时到达了目的地,让宁夏煤田地质局前来接站的姚龙等同志有点措手不及。这也难怪,一般情况下火车都是晚点进站,而这一次竟提前了三十多分钟。开个玩笑,大概是这趟火车的司机理解我们一行人此刻饥饿的心情,便有意将列车来个小提速,好让我等吃饭哟。 由于我们下榻的宾馆正前方就是玉皇阁,所以这家宾馆就叫玉皇阁宾馆。吃罢午饭,我与山西记者站站长、作家胡文亮,邯郸记者站站长、煤炭新闻网特等奖得主陈雁,中煤地上海公司我的老朋友臧志奇等人,相约一起上街走走。于是,我们一行八九人在宁夏局女团委书记的陪同下,慢步绕过了玉皇阁,边走边聊向街上踱去。我一边和胡站长交谈着文学创作之事,一边观赏着这初次相识的银川街景来。 银川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银川便开始建城,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了。在宋代,公元1038年,我国北方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此建国称帝,史称西夏国,在此创造了灿烂的西夏文化。银川即为当时的国都。 银川又是一个名城。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一般人都知道宁夏的枸杞,大凡到银川出差的人都要买些宁夏枸杞,有的甚至没有来银川,到西安、兰州和西宁出差也要买点宁夏枸杞,由此可见宁夏枸杞享誉全国。 听女团委书记说街里面有个“小天安门”可以去看看,于是大伙便慢慢来到了这素有小天安门之称的银川南门广场。据说银川城原来共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其它三座城门早已被拆除,现在只剩下这座南门了。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人们在南门上悬挂起了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当地人亲切的称之为小“天安门”,从而满足了当地人们没机会去北京看天安门的愿望。 到了广场后,众人远远望去,果然这南门还真有点天安门的风格,城楼上方高挂着毛主席的画像,画像两边是两条匾额,上面的大字端正庄重,一边是“中国共产党万岁”,一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而且这南门楼的两侧也有观礼台,广场中心的旗杆上也高高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人们在广场上娱乐休闲,孩子们在追逐玩耍,一派幸福而祥和的景象。所不同的是,这南城门比北京天安门要小的多,而且也只有一个门洞。但不管怎么说,这小天安门也挺有意思,我们便一起站在这银川的“天安门”前合影留念。重庆一三六地质队的肖锋,以他精湛的摄影技术为我们留下了这美好而永恒的瞬间…… 此情此景,竟让我想起了儿时在北京天安门前照相时的那份激动和自豪。不知是我又回到了儿时的那份激动和自豪中,还是因为此刻我和诸位朋友在此相逢留影,特别是我紧挨着内蒙古煤田地质局才貌俱佳、年轻纯洁的赵英哲姑娘,此时我感到特别高兴,天空是那样的蓝,空气是那样的清新。 我忽然发现,银川市区的环境绿化非常好,和我想象中西北城市缺水少绿的现象大相径庭。这是怎么回事呢?据当地人介绍,宁夏有一句老话,说是“没有贺兰山,便没有宁夏川”。民间曾传说贺兰山原是一匹从远方奔来的骏马,在河滨小憩,化为高山;黄河是一条巨龙,它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只在宁夏川发出温和的低吟,银川就坐落在这龙马之间。从银川平原西望,贺兰山真的犹如骏马奔驰,气势雄伟,它不但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而且大大削弱了西北寒流和风沙的侵袭,是银川城区的天然屏障和环境守护神。因此,这里的蓝天明净、草木翠绿,这里也成为了我国季风气候和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中国的金字塔 在银川期间,我们还乘车去参观了西夏陵、西部影城、中华回乡文化园等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 西夏陵是西夏王朝历代帝王的陵寝,它位于银川市西郊约3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中段,俗称“昊王坟”。西夏陵整个占地近50平方公里,布列着9座帝王陵墓和207座宗室、王公大臣的陪葬墓。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国家为了保护西夏文化遗产,将西夏陵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使得西夏陵成为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 据导游介绍,西夏陵袭用唐宋时期的昭穆葬法,由南向北按左昭右穆葬制排列,形成东西两行。每座帝陵都自成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坐北朝南,呈纵向长方形制。四周建城垣,筑有角台、神墙。进入月城门内,在御道的两侧,据说原来排列着许多雕刻精美的文臣武士石像,现在它们大多已不复存在了。惟有几座高大突兀的陵台,静静地伫立在这茫茫的黄土地上,任天地悠悠,任草木枯荣。这几个陵台高约二十米,塔上多有砖瓦堆积和残留椽洞,当初为八角五层或七层的楼阁式实心建筑,这在中国陵园建筑中是别具一格的。传说当时建造这些陵台时,统治者将民工们分为两拨,一拨是筑台者,一拨是弓箭手,陵台筑到一定高度后,就让弓箭手们射箭。如果箭把陵台射穿了,便将筑台的民工杀死;如果弓箭手没有射穿,那就说他没用力射,也要被杀死。因此双方都在拼着性命来筑造这陵台,所以这些陵台都非常结实,它们历经千年风雨洗礼而不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后来,在蒙古军队入侵西夏国的战争中,西夏陵地面上的建筑被摧毁殆尽,财宝被挖劫几空。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片残垣断壁,惟有这一座座金字塔般的夯土巨冢,成为西夏王陵的象征。今天,它们依然傲立在这苍凉的大地上,任风霜雪雨的冲刷而默默无语、巍然屹立,这难道不是一种古老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吗! 现在,这几座由黄土夯筑形似圆锥体的高坡,被国外友人称之为“中国的金字塔”,也成为了西夏王陵标志性建筑。 眺望着这些“中国的金字塔”,聆听着西夏王陵博物馆解说员的渐渐清晰的讲解,透过那些遗存的石雕栏柱和男女力士石座等这一件件历史文物,我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回到了千年以前的西夏王朝,我仿佛看到了它那昔日的宏伟规模和壮观景色。 中华回乡文化园 中华回乡文化园坐落在银川市永宁县境内,是由热爱伊斯兰文化的穆斯林与有志之士在当地各级政府支持下,创建的一座地方民族特色文化景区,也是国内惟一一处中国回族文化习俗的陈列展览场所。 我们慕名来文化园参观,刚一下车,大家便被文化园那富有民族特色及伊斯兰风情的建筑风格所吸引和震撼了。我当时一下子想起了阿凡提,好像自己就是阿凡提走进了王宫宝殿里。 可以看出,文化园里的建筑借鉴了伊斯兰建筑的造型,展现了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尤其是园区的主体大门拔地而起,气势恢宏,像一座白色的宫殿耸立在广袤的回乡大地之上,引得众人的啧啧赞赏。园区内不仅有中国回族博物馆、回族礼仪大殿、民俗村,还有演艺大殿。其中,回族博物馆内历史文化氛围浓重;礼仪大殿金壁辉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可以这样说,回乡文化园已经成为银川的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人们来银川必看的一个旅游胜地。 导游介绍道:文化园现在这样只是一期建设,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对回族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人来参观浏览,文化园正准备进行二期规划扩建工程。可以想象,文化园二期工程建设不仅仅是一期工程的继续和园区规模的扩大,它还将是回族文化更深层次的延伸和向新领域的拓展。它必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伊斯兰建筑群和展示伊斯兰文化多样性与广泛参与交流的活动中心。 今天,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其目的就是要把“关注民生、解决民生”这一本质问题做好,让全国各族同胞共同进步、繁荣发展,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华夏永宁纳福千家万户,朔方久安集贤五湖四海”。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因此我们必须弘扬民族多样性的文化,展示各地域风俗特色,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创建新时代的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只在这样,我们才能在祖国辽阔的国土上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镇北堡——西部影城 被誉为“中国一绝”的镇北堡西部影城,地处银川市西郊镇北堡,距市区38公里,原址为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它是著名作家张贤亮1993年发现并创办的。那部享誉国内外的电影《红高粱》,就是从这里拍摄并使中国电影从此走向世界的。据介绍,在这里至今为止已拍摄的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的电影有《牧马人》、《红高梁》、《黄河谣》、《黄河绝恋》、《双旗镇刀客》等,还拍摄了《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绝地苍狼》等数十多部影视剧。 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众多的电影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我们参观影城时,天空竟刮起了风,天色阴沉,黄沙扑面,让我们也着实体验了一把拍摄西部片的艰辛。 影城内除了保留了一些在此拍摄过的电影电视剧场景外,还有电影资料陈列馆、古代家具陈列室、艺术摄影展览厅、放映厅、纪念品商店、古装摄影拍照、骑射、颠轿等多项娱乐设施。虽然那天风比较大,但大家兴致不减,一边参观一边照相,玩得非常开心。年轻漂亮的小赵姑娘,站在风沙中也依然笑靥娇艳、明眸皓齿、清纯可人,成了我们参观影城队伍中几位摄影高手镜头中的“女影星”。 下午,众人带着满身的灰尘回到了干净整洁的宾馆。晚饭后,我和臧志奇、陈雁,还有江苏煤炭地质局政工部主任曹玉松等人,一起去宾馆游泳池游了一场泳。水好凉,但是能把满身的尘土洗净,痛快!我猜想,那些作演员的,在拍完在风沙中游走的镜头后,一定也会像我们一样,好好洗洗吧。 会议就要结束了。经过几天的参观游览,我对银川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愈来愈喜欢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了。我真想和大伙再一起逛逛银川的街道,看看银川的夜景,数数银川的星星,在午晚时分再和朋友一起唱首经典老歌……真的,好想。也许,朋友们分别时的心情是一样的,黑龙江记者站贺晓苹站长在汽车上唱的那曲《我不想说再见》,情真意切,道出了大伙的心声。是啊,相聚的日子虽然美好,但却短暂,大家不愿分别、不愿说再见。此时,我想起了这样两句诗—— 不愿你走,时间为我停留; 思绪如依依拂柳,荡漾我心头…… 但是,人们又不能不走,只好彼此在心中祝愿,共同期待着来年再见! (2008年4月于涿州)
|